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金”炼“绿金” 旧煤新用加速能源低碳转型

在湖北恩施某矿区,智能采煤机精准识别煤层,自动调节工作角度,确保高效采煤;无人驾驶自卸卡车根据预设路径,自动避障、精准运输,将煤炭迅速送往洗选厂;传感器机器人实时巡检并反馈影像,确保作业安全……
“以前都是工人下井挖煤,现在矿井主控室里点一下鼠标,远程操控完成机械采掘作业,精准又快捷。基本做到了井下不见人,采煤不见煤。”一位煤炭企业老工人介绍。
素有“乌金”之称的煤炭正在以“绿”换新颜。从过去煤炭开采烟尘弥漫,到现在“开矿不见矿”,从上游看,煤炭开采正在把更多“乌金”炼成“绿金”。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煤炭稳产稳供形势良好,智能化产能占煤炭总产能的比例提升至50%以上,全年煤炭产量预计将达47.6亿吨,改造升级煤电机组1.8亿千瓦,淘汰落后产能超过800万千瓦。
某智慧矿山井下的中央水泵房智能巡检机器人在巡检。新华社记者 邵瑞摄
此前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提出,2025年我国将有序核准建设一批智能化水平高、安全有保障的大型现代化煤矿,继续实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全年煤炭产量力争达到48亿吨左右,大型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在能源供应中发挥‘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张星表示,2024年以来,我国坚持强化煤炭在能源供应体系中的基础保障和系统调节作用。并推动煤矿智能化建设,部署安排煤炭绿色智能开采、煤炭洗选加工、煤制油气、煤电改造等重点任务,有力促进了煤炭绿色低碳转型。
在山西大同某矿区内,煤炭经破碎处理后,通过封闭运输走廊送至煤厂;爆破后的岩石被装载至3辆载重150吨的自卸卡车,运送至开采区进行黄土覆盖的绿化工作。
“近年来,我们致力于推进煤矿绿色开采,力求实现煤矿开采的高质量转型。”该矿区负责人介绍,其团队采用高效节能设备,减少物流中转环节,每年可以节约煤炭资源2.6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14万吨,资源回收率在96%以上。
“吃进”一块煤,“吐出”一克新材料。从长远看,煤炭业如何跳出“挖煤—卖煤”“发电—卖电”的传统模式,走出绿色、循环的新方式?
小小一块煤,在水和少量添加剂的作用下,经纳米化工艺处理,成为最小粒径达50纳米、具有储氢赋能特性的煤基纳米碳氢燃料;也可以经过加工变成聚乙醇酸可降解材料,做成医用骨钉植入人体,并逐渐降解;还可以通过气化、净化、催化等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加工过程,变成“一根丝”,成为涤纶、氨纶等化纤工业的原料来源……煤化工产品种类繁多。
往上游看,开采更绿色;往下游看,利用更高效,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映照着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新动能、新优势不断培育壮大。
“在现阶段,煤炭还是我国的主体能源,既是重要的燃料,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司长李福龙表示,下一步,要继续加强煤炭等化石能源的兜底保障能力,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综合运用先进技术和管理等手段,控制和减少污染物及碳排放,提高煤炭利用效率,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