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大江东|工博会求新求智,代表国家解决“有与没有”

唐小丽 励漪
2018年09月25日20:40 |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小字号

大江东

上海“智造”最近很忙。AI大咖论剑还没结束,工博会又如期而至,连中秋小长假都没闲着,从9月19日到23日连轴转——第20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简称工博会),不仅是“秀肌肉”,更是“秀大脑”。这持续了20年的工博会,又是“中国”打头的——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用一位上海市领导的话来说,“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

大江东工作室决定梳理一下,工博会的三个“很重要”。

工博会的份量“很重要”——面向世界,“是骡子是马,工博会上遛遛”

从1999年起,上海每年都有一场代表最高级别和规模的国际工业技术展如约而至,如今已经20年,和上海改革开放神同步。虽说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但上海则是上世纪90年代方跃入改革排头兵行列——浦东开发开放今年28年了。要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最有影响、最具权威的装备制造类大型国际品牌展,非工博会莫属。

工博会见证了上海制造乃至中国制造的转型之路。

图片 1

第二十届工博会9月19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开幕。袁 婧 摄

咱且穿越到1999年12月13日,首届工博会在上海展览中心盛大开幕,受邀企业上海电气当时拿到了最好的展位。

“就在正中间。从那以后,我们每年都拿最先进的技术来展示。我们有句话叫‘是骡子是马,工博会上来遛遛’。”上海电气企业文化部副部长孙美俊博拿着企业参加首届工博会的老照片感慨。

2001年,国务院要求提升办会规模和水平,把工博会办成类似德国汉诺威工博会的大型国际工业博览会。主办单位从最初3家增加到9家,包括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商务部、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贸促会、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份量都是杠杠的!

经国务院批准,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自2006年起更名为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冠名“中国”,由区域级上升为国家级。

2009年,工博会成为国内首个正式通过全球顶尖展会评级机构国际展览业协会(UFI)认证的国际性展会——标准是国际展商必须占比20%,国际观众必须占比10%——国内大部分展会望尘莫及,工博会却轻松斩获。

从2012年到2017年的5年间,围绕“高端制造、绿色制造、智能制造”三大主题,工博会开启加速度。2016年,工博会首设俄罗斯作为主宾国。2017年,邀请英国作为主宾国并首设英国馆,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英国公司集中亮相,展出了汽车、航空等行业最新产品。

梳理一下历届工博会主题,发现20年转型发展的不懈追求:“十五”期间的“信息化与工业化”,“十一五”期间的“科技创新与装备制造业”,“十二五”期间的“创新转型与战略性新兴产业” ,“十三五”期间的“创新、智能、绿色”——求“新”求“智”,不言而喻。

2

本届工博会创新科技展区。 袁 婧 摄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郑建华深有感触:“工博会是中国工业领域面向世界的重要窗口,见证了中国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上海电气亲历了20年参展历程。早期的几届,我们展品以机电装备和自动化产品的单品和实样为主。2006年,工博会升级为国家级,正逢上海电气加速与外方合资合作和技术引进,实现了装备能力和水平的快速跨越,同期展品亮点也更多聚焦在外方控股的合资企业产品上。随后几年,上海电气集中展示了转型升级多元化布局的创新成果。近五年来,我们的布展思路更关注绿色、环保、节能、数字化和智能互联,提供用户更完整的产品技术解决方案和更增值的服务体验。”

很多企业就是这样,与工博会共同成长。

工博会的国际范儿“很重要”——引进来与走出去,一个都不能少

工博会的大格局出手不凡,国际化定位迅速拉开与国内同类博览会的差距。全球500强企业英特尔、西门子、ABB等漂洋过海占位,成为众多外企向本土化战略迈出的重要一步。

3

本届工博会展出最新的ABB机器人产品。 袁 婧 摄

“那时大部分展品,特别是我们机器人部门的产品,都从国外运来,得一两个月才能完成整个运输和报关流程。”ABB机器人业务中国区市场部经理陈越姗说。

过程周折,但众多外企依然愿意在工博会舞台“秀”出最新前沿技术。2003年,西门子从德国开来一辆14节车厢的专列——“自动化之光”,轰动一时。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王海滨回忆:“从德国出发,经莫斯科,通过满洲里进入中国,最终来到上海,让上海市民以及工业界朋友印象深刻。”

