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重庆红宇精密公司钳工夏元友专注高精度设备生产——

巧劲发力 精密加工(工匠绝活)

本报记者  沈靖然
2025年02月18日06:12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绝活看点】

  夏元友,重庆红宇精密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一工厂钳磨组组长。30年来,他带领班组成员先后参与50多项工艺攻关,曾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

  

  重庆红宇精密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工厂内,手锯、手锤、錾子、抛光机等工具摆放在桌面上,钳工夏元友正专注地用刮刀进行产品开合模分型面精加工,快速在平板上进行20个点位的铲刮……经过他手工打磨,原本粗粝的表面,像镜子一样清晰反光,组装起来严丝合缝。

  今年49岁的夏元友,已经扎根生产一线30年,练就了“眼看手摸验粗糙度”的绝活。夏元友说:“制造专用夹具、量具、模具及其他各种高精密专业设备是我的主要工作。在打磨环节,由于精度要求高,有时候机械加工达不到规定的要求,只能靠手工一点点研磨。”经过实验室检测,夏元友手工研磨的最高精度能达到0.0012毫米。

  1995年,夏元友从重庆长安第二技工学校毕业进入红宇厂工作,成为一名机修钳工。

  “每一次检修维护都要用心,不然修完还是容易坏,工作只会越干越多。”进厂后,夏元友始终牢记师傅说的这句话,坚持提升设备修理质量,减少故障发生。功夫不负有心人,1999年,夏元友在公司组织的钳工技能大赛上名列前茅,之后被调到工具科,专门生产高精度设备。

  在特种设备加工领域,为达到高精度的加工标准,制造符合要求的专用夹具、量具、模具是重要保障。“加工就像厨师切菜,要求切10毫米,哪怕切9.99毫米都是不合格的。”夏元友说。

  2003年,由于工作中的出色表现,夏元友成为当时的钳工组班组长。有一回,工厂调度下达了一批扁平通止塞规的加工任务,要求在一个月之内完成。一个小小的塞规,精度误差要求达到0.005毫米。由于20年前机械加工设备和工具的限制,此前依靠机械加工的精度只能达到0.02毫米。这无疑对没有类似精度产品加工经验的夏元友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夏元友几乎每天都工作到深夜。渐渐地,他使用锉刀越来越得心应手,也带领团队顺利完成了工厂下达的塞规加工任务。“从事精密加工,看上去动作幅度不大,像是在‘磨洋工’,实际手上在用巧劲发力,这个巧劲,便是年复一年练出来的真功夫。”夏元友说。

  自己水平不断精进之余,他还带领班组成员共同进步。锯、锉、钻、錾,是一名钳工必备的基础技能,在过去,由于培养模式不同,一名钳工往往只负责其中一个环节的工作。“那时候不少工人技能比较单一。为了完成任务,我尝试在班组内逐步打破加工壁垒,让工人们互相学习,最终实现工人的‘一专多能’。”夏元友说。

  2023年,红宇精密成立夏元友全国技术能手工作室,致力于人才培养、技术攻关及工艺革新。在他的努力下,公司里的年轻人快速成长。他指导公司年轻钳工李浩松参加重庆市制造行业职工劳动和技能大赛,获得钳工项目第一名的成绩。“未来属于年轻人,我们也与重庆多个职业院校合作,走进课堂宣讲工匠精神,争取培养出更多优秀技能人才。”夏元友说。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18日 06 版)

(责编:卫嘉、白宇)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