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佛山市探索“创享易”科创服务供给新机制,疏通科技型企业政策获取堵点
让政策尽知尽享 助企业向新而行(人民眼·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 |
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员工登录“创享易”平台查询税惠政策。 |
![]() |
季华实验室技术人员帮助前来使用共享仪器的企业完成实验。 |
![]() |
佛山税务部门工作人员走访辖区内企业,开展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宣传辅导。 |
引子
“过去手工誊抄计算,得两三天。如今‘创享易’平台智能读取,秒生成!”
前不久,为企业申报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财务人员李翠霖直呼“太便利了”。她所在的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获得约100万元税费减免。从逐一梳理账本、票据、佐证材料,到智能读取数据、自动计算、一键生成,佛山市“创享易”平台使研发费归集更简单,申报手续更便捷。
2024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针对企业经营中的关切诉求,加强政策支持和优化监管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近年来,广东佛山创建“创享易”平台,针对企业不敢享、不便享、享不全优惠政策等问题,推出研发项目前置鉴定、研发费智能账等功能,破解政策适用“判断难”、数据归集“计算难”、受益渠道“获取难”、一户一策“落地难”,为企业获取政策搭建桥梁,保障优惠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
“判断难”?
提前鉴定研发项目是否适用优惠政策,让企业没有后顾之忧
“这款热水器,采用水冷预混低氮技术,有效解决了氮氧化物排放过高问题,市场前景广阔。”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展厅内,公司财经中心总监谢瑜华指着一款刚实现量产的烟道式燃气热水器介绍。
万和公司位于佛山市,是制造燃气热水器等厨卫电器的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随着产品向绿色低碳转型,降低燃气热水器氮氧化物排放成为重要研究课题。为此,公司专门成立研发团队,攻关水冷预混低氮技术。
前后投入上千万元,这一研发项目能否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公司内部意见不一。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指的是企业在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可对企业实际支出的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在税前按照一定比例加计扣除,采取“真实发生、自行判别、申报享受、相关资料留存备查”的办理方式,由企业自行判断相关项目是否适用政策。
这一旨在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同时规定,企业产品(服务)的常规性升级、对技术进行简单改变等不适用政策。
“公司的这项技术属于对原有技术的升级,但又不是简单改变,到底适不适用政策,我们不好判断。”谢瑜华说。
然而,在研发人员看来,这一项目立项依据充分,研发内容和目标明确,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具有足够的创新性,完全符合条件。
类似这样意见不一的研发项目,万和公司2024年还有一个。意见不同,交由“创享易”判断。
公司经办人员登录“创享易”,点击“研发项目前置鉴定”模块,下载项目技术鉴定申报书,按要求填写内容并附上证明材料后上传。1个月后,平台显示佛山市科学技术局的鉴定结果:通过专家评审,两个项目均符合政策要求。
有了肯定答复,谢瑜华安下心来。“‘创享易’上线前,对把握不准的政策,我们较为谨慎。”谢瑜华坦陈,企业如果违规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不仅产生涉税风险,还可能影响品牌声誉。
谢瑜华的话,道出了许多科技型企业的心声。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持续的研发投入,也让不少企业资金压力较大。”国家税务总局佛山市税务局副局长余远辉说,为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国家出台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并提高加计扣除比例,但“自行判别”的办理方式,也增加了一些企业的判断难度。
“有的企业担心错享,便选择放弃。”余远辉记得,2021年,佛山市税务局深入企业调研,反映最强烈的意见之一,便是对项目研发活动是否符合条件判断不准。
一边是资金压力,一边是研发活动判断难度大。如何免去企业后顾之忧,让优惠政策应享尽享?
