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2”将至:有人疲惫麻木 有人依然期待
“双11”前参加大大小小的满减折扣活动,为了拿到更大的优惠,还得费时费力地“PK”;过了一个多礼拜,“黑五”强势来袭,就算不是海淘党也禁不住诱惑,想掺和一把;还有三天,“双12”又要来了,这次你还会“剁手”吗?
经纬君帮你问了几位消费者,发现大家的态度各有不同。
“双11的花呗还没还完”
23岁的孟小羽,这个月一直在为“还债”操心。
他的理财方式很简单,每个月固定存一部分钱到定期账户,所有的个人消费则全部通过信用卡和信贷平台。若当月未能还清,则顺延到下月。作为毕业不久的职场新人,他已习惯这种消费方式,但上月的“双11”过后,一直对账单不敏感的他算了笔账,瞬间变得紧张起来。
“这个月我竟然刷了两万多元,几乎都是在双11当天消费的。”孟小羽表示,“双11”前自己关注的各个商家均大做宣传,社交媒体的相关圈子里也早已讨论起购买清单。在火热的气氛中,他的消费欲望猛增,忍不住频频下单。然而,账单上明晃晃的数字也告诉他,接下来的日子里,可能没办法随心所欲地花钱了。
资料图 中新经纬 赵佳然摄
“虽然‘双12’也会收到一些商家的促销信息,但一想起还款利息,我就没办法继续剁手。”孟小羽感慨地说,年底大家可能会冲动购物,而越来越便捷的信贷应用也顺应了人们的消费心理,但年轻人更要学会理智消费,自己目前算是及时止损。
2018年“双11”,天猫的总成交额为2135亿元,京东累积下单金额达1598亿元,苏宁、网易的全天销售额也大大超过了去年同期。不可否认,部分消费者怀着“囤货”心理,在“双11”期间购买了超出短期内需求的商品,而在此后会因经济或心理原因,带来消费需求的下跌。
电子商务观察员鲁振旺分析说,“大促”自然会透支消费者的购物热情和钱包,超级大促更需要时间间隔。积攒了一年的购物欲已经在一个月前的“双11”集中爆发,所以对于“双12”期间的消费,无论是消费者或商家可能均不会有过高期望。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当张华看到网页弹窗的“双12”优惠活动时,她习惯性地打开,却失望地发现,活动的优惠力度完全没有自己想象得大。
“我看上了一支口红,标价119元,‘双11’前有过一次短暂的降价,是79元。当时我问客服人员,在11日当天的价格还会降吗?对方没有透露,只是让我当天再看。”“双11”当天,该款口红的价格为69元,第二天提至79元。
而12月初,张华注意到该商品的价格已提升至89。“这是在为‘双12’降价做准备,还是直接卖到这个价格,我就不知道了。反正这个价格真的没有比平时便宜。”张华说。
资料图 中新经纬 董湘依 摄
除此之外,张华发现自己关注的部分商品,在“双11”之后并没有立刻提价。“我不由得质疑,这个价格是不是一个长期的优惠?如果商家只是在‘双11’期间象征性地打个折,与平时的销售策略无异,那‘双11’还有什么意义呢?”她表示,包括自己之内的一些用户对“双11”的消费成果并不满意,而这种情绪也被带到了“双12”。
同时张华发现,线下商超的促销形式也悄然产生了变化。“我家楼下的大型超市以前从不进行大范围打折,去年11月的一个周末突然全场商品5折,临近打烊还人满为患。而今年超市每隔两三个月就会开展一次大范围促销活动,但力度小了很多。到目前为止,今年还未出现半价促销的活动。”
“该刷购物网站还是会刷,但不会抱着捡便宜的心态,别被坑了就好。”当提及今年“双12”有何打算,张华说。
聊胜于无,多多益善
今年30岁的王钰是一名“佛系”买家。10年内,她经历过“双11”初期的疯狂促销,心态也从当初的好奇、积极,到近几年的随性、务实。同时她发现,无论是线上线下,大大小小的促销活动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还没等消费者反应过来错过了什么优惠,商家下一次促销的宣传就已经打了出来。
“上个月我工作忙,没时间关注‘双11’的优惠,黑五也错过了。老公最近提醒我,‘双12’快来了,让我有什么想买的先记下来,当天看看价格。”王珏认为,这些由商家造出的“节日”正在随着市场和消费心理不断改变,“双11”也不再是传统印象中全年唯一大型促销的时段。
电子商务观察员鲁振旺表示,在“双11”前夕,一些卖家为了走销量而早早备货,然而却发现活动当日销量并不理想。所以,为了避免积压库存,他们便选择在“双12”再度大幅降价。
“其实,现在在促销的时间点上,一些品牌和购物平台会刻意错开,以吸引更多消费者的注意。”王珏说,“比如周年庆、换季阶段等,都会是打折的节点。对于有些熟悉的品牌,我会提前了解它们促销的时间,以便在促销的时候买到更划算的东西。”
现在,王珏的购物车里已列好了清单,准备在“双12”碰碰运气。但她坦言,能便宜多少就多少,自己还是坚持“佛系”。毕竟,就算错过这个“双12”,圣诞节、元旦、春节也陆续来了,下一次促销还会远吗?
这个“双12”,你期待吗?
(本文受访者均用化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