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人才旺生态美 伏牛山山区绘写春天里美丽乡村新画卷

人民网记者 李栋
2023年03月29日08:51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近日,本网记者在河南省西部伏牛山山区采访中发现,在乡村振兴征程上,豫西多地依托人才为乡村汇智,用活生态为乡村助力,奋力谱写出了新时代中原地区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新时代绚丽篇章。

用好本土人才 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智慧支撑

“上完大学怎么又回来了?”“是不是城里待不下去了?”这是三合村党支部副书记冯亚珂返乡创业初期曾经遇到的最多质疑。

三合村,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嵩县黄庄乡西南,曾经的一个名副其实的贫困村。“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沟十八岔,岔岔有人家。”昔日的两句乡间民谣,形象地勾勒出了当地偏远闭塞的状态。现如今已是沿河农家宾馆林立,山中掩映豫西古民居的一番新模样。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小山村的转折还要从一个返乡创业大学生说起。2015年,洛阳师范学院美术专业毕业的冯亚珂毅然返乡创业,意识到古村落本就是美术写生的“宝库”,“如果把艺术爱好者都吸引过来,加上乡村振兴的各项扶持政策,村里发展就不愁没有出路。”

冯亚珂展示手绘石头画。人民网记者 李栋摄

说干就干。冯亚珂利用家乡的绿水青山、土房农耕、古村旧貌等原生态要素,带领村子积极探索“旅游+扶贫”模式,打造出具有豫西地方特色的写生基地-伏牛山手绘小镇,带动群众脱贫致富,让曾经的穷乡僻壤变为了充满乡愁的网红打卡地。

年接待游客3万人;25家农户建起了农家宾馆;带动村民80多人就业……几年下来,小山村盘活现有资源,借助大服务体系,推动各业态的联动发展,引导企业、村民、人才资源的参与,为三合村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山村有巨变,质疑变支持。这几天,村民李麦楼带着满脸笑意站在自家建好的农家宾馆门口,迎接提前预订房间的游客。他说:“以前住在山沟沟里,大家费尽心思出门打工赚钱。现在在家门口就能迎来远方前来写生的游客,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

李麦楼生活的改变是乡村发展的一个缩影。“曾经的13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现在全部过上了好日子。”村党支部书记武松生介绍,早已脱贫摘帽的三合村,已发展为集写生、摄影、研学、培训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占地1000平方米的艺术中心已投入使用后,吸引了更多各地前来写生的学生,在令农村充满了青春朝气的同时,也为村集体带来了更多的旅游收入。”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洛阳市乡村振兴局局长何玉霞表示,鼓励乡贤返乡创业既带来了产业和技术,又盘活了乡村资源,让沉睡的乡村活了起来,村民的日子火了起来。

据介绍,嵩县通过建立伏牛山乡建学院,已培育本土运营人才192名。当前,36个村落通过与企业签约结对方式,实现收入1060万元,1460名群众通过自主经营,带动了群众增收户均5000元-12000元。

用活绿色生态 激发生态振兴新活力

乡村休闲旅游是农业功能拓展、乡村价值挖掘、业态类型创新的新产业。

长期以来,地处豫西伏牛山腹地的栾川县给人最深的烙印就是“穷”,素有“四河三山两道川、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

栾川旅游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兴起于本世纪初。如今,行走在栾川重渡沟,仿佛置身于一幅山水画:绿竹倒映在水中,古朴的农家院落坐落于山水之间。当地300多农户多数从事乡村旅游、农家乐,吃上了“生态饭”。

重渡沟社区25年间前后变化对比。(栾川重渡沟示范区党工委供图)

“自从当地非遗剪纸元素的融入,吸引了大批游客和调研者慕名而来。”溪上鹊鸣民宿老板刘骐冰介绍,安宁惬意的景区环境,日趋完善的各类基础设施,游客逐年递增。“随着天气转暖,旅游高峰期将为大家的民宿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在栾川重渡沟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张鹏飞看来,通过发展乡村民宿,将植根乡土的院落改变为激活村庄的城乡对话空间,为游客寻找乡愁记忆提供了可能,也为传承传统文化、带动农民增收提供载体。

近年来,随着全域旅游的深入推进,栾川旅游业发展格局持续扩大,发展成效持续显现。“实现了从粗放低效旅游向精细高效旅游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从旅游企业单打独享到社会共建共享的转变,从部门行为向党政统筹推进转变的新格局。”重渡沟社区党支部书记马建伟说。

数据显示,全村有328户从事农家宾馆经营,占总户数的90%以上。由旅游产业辐射出的土特产品销售商店达到470家,从业人员近4000人。

“接下来,将持续以乡贤返乡创业为抓手发展乡村产业,以乡村运营为抓手推进乡村建设,打好‘组合拳’,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绘写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新画卷。”洛阳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说。

(责编:杨曦、吕骞)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