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产业形态 我国数字交通发展提速
222
点击播报本文,约
人民网北京11月28日电 (记者乔雪峰)AI提升通行效率、动态公交按需响应、无人机规模化应用……曾出现在构想中的智慧交通场景,如今已落地实现。
“发展数字交通、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规模化创新应用,是培育交通运输领域新质生产力,重塑交通运输产业形态和发展模式的重要战略抓手。”近日,交通运输部科技司二级巡视员付光琼在2025数字交通大会上表示,面向“十五五”,将通过技术攻关、平台搭建、示范推广与基础保障协同推进,全面赋能数字交通高质量发展。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刚表示,要从深化数据赋能、拓展场景应用、强化创新引领三方面发力,推动不同运输方式数据互联互通,激活数字交通应用生态,夯实数字交通发展安全底座,加速信创产品与解决方案适配应用。
中国航空研究院首席专家舒振杰表示,低空立体交通是低空经济的核心场景,在应急保障、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数字交通实践成果成为大会亮点。广东省公路事务中心主任黎侃介绍,广东“一轴两网”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试点稳步推进,智慧港口、智慧航道建设成效显著,自动驾驶先导应用试点有序落地。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行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基表示,合作区已构建智慧出行体系,全域330公里路网开放自动驾驶测试及示范应用,累计行驶里程91万公里。
记者从交通运输部获悉,交通运输部正系统推进“人工智能+交通运输”行动,已全面启动“十百千”创新行动,聚焦十大关键领域,布局超百项试点示范,带动上千家创新主体参与,营造“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浓厚创新氛围,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全场景落地应用。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司长徐文强表示,“十五五”时期将进一步聚焦建设智能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力布局研发人工智能与交通运输融合的关键技术,组织创新主体协同攻关,攻克重大技术,研发关键装备,创新发展模式。
交通运输行业正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打造多类模型、异构算力、通识数据统一调度平台,为全行业智能体开发提供基础能力。
“我们建设的交通大模型,不是特指某一个具体的产品,而是采用‘1+N+X’架构,统筹各方创新力量开发的面向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的算法库、数据集和工具链。”徐文强表示,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是“人工智能+交通运输”的技术底座,是一个能思考、会分析、善决策的“聪明的大脑”。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