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消费金融进入盈利爆发期 拨备前利润同比增长超3000%

近日,苏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正式公布了2017年半年度财报:该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10221.9万元,同比增长超过136%;半年度利润总额达到4286.9万元,同比增长达到129.26%,拨备前利润同比增长更是超过3198%。这一系列数据显示,苏宁消费金融020金融模式具有较大发展潜力,以“任性云控”为代表的智能化风控体系成效显著,在低风险下快速扩张的同时,实现了盈利能力的爆发性增长。
O2O发展 获客、风控独具优势
苏宁消费金融方面表示,该公司之所以实现扭亏为盈,得益于消费金融O2O模式的布局成熟,已在“场景、获客、风控”等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据介绍,该公司将核心信贷产品“任性付”深度切入苏宁线上线下的消费场景中,客户只需在手机端打开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即可完成身份核实,填写完资料后最快几秒钟就可以获得审批结果,真正实现信贷全流程数据化、自动化,自动审批率高达99%。极致的信贷体验加上精准的营销手段提升了用户触达力、转化率,使得任性付的平均获客成本不超过8元。
消费金融业务的核心还在于风险控制。苏宁消费金融运用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技术自建了智能化的“任性云控”系统。例如,人脸识别、声纹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保证了对客户身份识别的准确率超过了99.99%;通过机器学习架构的“反欺诈”模型,拥有上千条反欺诈规则、500万级的黑名单库和2000万级的灰名单库,更让各类“黄牛党、羊毛党、资金掮客”等金融黑客无所遁形。目前,该公司的不良率控制良好,六月末不良率已远低于行业4%平均水平,接近国内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平均水平。
普惠下沉 降低金融服务门槛
苏宁消费金融在提升公司盈利能力的同时,也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商业可持续普惠金融之路。
借力金融科技,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深挖苏宁生态圈“富矿”,苏宁消费金融深耕电信、教育、旅游、校园等细分市场。并凭借得天独厚的场景“数据闭环”,在合规前提下对客户信息(如基本资料、社会属性、客户价值、征信信息、金融行为、购物浏览偏好)进行精准画像,精准识别客户特征,满足中低收入人群普惠金融服务需求。
据介绍,任性付80%以上的用户年龄集中在18-36周岁,68%以上的用户处于在国内二三线城市,63%左右的客户是大专及以下学历,而这其中又以男性用户为主。
截至2017年6月末,该公司累计发放消费贷款数量超过1500万笔,累计投放贷款超过200亿,平均单笔贷款1400元,极大地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门槛。
苏宁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将继续深耕草根金融市场,同时紧抓金融科技发展趋势,实现从流量驱动向技术驱动的转型升级,积极践行普惠金融,力争赢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口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产业观察:“618”平台促销常态化 消费者购物日趋理性
- 预售订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场满赠和满送、跨店津贴、购物返券、满减打折……今年“618”期间,各平台推出系列优惠活动来吸引消费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们已经没有了当年一遍又一遍算优惠,然后定表开抢的热情,而是选择了“躺平式”参与。…
- 证监会发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等五项金融行业标准
- 人民网北京6月18日电 (记者王震)据证监会网站消息,近日,证监会发布《证券期货业结算参与机构编码》《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 第1部分:公告分类及分类标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 第2部分:定期报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 第3部分:临时报告》《证券期货业大数据平台性能测试指引》五项金融行业标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证监会介绍,《证券期货业结算参与机构编码》标准的实施,通过为证券期货业结算参与机构分配统一的编码,可有效降低编码转换和适配工作成本,便于机构间以及结算参与机构内部进行数据查询、统计、分析、挖掘以及数据共享等工作,进一步促进行业数据标准化,支持行业数据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行业系列标准的制定实施有利于实现证券业内、挂牌公司之间的信息共享,推动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证券信息服务业规范、有序地发展;《证券期货业大数据平台性能测试指引》的制定,从测试流程、测试方法和测试内容等方面规范了大数据平台性能测试,有效指导各证券期货业机构开展性能测试工作,提升测试能力,提高测试效率,并基于测试结果客观评估大数据平台产品性能。…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