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曾刚: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呈现新特征

2018年08月05日11:38 |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
小字号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曾刚: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呈现新特征

人民网北京8月5日电 (付长超)今日,首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在人民日报社举行。在论坛上,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近年来,政策引导和技术发展,加快了我国普惠金融领域的创新,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丰富和拓展了普惠金融的理论与实践。

峰会由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与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联合主办、平安普惠承办,并得到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融资担保业协会和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协会等单位支持。《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报告(2018)》在峰会上正式公开发布。

曾刚表示,从提出至今,普惠金融在全球范围了已有很大的发展。从联合国最初的定义看,普惠金融是指能有效地、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尤其是贫困、低收入人口——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此时的普惠金融,重点关注的是小额信贷及微型金融等产品和机构层面的活动。但在我国的实践中,在政策推动和新技术应用加速的助力下,中国普惠金融的创新已远远超出了其最初的范畴,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拓展了普惠金融的理论与实践,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

一是产品和服务日益丰富。普惠金融的主体众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各不相同而且非常复杂。和普通客户一样,普惠金融用户需要一些列的金融产品服务,以便有效管理风险、存储现金、进行日常交易以及获得贷款,等等。这意味着,普惠金融不仅包括信贷,还应包括储蓄、投资理财、保险、支付、汇兑、租赁、养老金等全功能、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从企业客户角度,甚至还可能会增加管理咨询、财务顾问、现金管理等其他的服务内容。通过提升客户的发展潜力,来更好的实现普惠金融服务的目标。

二是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化。近年来,普惠金融的参与主体,从早期以小额信贷机构为主,逐步发展成为囊括了商业银行、政策性金融、非银行金融以及金融科技企业等在内的,多层次、多元化的普惠金融机构体系。从世界范围看,正规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已经成为普惠金融领域最大的资金提供者。在中国这一特征更为突出。在监管政策引导下,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相继成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部分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也陆续跟进,通过组织架构的调整,全力推进普惠金融业务的发展。

三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迅速,并有可能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数字普惠金融泛指一切可以通过金融科技手段来促进普惠金融的行动,曾被排斥或服务不足的人口以数字方式获得和使用各类金融产品和服务(如支付、转账、储蓄、信贷、保险、证券、财务规划和银行对账单服务等),通过数字化或电子化交易,如电子货币(通过线上或移动电话发起)、支付卡和常规银行账户,其核心内涵在于应用数字技术提高普惠金融水平。利用金融科技手段,可以大幅度降低金融服务的门槛和成本,扩大普惠金融的覆盖范围,提高服务效率,优化服务体验,并提升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性。

四是普惠金融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可持续得到极大改善。商业可持续是传统普惠金融面临的最大困境。在数字技术基础上,一些新的普惠金融模式开始形成,将不同类型机构的专业化能力进行整合,大大提高了普惠金融产品开发的灵活性,并降低相关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普惠金融“义”、“利”不能得兼的两难。普惠金融开始成为许多机构竞相进入的蓝海。

曾刚表示,总体上看,在过去几年中,政策引导和技术发展,大大加快了我国普惠金融领域的创新,将我国的普惠金融发展推进到了全新的阶段。当然,也必须承认的是,普惠金融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如何更好地关注客户视角的风险,以更好地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如何规范金融机构行为,让普惠金融业务与审慎监管要求相一致,更好地管理金融机构的风险?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的创新来加以解决。

(责编:李栋、朱一梵)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