2017年首设英国馆。英国驻沪总领事吴侨文认为,这是一个伟大的国际平台,“作为一个国家如何与中国合作,进入中国市场,并且共同研发新品,开拓全球市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也是极大的荣幸。”

本届工博会,有来自美国、德国、法国、捷克等27个国家和地区的2631家展商参展,按展示面积计算,境外企业占30%。西门子、三菱电机等名企扩大了展示规模;连续四年参展的宝马、沃尔沃等展示了代表国际插电式混动汽车最新水准的智能能量管理系统;占全球约50%市场份额的工业机器人领域“四大家族”——ABB、发那科、安川电机、库卡连续3年同台竞技;山崎马扎克、通快、AMADA等世界知名企业带来新一代高端智能数控机床,英特尔公司带来最新的工业物联网技术、机器视觉、建模与仿真技术等。

今年更出现首例从境外直接申报评奖。丹麦企业OnRobot通过工博会评奖申报平台,用英语邮件进行申报和沟通。经过专家两轮评审,其参评展品“RG2-FT”列入推荐获奖名单,并最终获奖。

据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俞彦介绍,本届境外参评优秀展品52项,达参评总数的14%,其中12项获奖。

振奋人心的是,摘取含金量最高的特别荣誉奖项的是东道主“上海制造”——由上海航天和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联合申报的高分五号卫星。谈到高分五号卫星,其背后的上海航天团队被誉为“神一样的存在”。

4

2015年第17届工博会上,中国航天展示的火箭和月球车模型。励 漪 摄

东妹曾采访过长征二号丁团队。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火箭发射连遭失利,中国航天事业陷入困局。接下“只能成功、不许失败、没有退路”军令状的团队,埋头科研,脚踏实地,自1992年首飞,三发三成,大大提升国民士气。长征二号丁火箭至今成功发射40次,无一失败,成功率100%。

航天同样面临激烈的全球竞争。打开国际市场、与国外高手同台竞技,长二丁火箭总设计师洪刚坦言,有委屈、有沮丧,但从未放弃。现在,长二丁火箭已经为委内瑞拉、荷兰、阿根廷、厄瓜多尔、土耳其、波兰、乌拉圭、丹麦等十几个国家提供了国际发射服务。

引进来与走出去,一个都不能少。

工博会对东道主“很重要”——重振雄风,上海正从“制造”走向“智造”

9月19日,第二十届工博会开幕式。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强调,制造业是实体经济基础,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上海制造业有着雄厚的基础,创造过辉煌历史,今后要进一步明确目标定位、创新发展思路,坚定不移发展先进制造业,重振“上海制造”雄风。

上海制造有辉煌的过往。作为中国近代工业发源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就魅力四射、流光溢彩,当时上海工业产出占全国总数的一半,孕育了中国第一盏煤气灯、第一根自来水管、第一条电话线……海鸥照相机、永久自行车、蝴蝶缝纫机、上海牌手表、大白兔奶糖……曾是国人耳熟能详的上海品牌。

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制造业巨变。大批制造企业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布局全国。着力打造金融、贸易等现代服务业的上海,遭遇了制造业“阵痛期”,老品牌纷纷黯然离场。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履新上海后,提出要全力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强调上海制造既要继承发扬老品牌,也要做大做强新品牌,努力发展高端制造,不断提升产品品质、知名度和美誉度。

上海制造业经历“阵痛”,但未沉沦,基础依然雄厚。20年工博会创新成果可见一斑。

“智能”是今年工博会主题关键词,成为参展企业的共同诉求。

5

观众用AR眼镜配合机器人体验无人机的感觉。 励 漪 摄

李强提到,上海推动制造业发展,要着力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大力推进智能制造,让“上海制造”更智慧、更高效、更具竞争力。

