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
樂意
周素雅
車柯蒙
翁奇羽
王鶴瑾
薛婧
陳苑
提到海上絲綢之路的航行,第一個出現在腦海的就是明代鄭和下西洋,其實,早在2000多年前的漢代,就已有一條從北海市合浦縣出發,駛往東南亞國家的海上絲綢之路。 大型歷史舞劇《碧海絲路》正是以這段古老的航海路線為背景,用一段美麗的愛情故事為主線,體現了中國與東南亞各國的深厚友誼。人民網海上絲綢之路國內線報道團隊來到北海歌舞劇院,近距離接觸《碧海絲路》多位主創人員,與他們一起穿越回那段源自漢朝的航海之旅,聽碧海濤聲依舊,望海絲連綿不絕。
波斯的陶壺、斯裡蘭卡的琥珀、東南亞的玻璃杯、馬來西亞的銅熏爐……這些陳列廣西北海市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裡的精美文物,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海外舶來的奇珍異寶。如今,它們靜靜地躺在展台上,無聲地向人們展示當年海上商貿的繁華。 早在兩千多年前,廣西北海就已成為我國與亞洲、歐洲通商往來的重要門戶。北海市轄區內的合浦,就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之一。然而此后由於歷史的變遷,北海海上貿易中心的地位逐步消亡。
北海市合浦縣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最早的始發港之一,在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格局中佔有重要位置。據謝向陽介紹,北海市為了發掘弘揚這段歷史,在考古發掘、研究論証、城市宣傳、文化建設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2012年5月,北海市與其它相關城市在寧波共同簽署了《七城市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行動綱領》,並於同年建立了9市(南京、漳州、泉州、福州、寧波、揚州、蓬萊、廣州、北海)的聯合運作機制。2012年11月,“海上絲綢之路”項目正式列入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謝向陽說:“接下來,北海市還將強力推進‘海上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深化‘海絲—北海’的城市品牌。”
從泉州千年洛陽橋到開元寺的東西塔,從蚵殼厝到清淨寺; 從世家坑到三世佛,從清源山到惠安石雕,從德化月記窯到永春蒲氏制香,從南安石材到真武廟,從漳州天一總局到月港遺址,從福州馬尾古航道到培養出航海世家的福建航運學校,從歷史濃稠的三坊七巷到傳承海絲引進物種茉莉花養殖基地,從馬尾閩安鎮迥龍橋到馬江羅星塔,從古老茶商到福船制造,從廣州南越王墓到南海神廟,從十三行的潘家老宅到陽江的“南海一號”,從九日山祈風石刻到文化活化石南音…… 十幾天的記錄,十幾天的走訪,三省五地間的輾轉。我們感受著古人留下來的巨大海絲財富,挖掘著那些不為人知的海絲歷史遺跡,走訪著傳承海絲歷史的手藝人,傾聽著海絲專家和學者的講述,體會為“海絲”默默傾注心血的熱心人士們的心路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