2021年12月,佛山市税务局联合市科学技术局、市财政局等部门,组成项目团队,围绕企业享受政策的难点堵点,推出“创享易”一站式服务。开发“研发项目前置鉴定”功能,根据企业申请,提前鉴定企业研发项目是否适用优惠政策,实现风险前置排查。鉴定由市科技局组织专家实施,评审费用由市财政承担,鉴定结果可直接被税务机关采纳,整个过程不给企业增加额外负担。
“创享易”设在哪?此前,佛山市财政局开发了全市扶持资金综合服务平台,为全市企业、群众提供扶持资金网上办理通道。为方便使用,“创享易”项目团队在这个平台上设立了“创享易”服务专区。
“每年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伊始,市税务局、市科技局都会通过微信推文的方式,提醒企业登录‘创享易’,享受免费的研发项目前置鉴定服务。”佛山市税务局所得税科科长袁宏磊说,即使审核不通过,也会向企业明确反馈。
佛山市诺普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嘉琳告诉记者,2022年,公司申请对7个研发项目进行前置鉴定,其中1个没有被审核通过。“创享易”反馈的专家意见很明确:该项目属于通过简单改变尺寸、参数、排列或者通过类似技术手段的变换,实现产品改型、工艺变更以及材料配方调整活动。
“有了鉴定,我们申报享受政策时心里有了底。既不会错享,也不会留下应享未享的遗憾。”王嘉琳说。
截至目前,“创享易”已为佛山科技型企业开展研发项目前置鉴定6500余次。
“计算难”?
推出研发费智能账等功能,为企业自动生成享惠金额,实现轻松做账
步入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研发基地,工程师们正争分夺秒,加紧研发载重80吨的智能移动机器人。
“锚定科技创新,我们把每年营收的15%投入研发,提升产品竞争力。2024年,公司外贸订单额同比增长80%。”公司副总裁陈洪波告诉记者。
嘉腾公司2024年研发投入2480万元,按照规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需设置辅助账。嘉腾公司申报享受政策过程中,得益于“创享易”推出的“企业研发费智能账”功能,研发费归集更简单。
在嘉腾公司财务办公室,财务人员李翠霖随机抽出一个档案盒,里面是某个研发项目的支出账本,以及相关研发活动的各类票据和佐证材料。
“过去,我们公司会计原始凭证较多,电算化水平不高。计算可加计扣除的研发费,要从这些会计账目中梳理研发支出数据,一个个誊抄下来,再按公式一步步手工计算。”李翠霖举例说,兼任行政岗位的研发人员,在归集其工资时,要厘清其投入研发和处理行政事务的时间占比,并剔除其在行政岗位上的那部分工资,过程较为繁复。后来,国家税收政策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辅助账进行优化,大大减轻了财务人员工作量。
如今,享受优惠更方便了。登录“创享易”,李翠霖点击“企业研发费智能账”功能模块,填写相应数据并上传,系统便可读取数据、自动计算,一键生成“研发支出辅助账年度汇总表”,实现轻松做账。
“创享易”项目团队成员关静雅说,“研发费智能账”帮企业轻装上阵,若是填写不当,模块还能自动纠错。
前段时间,李翠霖为某个研发项目申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时,“其他费用”不慎按照实际发生的全额填写。但政策规定,“其他费用”不能超过研发项目总支出的10%,超出部分不能享受加计扣除政策。点击生成该项目“研发支出辅助账年度汇总表”时,她发现,超出部分已被系统自动剔除,避免了差错。
“创享易”不仅是研发费归集的“精算师”,更是资产交易的“智囊团”。
科技型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往往面临重组并购、改制上市等资产交易问题。不同的交易模式,对应不同的税收政策,有的交易关联多项政策,企业是否适用,需要逐条查阅。
“创享易”项目团队开发资产交易税收政策库,通过智能算法,帮助企业快速找到不同交易模式下的税收政策,并获取优惠享受建议。
2023年2月,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提升企业竞争力,规划调整其部分资产或股权架构。然而,到底涉及哪些税收政策呢?
“过去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得自行查阅相关政策,有时还要咨询税务人员。光是学习了解政策,就要花好几个月。”美的集团国内税务共享运营负责人李翠琼深有感触,如今通过资产交易税收政策库,可快速查找到相关税收政策,大大便利了公司董事会决策。
“获取难”?