作为连续20年参展的“大满贯选手”,上海电气用场景化互动方式,直观展现了强大的集成服务能力。郑建华认为,20年来,上海电气展品变化的背后,是从传统制造向高端先进、智能数字化制造,从单一制造向提供全面系统解决方案转型的升级和飞跃。

在上海市中心黄浦区,一座不同寻常的电厂正在悄然建设:不建厂房、不烧煤、不烧气,预计今年年末,就能在用电高峰时段释放出约5万千瓦电力来“削峰填谷”。这座写入上海市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由众多分布式储能设备集合而成的黄浦区商业建筑虚拟电厂,正成为上海市电力体制改革、智能电网建设的独特案例。

再回到工博会。作为核心专业展之一的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展,其热门程度,堪比往届机器人展区。

自今年3月,上海在全国率先发布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和首批5.6公里开放测试道路以来,上汽集团、蔚来汽车先后获测试牌照。9月18-19日召开的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发布了上海第二阶段位于嘉定区和临港地区的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上海累计开放测试道路达37.2公里。

“与封闭测试区不同,开放道路是更自然的交通环境,受到挑战更多,大量数据采集有助于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上汽集团前瞻技术研究部总经理张程很自信:上汽集团在技术层面已达到“有条件智能驾驶”,只要国家开放政策,上汽第一时间就能把带有智能驾驶系统的产品推向市场。

“张江军团”也很惹眼,12家企业集体亮相。作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核心区,张江高科技企业云集,展品涉及生命健康、人工智能、新材料、新环保等领域,以智能设备和服务产品为载体,观众在互动中体验高科技的高智能,全面展示上海“智造”魅力。

工博会开幕当天,正逢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闭幕。一批全球人工智能创新项目纷纷签约落“沪”。包括阿里巴巴、百度等8个AI创新中心(实验室),腾讯、华为等8个AI创新平台,微软、亚马逊等3个AI研究院,1个百亿人工智能产业基金分别与市经济信息化委、10个区、3个科研院所以及MIT全球产业联盟签署合作协议。

上海“智”造,牛大了!

三个“很重要”成其大事:代表国家解决“有与没有”的问题

从本届获奖名单不难发现,“上海制造”占比不低。除了特别荣誉奖,上海兆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参评的兆芯开先KX-6000系列国产x86处理器和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参评的中国北斗精准时空服务平台双双斩获金奖。

中国北斗精准时空服务平台,先后突破了基于NRTK的卫星导航高精度定位算法等多项核心技术,由坐落于上海杨浦的千寻公司自主研发。其中,A-北斗加速定位服务,是全球唯一同时支持北斗和GPS信号的自主“卫星定位加速服务”。该公司研究院院长赵毅说,这一平台将卫星导航高精度服务能力,由传统测绘领域,延伸至农业、电力、交通、汽车、手机、无人机、共享单车、可穿戴设备,用户接近1.9亿,遍布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正契合了李强书记强调的:在高端产业领域,上海要努力为国家解决“有与没有”的问题,主攻国家急需,研发制造代表未来竞争力的产品。上海制造的产品就应该是品牌,做到国家最好水平。

2008年成立的中国商飞,第二年就携ARJ和C919模型参展,此后每届工博会,只要有航空航天展,大飞机都不会缺席。

“2009年展示,C919只是一个模型,而今已经首飞。”中国商飞公司市场与销售部部长张小光很自豪:“大飞机涉及产业链很长,也非常广泛,别的博览会没有的,工博会有,对大飞机研制作用重要。”

20年,工博会规模从首届1.5万平方米拓展到28万平方米,展位数从514个扩大到1.3万个,参展企业从最初412家发展到今年超过2600家——和中国制造同步,工博会脱胎换骨,让国际工业界刮目。

(责编:冯人綦、曹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