人民网伊斯法罕9月20日电 (李政杰)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一条银色飘带,把中国和波斯文化联结起来。历史常常有着惊人的巧合,历经坎坷,饱受征途劳顿之苦的张骞可能不会想到,在2000多年后的今天,他所开辟的丝绸之路依旧繁华。人民网“行走新丝路”前方记者报道组独家探访了伊朗伊斯法罕大巴扎,瞧瞧时间轮回后,伊斯法罕有多少中国货,又有多少你不知道的事。
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一批带有“胡”字的植物,如胡桃、胡瓜、胡椒、胡罗卜等,大多来自西方。到公元7世纪至9世纪的唐朝,“丝绸之路”最为繁荣,中国和西方国家的交流呈现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景象。西方的珍禽异兽、珠宝香料、玻璃器皿、金银货币,西亚和中亚的音乐、舞蹈、饮食、服饰等源源传入中国。与此同时,中国的物产和技术也经过“丝绸之路”传到各地,像丝绸、农桑、造纸术、印刷术、漆器、瓷器、火药、指南针等,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古代伊朗与古代中国的“丝绸之路”曾经以它特有的方式沟通了古代世界里生活在东西方的人们。20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也走进繁华的大巴扎集市,看看世纪的变迁和那时间的轮回。
![]() |
呼叫热线 4008-100-300 服务邮箱 kf@people.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考生服务 | 招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8号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4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