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贴心支付 传递信心(财经眼)

本报记者 吴秋余
2025年02月17日05:44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图①:新春佳节,建设银行福州津泰支行工作人员为环卫工人提供零钱包换新钞服务。
  林小安摄
  图②:广东东莞市时尚电器有限公司东城店收银员(右)为消费者核销国补优惠券。
  丁依倩摄
  图③:浙江杭州一家便利店内的微信刷掌支付设备。
  张 鹏摄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挥手支付、定制“钱包”、满减优惠……今年春节期间,数字金融与传统节日深度融合,各类支付方式花样翻新,扮靓节日生活和消费市场,让消费者尽享金融服务带来的便利和实惠。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2025年1月28日至2月4日,下同),银联、网联共处理支付交易254.16亿笔、金额9.78万亿元,较去年春节假期(2024年2月10日至17日,下同)分别增长24.50%、15.00%。节节攀升的支付数据,传递出烟火气中升腾的消费信心。

  新体验解锁节日新潮流

  2月1日,农历正月初四,带着家人一起来广州游玩的苏丽,通过微信刷掌支付在天河区一家便利店给孩子们买了一杯豆浆,随着刷掌设备亮起绿色的光圈,苏丽挥手间就完成了一次支付。

  “一伸手就行了,特别方便,再不用着急忙慌掏手机了。”苏丽告诉记者,自己去年就开通了这项功能,这次春节出游派上了大用场,不仅是在便利店可以使用,乘坐地铁、游览场馆等场景都可以轻松支付。

  这个春节,各类支付机构加快数字化创新,推出一系列新潮的节日活动,让指尖传递的年味更浓。

  春节期间,传统年俗是节日生活必不可少的环节。随着数字化生活方式的不断普及,今年春节,线上发红包、集福卡、直播间“赛博”祈福等年俗新体验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

  在传统线上红包基础上,今年微信推出自制红包封面功能,春节期间共诞生了1亿多款用户自己创作的红包封面,约3.9亿人收到含有这些封面的线上红包。

  除夕夜,网联清算公司处理的跨机构网络支付交易在零点前后达到峰值,最高并发量为每秒11万笔,创历史新高,发红包等网络支付交易顺畅。除夕当天,银联、网联共处理支付交易40.54亿笔,较去年除夕增长25.74%。

  在红包基础上,微信“蓝包”即“送礼物”功能在今年春节首秀,受到用户广泛欢迎。微信发布的《2025春节数据报告》显示,“蓝包”功能开通后,书籍成为许多用户的送礼首选,多个书籍品类送礼订单量环比增长超100倍。

  “家里人收到礼物都觉得开心又暖心。”湖南省湘潭市的张月用微信“蓝包”给家人朋友送去了鲜花、咖啡、茶叶、菌菇酱和护手霜,指尖的心意在微信中传递出新春祝福。

  2025乙巳蛇年春节,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作为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数字人民币也应时而变,继续推出一系列好看、好玩、好用的数字时代“新年俗”应用。

  春节前夕,数字人民币APP全面上新,推出春节“三件套”礼包——新春元素头像、挂件和红包封面,部分银行发行了数字人民币蛇年硬钱包,设计均以中国传统生肖文化中的蛇形象为主题,为首个“非遗版”春节平添了不少年味。

  来自支付宝的数据显示,2025年有近6亿人在支付宝参与集福,28套全新福卡成了广受欢迎的新春社交礼物,福卡在亲朋好友之间传递1.3亿次,在直播间网友间交换5.2亿次。

  “数字金融与传统佳节相互辉映,提升了节日氛围,体现出技术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便利,也让金融服务更好融入百姓生活。”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

  真实惠繁荣节日大市场

  春节是传统消费旺季,今年春节假期前,31个省份全面启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实现政策衔接和资金接续。广大支付机构、金融机构紧跟政策导向屡出新招,推出多项春节消费金融惠民措施,助力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以前觉得以旧换新申领补贴很麻烦,没想到用云闪付APP付款时直接就领到了,买新洗衣机立减1000多元,挺划算的。”广东东莞市时尚电器有限公司东城店,顾客刘女士展示着云闪付付款界面。

  春节期间,中国人民银行东莞市分行联动广东银联在当地投入100万元真金白银,开展“买年货用银联手机Pay”专项满减惠民活动,配合以旧换新消费补贴活动,让消费者享受到更多实惠。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东莞市累计使用以旧换新补贴消费券3462万元,带动产品消费额约2.6亿元。

  在安徽,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重点聚焦汽车、家电等领域,推出“新客有礼”“消费补贴”“换新礼包”系列特色品牌与消费优惠活动,促进老百姓新春消费提质升级,让广大消费者能够以更便捷、更实惠的方式享受美好生活。