建立研发仪器开放共享平台,降低企业产品研发成本
一大早,诺普公司技术部工程师彭涛驱车来到地处佛山市南海区的季华实验室(先进制造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准备对团队最新研发的3种半烧结银导电胶样品进行检测。这里,有他提前一周预约使用的超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套上鞋套,进入实验室。技术人员接过彭涛递来的小玻璃瓶,把里面的“银色泥浆”滴到硅片上,低温烘干后装入电镜样品仓,抽真空,调节测试参数。随即,一旁的电脑屏幕上,一根根银线清晰呈现——这便是半烧结银导电胶在纳米级尺度的形貌。
“换个角度,再放大一点。”仔细观察后,彭涛提出要求。技术人员切换位置,继续放大后调整焦距,一根根银线变得更粗,形貌更加清晰。
半烧结银导电胶由银粉与树脂混合而成,多用于电子元器件的封装。产品在纳米级、微米级尺度的形貌,对其导电性能等影响很大。因此,样品研制成功后,需要检测微观形貌。
经过3个小时检测,彭涛带来的3种有着细微差别的导电胶样品,均得出了精确详实的检测数据。当日下午,彭涛和同事便可根据这些数据,进一步微调原材料配比和生产工艺。
彭涛说,诺普公司生产的都是为客户个性化定制的非标产品。过去检测样品时,只能送到外地的检测机构,有时光排队就要1个月。
在佛山,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万家。然而,不少科技型企业面临研发仪器设备等创新资源不足问题。
“研发过程中,往往需要反复检测、验证产品性能,但研发仪器特别是高端精密仪器价格高昂,还要配备专业的操作人员。许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缺乏相应资金和人才。”佛山市科学技术局综合规划科科长聂波介绍,2023年10月,科学技术局出台政策,推动全市研发仪器开放共享。
为使政策加快落地,“创享易”设置研发仪器开放共享专区,涵盖全市1362台(套)研发仪器信息。登录专区,这些仪器的产地、规格、型号、主要功能、服务内容、收费标准、联系方式、预约服务网址等一清二楚,有需要的企业可快速对接并预约使用。
前不久,彭涛在专区看到,季华实验室的超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开放了共享服务,当即预约,很快便得到了可以使用的消息。“比起送外地检测,如今研发成本大幅降低,加快了研发进度。”彭涛说。
“借助仪器共享服务,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可以用较低的创新成本获得较大收益。”佛山市科学技术局实验室工作科工作人员张建杰为此成就感满满。
“落地难”?
“一户一策”精准服务,推动政策落到实处,引导资金投入科技型企业
攻关4年,获得各类专利100余项……前不久,季华实验室研发的一项关键技术实现转化应用,所获企业股权奖励,科研团队占70%。
有关政策规定,科研机构转化职务科技成果以股权形式给予个人奖励的,获奖人在取得股权时,暂不缴纳个人所得税。在按股权比例获得分红或转让股权时,才计算缴纳。
“将纳税义务推迟到获得实际资金收益时,可以让科研人员在没有资金流出的情况下持有股权,大大减轻了他们的负担。”在季华实验室知识产权处处长徐志丹看来,这有利于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和积极性,更好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好政策如何具体操作、落到实处?季华实验室没有经验。
“‘创享易’项目团队知晓后,为我们提供了‘一户一策’精准服务。”徐志丹告诉记者,团队组织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三级税务部门专业人员,成立线下服务小组,上门排忧解难。
按照税务人员的政策辅导,季华实验室向税务机关备案,报送《科技成果转化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备案表》,并完善技术成果价值评估报告、股权奖励文件及其他证明材料留存备查。完成相应步骤后,科研团队成功享受到暂不缴纳个人所得税政策。
科技成果转化,一头连着科研人员,一头连着企业。企业“缺钱转”,也是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创享易”项目团队在调研中发现,不少科技型企业面临资金短缺难题,同时也有不少创投企业想要寻找更多优质项目,只是因为信息不对称,难以“牵手”。为此,团队牵线搭桥,既为创投企业提供科研项目对接服务,也为科技型企业解决“成长的烦恼”。
“每次线下开展政策宣讲活动,我们既邀请科技型企业,也邀请有投资意向的创投企业参加,并增设自由交流环节,让双方在现场建立联系、增进了解。”“创享易”项目团队成员邓子豪说,广东豪德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正是通过这一路径引来金融活水。
豪德公司主要研发家具生产机械装备,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随着研发投入持续增加,企业资金压力逐渐增大。在“创享易”项目团队组织的一次政策宣讲会上,豪德公司与作为创投企业的广东顺德科创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结识。后者对豪德公司开展实地考察评估后,作出了投资决定。
“豪德公司在数控设备领域拥有前沿技术,我们打算‘添一把柴’。”顺德科创管理集团总经理王鹏介绍,2022年6月,两家公司签订创投协议,首笔投资250万元。2023年7月,顺德科创管理集团追加投资1408万元。
“坚持‘一户一策’精准服务,引导创投资金向科技型企业‘精准滴灌’,让资金与科研无缝对接。”邓子豪说。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21日 13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