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媒體關注央企高管薪酬:公開是基礎 規范是內核

劉豐
2017年01月17日14:37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媒體關注央企高管薪酬:公開是基礎 規范是內核

  感謝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國資委的兩個文件,讓我們得以在歲末年初之際一窺央企負責人2015年度的薪酬情況。

  截至目前,已有101家央企披露了企業負責人2015年薪酬情況。最早晒出自家領導薪酬的一批企業中有12家能源企業,他們的數據集中,便於我們對其作出分析,並同其他行業比較。

  這12家能源央企,主要分布在油氣、電力相關企業。這裡所說的負責人薪酬,可以理解為“高管薪酬”。薪酬主要包括三部分:應付薪酬﹔社會保險、企業年金、補充醫療保險及住房公積金的單位繳存部分﹔其他貨幣性收入。三者之和,即為稅前報酬。翻看這份能源領域高管薪酬單,呈現出以下特點:

  平均每家公司領工資的高管約10人。

  2015年,在12家能源央企中領取薪酬高管總數人為118人,平均到每一家高管人數不超過10人。這些人員中,包含當年從企業領導崗位上退下來的原高管,比如中石油的周吉平、中石化的傅成玉。2015年,他們在高管職務上任職的時間都不長。

  人員最多的是國家電投,共有19人。這其中有退休人員,也有中途離開者。比如李小琳,國家電投為其支付了41.66萬元的薪酬。與其他同樣任黨組成員、副總經理的高管相比,薪酬明顯低了20多萬元。原因在於,她2015年7月調任大唐集團副總經理,薪酬理應由大唐集團支付。

  高管薪酬總額超過7500萬元。

  2015年度,12家已經公布高管薪酬的能源央企總計支付薪酬7566萬多元,不考慮中途調整崗位等因素,這些能源央企高管的平均薪酬超過64萬元。12家公司中,高管薪酬總額最多的是國家電投,達到990.52萬元﹔最少的是華電,516.72萬元。所有12家企業當中,高管薪酬總額多數在700萬元以下。

  個人薪酬最高83萬元。

  12家能源央企中,個人薪酬超過80萬元的有5位,分別是:神華的張玉卓(83.3萬元)、凌文(81.4萬元),華能的曹培璽(81.52萬元)、黃永達(81.18萬元),國網的舒印彪(81萬元)。張玉卓的薪酬中,包括國務院特殊津貼0.72萬元。現任中石油集團董事長王宜林,調任中石油前在中海油任董事長,兩處合計薪酬79.22萬元,由中海油總經理轉任董事長的楊華薪酬總計79.47萬元。

  能源央企負責人的薪酬情況,與已經公布薪酬的101家央企情況大體相當。從已經公布的100多家央企負責人薪酬情況來看,企業負責人薪酬最高的達到120萬元,其他絕大部分薪酬,集中在40萬~70萬元之間。

  招商局、華潤、港中旅3家企業“掌門人”薪水超過了百萬元,有其特殊原因。以薪酬最高的招商局董事長李建紅為例,其120.24萬元的薪酬中,包括境外補貼35萬元。

  薪酬普降是共性。

  2015年央企負責人薪酬的一大特點,就是相較於2014年,出現普降格局,這與2014年央企負責人薪酬改革有很大關系。人社部副部長邱小平曾表示,“改革后多數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的薪酬水平將會下降,有的下降幅度還會比較大。”

  四大國有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其董事長的薪水分別為86萬、71萬、79萬和80萬元。中國電信董事長楊杰為77萬元,中國聯通和中國移動的兩位總經理年薪分別為70萬和80萬元。

  高不高是爭論焦點。

  對於央企負責人的薪酬,公眾層面爭論最多的是“高不高”?而既往輿論普遍認為央企高管薪酬偏高。

  高與不高,關鍵是看比較的對象。高管薪酬與其所在企業的普通員工或普通百姓的收入相較,並不低:2014年,中國平均工資水平為3.64萬元。最高的北京,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剛突破10萬元大關。

  央企高管的薪酬與同類市場化企業的高管薪酬相比,又不高:英國蘭卡斯特大學管理學院2014年的調查表明,富時350指數企業CEO的薪酬中,能源企業CEO的平均年薪是220萬英鎊,折合人民幣,超過1500萬元。

  現在,央企負責人薪酬進入“公開”階段,但仍有輿論認為數據還不夠全面,要求公布職務性消費、獎金、福利等方面的情況,公示“全口徑收入”,以接受公眾監督。

  改革應需持續推進。

  央企高管薪酬,歷來是敏感話題。央企本身具有特殊屬性:既佔有壟斷性資源,又有市場化成分。不同功能屬性的企業負責人該如何拿報酬,也是各方意見不一。

  目前,央企高管薪酬依據的是2014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通過的《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根據這個方案,央企負責人薪酬由基本年薪、績效年薪、任期激勵收入三部分構成。

  2017年,國企改革將進一步深入,其中薪酬改革,勢必更加引人矚目。北京、上海等地方的做法是進一步引入職業經理人制度。如何更好地體現激勵與約束機制,當是央企、國企薪酬制度尤其是高管薪酬制度改革的題中應有之意。(劉豐)

(責編:孫博洋、夏曉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