  在深圳,农业银行深圳分行联合坪山区政府开展“灵蛇献瑞好运双倍”数字人民币消费券抽奖活动,累计吸引1.4万名市民报名参与,发放数字人民币红包4050个,有效激发了市民的消费热情。

  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全国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火热开展,汽车、家电家居、手机等数码产品等以旧换新销售量达到860万台(套)、销售额超过310亿元,消费市场活力有效提升。

  文旅消费是春节消费的重头戏,今年春节,多家支付平台充分发挥引流作用,为文旅行业引来众多消费者。

  “今年门店客流量有显著增长,高峰期要取200多个号,但外地游客依然络绎不绝。”有着30年历史的福州本地传统老店“三十年·福州味”入选了大众点评“必吃榜”,该店负责人告诉记者,许多游客年前就到福州,赶着除夕夜体验当地传统年俗活动,游客们在店内品尝完本地年菜,步行5分钟就能参与“游神”活动,获得沉浸式的“非遗年”体验。

  春节期间,美团旗下大众点评联合上海、南京、杭州、西安、厦门、泉州、福州、潮州、汕头共9座春节出行热门城市的文旅局和商务局,推出“新春寻味记”活动,为本地居民及外地游客提供更好的“非遗年”美食体验。美团支付则联合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10余家合作金融机构,共计投入4000余万元,围绕年货筹备、美食餐饮、旅游出行、观影娱乐等春节热门消费场景,推出一系列支付优惠权益活动,提升用户春节消费体验,为春节消费市场注入强劲活力。

  大众点评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必吃榜”榜单总浏览量环比节前翻番,异地用户浏览量同比增幅接近100%,上榜餐厅异地用户订单量同比增幅接近110%。其中,福州、汕头、泉州等地跻身“必吃榜”异地用户流量前20名。

  “金融支付服务具有客户资源多、市场潜力大等优势,能够为促进消费发挥很好的引导作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认为,今年春节期间消费市场的火爆,为金融机构促消费开了很好的头,要加快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大力提振消费”要求,以金融优质服务促进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

  优服务带来节日好生活

  “可以用手机银行预约,还可以选‘零钱包’,建行的新钞兑换很方便!”春节前夕,福州的林女士特意前往建设银行福州城东支行提取预约好的新钞,当天共兑换了5000元新钞,包括3个小额现金“零钱包”。

  给孩子发压岁钱、孝敬父母……春节期间,居民现金需求旺盛,不少人希望使用崭新的人民币讨来好彩头。

  创新“现金红包”定制服务,方便客户取新钞、送祝福,传递更具年味的金融服务;推出“善建成长·总台春晚蛇年压岁金”,传递岁岁平安的压岁祝福……春节前夕,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启动特殊节点工作机制,做好现金调运备付、新钞投放,并依托RPA机器人实现精准调配,快速补足网点和自助设备的现钞缺口,同时推出线上新钞预约服务以及“现金红包”定制服务,提供随来随取的换钞体验。

  近年来,我国持续改善外卡支付受理环境,着力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支付服务。

  首个“非遗”春节叠加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免签朋友圈”持续扩容,让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选择来中国体验年俗,便利的支付体验令他们赞不绝口,“说来就来”“China Travel”在海内外社交媒体平台持续火热。

  “太神奇了,很喜欢!”深圳市罗湖区Lolo法式餐吧主理人兼主厨劳伦特·奥加德表示,使用微信支付绑定外卡后,在中国进行支付非常丝滑,不需要再拿现金就能进行小额支付,让他在中国的生活便利了许多。

  为更多样化满足境外来华人士的支付需求,在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指导下,微信支付推出更多便利举措,支持通过VISA等国际卡组织发行的银行卡进行充值,便利外籍人士进行小额便捷支付,为他们提供更丰富的支付选择。微信支付数据显示,1月28日至2月2日(除夕到正月初五),入境游客消费笔数较去年同期(2024年除夕到正月初五)增长134%。

  春节假期过后,第九届亚冬会举办,亚洲冰雪盛会邂逅非遗中国年,吸引大批境外游客前往冰城哈尔滨旅行。

  便利化支付服务“一键即得”、境外银行卡“刷卡无忧”、移动支付“扫码便捷”、零钱备付“现金兜底”、外币人民币“兑换便利”……中国人民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黑龙江省分局着力提升哈尔滨市多元化支付服务水平,满足境外来华人员多样化的支付服务需求。

  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银联、网联处理境外来华人员支付交易笔数和金额较去年春节假期分别增长124.54%、90.49%。

  董希淼表示,支付是数字金融发展的基础设施,也是市场流通的重要环节,要继续用好数字技术,加大必要的资源投入,打通支付服务堵点,努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17日 18 版)

(责编:卫嘉、白宇)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