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躲雪猫冬”不如“借雪生金” 冰雪经济“火力全开”

欧阳易佳
2025年02月15日11:44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这个冬天,亚冬会很热闹,“尔滨”很“热辣”。

春节期间,哈尔滨累计接待游客1215.1万人次,同比增长20.4%。

20.4%的增长数据背后,是驱动经济蓬勃发展的强大动力。而191.5亿元的旅游消费总额,为“冰天雪地就是金山银山”增添了有力注脚。

近些年,从“躲雪猫冬”到“借雪生金”,冰雪旅游逐渐成为东北特色产业,冰雪经济火热升级、生机勃勃。

2024年11月,《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印发,提出到2027年,冰雪经济总规模达到1.2万亿元;到2030年,冰雪经济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

发展冰雪经济有何“冰法”?“小目标”如何达成?答案就在冰天雪地间。

“好环境,是发展冰雪旅游的底气。”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俞海表示,冰雪地区的生态系统独特且脆弱,保护好冰雪地区生态环境是发展冰雪经济的应有之义,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发展。

“脱离冰雪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搞冰雪经济发展无异于竭泽而渔。”俞海认为,应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注重加强区域合作和协同发展。通过优化滑雪场、冰雪度假小镇服务配套设施等整体布局,强化冰雪地区生态环境源头预防,分区分类加强生态系统保护。

俞海补充,推进冰雪场地设施建设和冰雪产业运营绿色化、低碳化,最大限度降低水资源和能源消耗,推广使用绿色能源。把绿色环保理念融入人心,推行绿色交通餐饮住宿服务,激起公众保护生态环境、崇尚绿色的行动自觉。

探索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化的路径,让“白雪”变“白银”,“冰天雪地”变为名副其实的“金山银山”。

如今我国北方地区,要赛事有赛事,要流量有流量。去年12月以来,国际雪联跳台滑雪洲际杯和跳台滑雪女子世界杯相继在“雪如意”举行,周边酒店共接待上万名国内外游客,带动客流同比增长250%。

“早在一个月前,我们就预定好了这里的房间,只为一睹冠军风采。”来自湖南的滑雪爱好者张女士告诉记者,她早在开赛前3天就来到了河北崇礼,专门住在了云顶滑雪场附近酒店。

乘着这股“冬”风,“冷资源”的热乎劲儿传递到了全国。广州、浙江等地“冰雪+文旅”模式开发室内滑雪场,吸引滑雪初学者和亲子游客;新疆、内蒙古等地融合民族风情、自然风光发展冰雪旅游;福建、山东等地大力发展冰雪装备制造业……

“冰雪资源的经济价值可以通过冰雪产业的全产业链开发实现。”中国人民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教授苏明明认为,冰雪装备产业的升级不仅限于装备本身,还包括与之相关的设计、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等整个产业链条的升级。

“这种升级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更加完整的产业链,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苏明明说,“冰雪装备产业的升级和区域协同发展,也能创造更多经济价值。冰雪装备产业的升级和协同发展有助于打破地域限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冰雪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也是冰雪旅游发展的关键。可进一步探索冰雪项目和当地传统节事活动相结合,打造具有品牌号召力的地方节事活动,将传统文化和冰雪旅游热潮相结合,彰显中国冰雪旅游的文化魅力和地方特色,也能利用冰雪旅游推进地方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苏明明说。

《大众冰雪消费市场研究报告(2023—2024冰雪季)》显示,2023—2024冰雪季消费规模超过1500亿元,72.73%参与冰雪运动的居民有消费支出。

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冰雪经济的“火力全开”。“冷资源”持续激发经济“热动能”,青山绿水、白山黑水间,释放冰雪经济的澎湃动能。

(责编:郝帅、吕骞)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