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解决社会痛点 履行大行责任 开启普惠金融战略发展新时代

——中国建设银行举办普惠金融战略发展新闻发布会

2018年12月03日16:05 |
小字号

11月15日,第191场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章更生以“解决社会痛点 履行大行责任 开启普惠金融战略发展新时代”为主题,介绍了该行运用金融科技,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实施普惠金融战略,服务百姓安居乐业的情况,一同参与本次发布的还有中国建设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张为忠和安徽省分行行长戴跃明、深圳市分行行长王业。

90%的小微企业贡献了50%的税收、60%的GDP、70%的创新、80%的就业,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脉,是激发小微企业活力、助推小微企业成长的重要力量。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普惠金融事业,出台多项措施支持业务发展。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建设银行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主动承担大行责任,全面启动普惠金融战略,基于对小微企业需求痛点的理解,借助新兴科技,重构小微金融服务模式,拓展金融服务广度和深度,以商业可持续的方式,为百姓安居乐业服务。截至2018年9月末,建行小微企业 贷款余额1.49万亿元,贷款客户87.4万户,较年初新增26.9万户,增长44.39%,累计为170多万户小微企业提供超过6.4万亿元信贷资金支持,得到国务院领导、监管部门、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

建设银行副行长章更生表示,用金融的力量解决社会痛点,让艰苦创业的企业家们和广大人民群众有充分的获得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大银行不服务小微企业就没有未来。建行将普惠金融作为战略来抓,全行动员,高度聚焦。针对小微企业特点,转变打法,运用大数据技术,破解信息不对称的难题;基于互联网思维,创新“小微快贷”,打造“一分钟”融资、“一站式”服务、“一价式”收费的信贷模式,提高融资效率,降低综合成本;实行智能风险管控,建立全流程风控机制,实现履行社会责任和商业可持续的有机统一。同时,不断丰富服务内涵,扩展服务外延。成立建行联合大学,建立职业教育联盟,打造企业家、创业者商学院,助力企业发展成长。打造“劳动者港湾”,建设和开放网点共享空间,为户外工作者提供歇脚停靠场所,营造普惠金融文化和氛围,重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

实施普惠战略,打造银行经营新格局

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建行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以解决社会民生痛点作为发力点,为大众“安居乐业”探索金融解决方案,培育市场发展新空间。

坚持为国为民分忧的责任担当。建行始终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为己任。2018年5月,明确提出普惠金融发展战略,在巩固好传统优势的同时,聚焦“双小”(小行业、小企业),作出战略调整。至此,正式推出住房租赁、金融科技、普惠金融“三大战略”,以金融科技作为重要支撑,以住房租赁助推百姓安居,以普惠金融服务大众乐业,引领智慧生活,让金融变得更有温度,助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社会主要矛盾。

拓展和深化普惠金融理念内涵。建行实施普惠金融发展战略,不仅是履行国有大行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也是拓展自身发展空间的内在要求。通过战略实施,改变传统做大企业、大项目的思维定式和运营模式,引导全行将战略重点转向大众市场,深度拓展小微、双创、涉农、扶贫、住房租赁等民生领域,用普惠金融可复制可持续的模式,建立长效经营机制,既主动承接社会责任,又赢得未来市场。

加速完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围绕服务“双小”,建立长效性政策机制,并在机构设置、人员安排、资源配置、绩效考核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如安排专项贷款规模,配套和挂钩激励费用,调整核心指标考核权重。建构由上而下的普惠金融组织体系,广泛调动各基层机构力量,下沉服务重心,全行近1.5万个网点均能开展小微企业服务,不断加大普惠金融特色机构建设,提高网点普惠金融服务能力。

运用金融科技,构建普惠金融新模式

小微企业的特性,决定着它不能按传统做大中企业的做法。建行运用金融+科技,打造了数据化、精准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普惠金融服务新模式,破解小微企业征信难题,大幅提高贷款可得性。

运用大数据分析,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资信不完整是制约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建行注重内部挖潜和外部共享并重,依托“新一代”核心技术系统,打通全行不同渠道、不同部门数据壁垒,实现对小微企业和企业主信息的系统整合,同时广泛联通税务、工商等外部公共信息,以大数据手段精准分析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和信用状况,为小微企业融资有效增信,推动批量精准获客。在此基础上,从交易、结算、纳税等场景切入,围绕小微企业实际需要创新定制系列产品,形成分类分层的产品体系,客户来了“总有一款适合你”。

