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围绕货币政策 央行报告传递哪些思路?

2025年02月16日09:15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2月16日电 (记者黄盛)日前,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发布了《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在政策定调延续了2024年12月政治局会议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重申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在具体的政策主要思路展开上,与《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比来看,此次《报告》有三个提法值得关注。

——《报告》重提“更好把握存量与增量的关系,注重盘活存量金融资源”,并在政策利率引导层面增加了“加强利率政策执行”的相关表述,同时删除了“合理把握信贷与债券两个最大融资市场的关系”。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向记者表示,“更好把握存量与增量的关系”等提法表明央行将不再依赖单一工具,而是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寻求更有效的结构性工具,政策重点将从“增量支持”逐步转向“存量优化”。

对于政策利率引导层面的一加一删变化,财信金控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表明前期融资结构优化目标初步达成,政策重心转向更广泛的宏观协同和市场化机制建设。“加强利率政策执行”,主要目的在于强化央行政策利率的引导作用,防止或降低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政策效力的“漏损”现象,以实现有效降低银行整体负债成本、缓解银行净息差压力、保持银行资产负债表稳健性的目的,最终实现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下降的目标。此外,在债券融资相对迟缓的时候,宜加大债券融资力度,相反则也需保持信贷的合理增长,以推动融资结构优化。

——《报告》在利率层面提及“有效落实各项利率自律倡议”,在汇率层面重提“坚决对市场顺周期行为进行纠偏,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

田轩认为,“坚决对市场顺周期行为进行纠偏”表明央行将采取措施稳定汇率,防止汇率大幅波动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伍超明对此分析,央行采取措施稳定汇率市场预期,增强外汇市场韧性,防止汇率超调风险。相关政策将侧重强化利率政策执行,防止政策效力的“漏损衰减”,有效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优化利率传导机制,提高利率传导效率;继续采用“以我为主”策略,2025年年内可能动用利率工具助力实现增长稳、就业稳和物价合理回升的优化组合目标。

“稳定汇率是货币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中的重要考量因素。”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表示,稳汇率工具箱充足,包括逆周期因子、发行离岸央票等。这对降息可能并非实质约束,必要时降息可能仍是货币政策的优先选择。

中金固定收益研究报告认为,相关调整或意味着目前在美元偏强背景下央行稳汇率的优先级有所抬升,尤其是考虑到最新美国通胀数据有所反复,市场对美联储年内降息预期有所降温,对应美元高位盘整,人民币短期内可能仍面临一定的被动贬值压力,货币政策要引导市场行为的理性化,避免汇率无序波动。

——针对债券市场,《报告》新增“持续增强债券市场功能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丰富银行间债券市场产品,持续加大债券市场对科技创新、促进消费等的支持力度”“提升债券市场定价功能、活跃度和稳健性”的说法。

“债券市场被赋予了更重要的政策使命。”伍超明向记者表示,债券市场继续深化产品创新,精准支持经济转型。如扩容科技创新和消费领域债券,定向融资支持新动能产业和消费升级。同时,还将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化LPR与债券收益率的联动,减少信贷与债券市场的利率割裂,强化定价功能,进一步完善做市商机制,提升做市商报价义务和激励机制,增强二级市场流动性,并引入多元化投资者,继续鼓励保险资金、养老金、境外投资者等长期资金加大债券配置比例。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期,宏观调控思路也在加快调整优化,《报告》传递出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为此创造条件,更大力度支持消费,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责编:杨虞波罗、吕骞)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