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的供需矛盾经常难以调和,但并非不可调和。我们期待蓝领公寓以及其他有益尝试,能够为低收入群体在城市谋得立锥之地
金三银四跳槽季,其实也是租房子的高峰期。前几天,一个师弟说准备在实习单位附近租一个房子,结果看了几天房子下来,发现好的贵、便宜的条件太差,“还看了几个群租房,脏乱差不说,感觉很不安全”。
从大学出来的人,住惯了集体宿舍,还对群租房反感,那群租房的条件得有多差?这两天有媒体调查说,上海一个140平方米的群租房,被放了三四十张床,早上上厕所,需要排队半个小时。
不光是条件差,让师弟最顾虑的,还是安全问题。“一进门,私拉乱扯的电线、晾衣线就像蜘蛛网一样。堆满了杂物的房间里,还有人用电磁炉做饭。真失了火,跑都跑不出来。”
群租房乱象不是一两天了,一边是政府严令禁止、频繁打击,一边是群租房野火吹又生,这里面的矛盾,其实离不开“供需关系”四个字。
对于很多务工人员来说,收入本来不多,开销能省则省。而群租房最大的特点就是价格低廉,这一条压倒了舒适、安全等因素,成为群租房需求旺盛的最主要因素。而由于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管理部门对群租房的态度是严格禁止,露头就打。
城市离不开务工人员,又不允许群租房的出现,那低收入群体如何留在城市?堵不如疏。近年来在一些大城市出现的蓝领公寓,或许可以成为解决“居大不易”问题的一个方法。
尽管居住形式和价格上同群租房差别不大,但蓝领公寓由专业运营方管理,一方面能够通过统一规范的管理,尽量降低安全隐患,避免个人房东贪得无厌般地“见缝加床”;另一方面,能为租客提供更好的服务,比如在公共区域配置洗衣机、冰箱等配套设施。更重要的是,蓝领公寓能够更有效地满足低收入群体的居住需求,而不至于将他们逼向群租房。
“居大不易”古已有之,但城市的快速发展不应以牺牲一部分特定人群的权益为代价。我们期待,无论是蓝领公寓,还是其他的尝试,都能为低收入群体在大城市谋得立锥之地,让群众的获得感更强、城市发展更均衡。
2016年下半年,几乎所有互联网从业者都意识到“互联网下半场”的到来,“互联网将彻底改变世界”、“拒绝互联网必死”……类似的言论不绝于耳。传统实体企业遭遇“互联网下半场”会发生怎样的火花,又会遭遇哪些痛苦,本期《财景》,带你走进一家户外品牌的互联网“进化”历程。
财景故事:一家户外品牌的“进化”之路 …【详细】
住建部披露房企和中介“三宗罪” 搜房网等30家企业被通报 人民网北京3月30日电(贾兴鹏 实习生明雪菲)“垄断房源,操纵市场价格;造谣生事,误导市场预期;提供虚假证明,扰乱市场秩序。”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重点整治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中介机构的三类违法违规行为,并通报了北京搜房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详细】
王钦敏:民营企业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重要力量 人民网北京3月22日电(贾兴鹏 实习生 明雪菲)“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3月21日,在全国工商联召开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工作视频会议时,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王钦敏表示,“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涌现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