再造业务流程,构建“三个一”模式提效率降成本。创新“小微快贷”,实现自动化审批,构建“一分钟”融资、“一站式”服务、“一价式”收费的信贷模式,大幅提高服务效率,降低综合成本。“一分钟”融资,即一分钟以内完成贷款申请到支用的全流程操作;“一站式”服务,即可通过“建行惠懂你”APP实现在线测额、预约开户、身份认证、及贷款申请、签约、支用、还款等一站式办理。“一价式”收费,即除贷款利息外,无担保、过桥等费用,随借随还,按日计息,真正做到“一次定价,费用全清”。

智能风险管控,提高可持续服务能力。将风险底线和风控标准嵌入系统,建立大数据选客控险、模型化系统排险、智能化预警避险等全流程风控机制。以贷后预警为例,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尽早处置,大大减少坏账损失。互联网大数据和银行长期风控经验的耦合,确保了小微信用体系兼具开放性和稳健性,找到了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小微快贷”已累计为超过45万客户提供5300多亿元贷款,不良率保持较低水平。

发挥大行优势,拓展普惠服务新空间

建行发挥客户群体庞大、经营板块多元、渠道网络丰富等优势,积极推进与政府、核心企业等合作,不断拓宽普惠金融服务覆盖。

依托“双大”客户,批量服务小微企业。发挥近2万户大企业客户的基石作用,借助其平台、渠道、信用、链条优势,将金融活水从“双大”(大行业、大企业)引流向小微企业。创新供应链网络银行服务,通过信用转换和交易增信,实现对产业链条上下游小微企业的融资服务。目前,已与630多家核心企业合作,累计向2.47万家链条企业发放近4500亿元网络供应链信贷资金,其中80%都是小微企业。

构建“裕农通”模式,打通农村服务“最后一公里”。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签署合作协议,面向网点机构尚未覆盖的县域农村,推出“裕农通”服务模式,创新实践与供销社、通信公司、卫生诊所等合作,为农户及涉农小微商户提供集“存贷汇缴投”于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打破了地域阻隔,延伸了服务的触角和半径。截至2018年9月末,全行建立“裕农通”普惠金融服务点12万个,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服务活跃农户1016万户。

整合集聚资源,助力“双创”企业。依托科技创新中心、创业创新金融中心等专业平台,整合政府、产学研及各类金融机构的资源和力量,做好需求对接,推出“FITO?飞拓”科技金融综合服务方案,全方位、一站式满足“双创”企业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针对科技型企业特点,创新“技术流”专属评价体系,综合考量企业专利数量、专利技术含量、科研人员占比等独有特性,量身定制金融产品,解决科技企业轻资产、无抵押、融资难的“痛点”和“难点”。

创新服务模式,推动精准扶贫。将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将产业扶持与扩大就业有效结合,在扶贫中发挥造血功能。引进互联网、电子商务经营方式,依托“善融商务”,为贫困地区小微企业提供电商销售增收获利机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脱贫。助力地方政府智慧城市建设,为政府提供全事项、全流程、全覆盖、全场景的政务便民综合性服务平台,为服务社会民生,解决群众办事的难点、堵点和痛点。

全面规划布局,赋能社会发展新生态

建行对金融普惠性的理解,没有简单停留在信贷服务,而是发挥集团优势,不断丰富服务内涵,扩展服务外延,为企业赋能,为同业赋能,为社会赋能。

通过创业者培训,赋能中小企业家。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一批国内外高等院校合作,成立建行联合大学,建立职业教育联盟,打造企业家、创业者商学院,实现产学研结合,对内培训员工,对外实施中小企业家、创业者培训计划,传递法规、业务、经验、知识、市场信息,助力企业发展成长。去年以来培训小微企业主31.8万户,计划明年培训数量突破一百万户。

通过开放共享,赋能中小银行。不断完善小微金融服务模式,引领同业共同发展小微企业融资业务,提升整个金融体系对小微企业融资的供给能力,更好地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利用技术系统的领先优势,帮助中小银行提升技术系统以及数据整合、数据挖掘能力,输出风控产品,用实际行动带着中小银行一起做普惠金融。

通过构建生态圈,赋能社会民生。布局普惠金融服务平台体系,通过资源输出、数据支撑、运营辅导和模式优化等多种形式,为金融生态的各方参与主体赋能。与专业媒体、高校合作研究发布普惠金融蓝皮书和普惠指数,推动产学研跨界协同,打造我国普惠金融运行状况的晴雨表,为普惠金融产品、模式、机制创新提供决策支撑。打造“劳动者港湾”,建设和开放网点共享空间1.4万个,为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等户外工作者提供歇脚停靠场所,既为大众提供方便,也让员工学习和习惯与各行各业老百姓打交道,在潜移默化中营造普惠金融文化和氛围,实现商业银行企业文化重塑。

建设银行将进一步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普惠金融领域久久为功,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为大众安居乐业、建设现代美好生活贡献更大力量! 

(注:此文属于人民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责编:赵爽、杨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