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制造业转型中的变与不变【2】

朱茂然
2016年12月07日19:59 | 来源:文汇报
小字号
原标题: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制造业转型中的变与不变

  第二、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发展目标:德国“工业4.0”的关键目标之一是以产业升级继续维持“高工资就业”经济。德国实施“工业4.0”计划具有深刻的国内和国际背景。在国际方面,以物联网 (Internet of Things)和务联网 (Internet of Service) 为代表的新一代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加速向制造业领域渗透,欧盟、美国、印度和中国都正在加紧布局互联网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美国积极推行“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和亚洲新兴经济体快速成长,对德国产业竞争优势造成了较大威胁。在国内方面,德国“提升产品质量的渐进性创新”模式促进了持续的产业研发投入,推动了制造技术精益求精,对复杂工业流程管理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奠定了德国装备制造业的全球领先优势。德国也是全球重要的软件和解决方案提供商,特别是在嵌入式系统和企业管理方面,德国积累了丰富经验。制造技术和ICT技术的优势构成了实施“工业4.0”计划的产业基础。德国实施“工业4.0”计划的目的,就是通过制造技术和ICT技术的融合,维持和提升德国既有的产业竞争优势,克服“高工资就业”对德国竞争力的不利影响,确保德国在新工业革命中占据一席之地。

  第三、创新模式特征:依然以提升产业价值和投资回报为目标的创新模式。在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之后,德国基础与应用技术已十分优越,渐进式工业创新世界领先。然而,全球化背景下,制造业国际竞争激烈,亚洲与美国的“先进制造”战略带来明显的威胁;而德国高科技革命性创新薄弱,因此,德国开始加强高科技创新,导致旨在实现工业智能化、物联网化和服务化的“工业4.0”出台。可以说,德国在制造业领域积极推行的“工业4.0”计划是一项加速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应用的长远战略,努力确保德国“高工资战略”下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并以制造业的智能化带动国民经济体系的全面智能化。

  在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工业革命和长期的创新政策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主要针对生产流程和已有产品的持续改善,从而提升产业价值和投资回报的创新模式越发成熟,并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为德国在新工业革命中保持强国地位奠定基础,是在国家参与和特定制度下产生的。因此,工业4.0背景下,德国的这种渐进性创新与革命性创新相结合的模式影响了产业升级,巩固了德国工业强国地位。

  我国制造业转型中面临的变革之路

  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值占全球制造业的19.8%,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到2015年中国已经连续6年保持全球第一制造业国家地位。但另一方面,企业平均净利润水平长期低迷,与发达国家制造业这一数据比差距巨大。如2016年 《财富》500强企业排行单显示,中国大陆的36家制造业企业平均利润水平只有美国的1/5、德国的1/3、韩国的1/4。这就要求我国在制造业转型过程中,认清当前国际背景,结合自身特点,把握发达国家再制造业战略给我国带来的机遇,正视带来的挑战,完成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身。

  ——工业4.0会带来的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需要受到密切关注,这丝毫不亚于技术本身变革带来的冲击。工业4.0要求自动化系统能够思考和自主工作。换句话说,它假定当前正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自动化系统可定制,即系统将能够执行大多数目前需要人为干预的任务。与此同时,人的因素仍然是重要的,工业4.0标志了从僵化、集中的工厂控制系统转向分散的智能系统。另外,由于客户需求的难以预计性,制造业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这意味着工厂和机器需要以不同于目前的方式进行组织,因为制造商必须迅速对客户的需求做出回应,这会影响自动化系统本身的设计。因此,工业4.0带来的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需要密切关注,这丝毫不亚于技术本身变革带来的冲击。

(责编:孔海丽、伍振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