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奶突围信任危机:蒙牛谋求增长质量--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股票频道

国产奶突围信任危机:蒙牛谋求增长质量

人民网记者 吕骞

2013年03月28日16:49    来源:人民网-股票频道    手机看新闻

自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国内乳企的好日子似乎便到了头,人们也不知从何开始有了“谈奶粉色变”的条件反射。

近年来有关乳制品质量的任何风吹草动,即便事后被证明是善意的误解,或是恶意的诋毁,都会在国民日益绷紧的神经上再打上一针兴奋剂,让国内乳企倍感“压力山大”。港府一纸“限奶令”,让国内的年轻妈妈们陷入“内外交困”境地的同时,更凸显出国内乳业被集体无视的尴尬。

国产乳制品何以陷入如此艰难的困境?这与其发展之初的粗放式增长不无关系。在全中国13亿人口快速增长的乳制品需求诱惑下,长期以来国内乳企缺乏对供应链的精细管控,片面强调发展速度而忽略了品质管理,使整个行业充满恶性竞争。三聚氰胺等事件的发生,是国内乳业供应链隐患长期积累之后的爆发,也是行业发展失控的必然结果。

当然,乳业并不是盲目追求发展速度最终自食恶果的个例,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生的雾霾现象何尝不是整个中国经济的“三聚氰胺”?盲目追求增长速度的发展模式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反思。正因为如此,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连续两年将GDP预期目标下调至7.5%,从强调经济发展速度向重视发展质量和效益上转移。

因此,从政府政策导向上看,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注定将远离以增长速度为唯一目标的传统模式。企业能否履行好环境责任、消费者责任等社会责任,将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软实力,这也正是国内乳企突围信任危机的突破口。

其中,蒙牛近年来的实践值得市场关注。蒙牛总裁孙伊萍在2012年上任之初便坚定表示,蒙牛不追求没有品质的增长。

2012年,为强化产品的质量管控及逐步恢复消费者对品牌及乳制品的信任度,蒙牛面对原奶成本上涨的压力,坚持提升对牧场及养殖小区规模化奶源的采购比例,同时加大对质量检测人员及设备的投入。

此外,蒙牛也通过嫁接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提升质量管理水平。2012年,中国、丹麦两国农业部牵头成立“中国-丹麦乳品技术合作中心”,这一项目即由蒙牛和丹麦的Arla Foods公司共同实施。其中,ArlaFoods公司是欧洲历史悠久、规模最大的乳业公司,以其独特的“Arlagaarden”质量管理体系闻名于世。

蒙牛近日还表示,今年将进一步实施质量安全的标准化管理,并通过与ArlaFoods的合作,将更多先进的国际化检测技术引入生产环节,以及营造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工作氛围,使质量管理工作能充分落到实处。

自建牧场、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改革内部销售体系……种种举措无疑会增加企业运营成本,体现在财报上便是2012年蒙牛销售额与利润的下降。但长远看来,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蒙牛不再追求火箭速度,着力基础建设,这样才能保障更长远的健康发展。诚然,当前国内乳业信任危机也并非一朝一夕便能打破,但蒙牛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品牌策略更新,无疑是重塑市场信心的最明智举措。

(责任编辑:吕骞、杨波)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