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個人誠信體系建設今年加速

中國走向無“信”不立時代

本報記者  劉  峣
2017年01月23日00:0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浙江杭州聯合“芝麻信用”,在機場、地鐵站、景區、商場、餐廳等客流密集地點啟用信用借還,提供充電寶、雨傘等應急之需。
  許康平攝(人民視覺)

  2016年8月11日,江西南昌東湖區法院工作人員對一處涉案店面進行強制搬遷,打擊失信“老賴”。
  新華社記者 周 密攝

  “北漂”青年小徐,最近正通過房產中介租房。憑借良好的信用習慣和“芝麻信用”積分,他享受了免押金和月付房租的優惠。“從貸款、辦信用卡到租房、買房,個人信用的價值確實越來越高。”

  人無信不立。信用不僅是“道德”評判,更是對個人或企業履行義務的客觀記錄。然而,日常生活中,失信行為卻屢見不鮮。電信詐騙、惡意逃債、非法集資等違法活動,干擾社會的正常運行﹔考試作弊、坐車逃票、把共享單車據為己有等身邊“小事”,同樣破壞了社會秩序與良俗。

  建設個人誠信體系,已然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和祈願,也成為中國正在推動和踐行的目標。

      

  重點突破 形成示范效應

  近日,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視頻會上,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透露,今年個人誠信體系建設將掀起高潮,加快建立房地產中介、導游等14類重點職業人員信用記錄。同時,在全國范圍建立和完善信用紅黑名單制度。

  哪些職業將率先建立起信用記錄?去年年底,中國首個個人誠信體系建設文件《關於加強個人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出台。《意見》顯示,公務員、企業法定代表人及相關責任人、律師、教師、醫師、執業藥師、評估師、稅務師、注冊消防工程師、會計審計人員、房地產中介從業人員、認証人員、金融從業人員、導游將率先建立起信用記錄。

  與此同時,食品藥品、交通安全、環境保護、產品質量、醫療衛生、金融服務、司法訴訟、電子商務等領域將成為誠信體系建設的重點領域。

  對此,征信專家林鈞躍表示,14類重點人群屬於教育程度較高、崗位特殊,並且有一定示范效應的人群。而重點領域則與企業生產和百姓生活關系密切,一旦發生失信行為,將對社會造成較大影響。以此為突破口,能更好地推進個人誠信體系建設。

  “作為導游,我很贊同被納入到信用記錄評價當中。”山東省某旅行社導游於亮(化名)認為,“黑導游”的存在,不僅給游客帶來不便,也給整個旅游行業抹了黑。設立信用記錄后,可以規范導游行為,杜絕導游行業“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

  據報道,在全國法院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系統中,被納入失信“黑名單”的“官員失信”案件已超過1100件。針對公務員群體的信用問題,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表示,要加大對各級政府部門和公務員失信行為的懲戒和曝光力度,依托“信用中國”及地方信用等網站,依法依規逐步公開各級人民政府和公務員政務失信記錄,條件成熟時可向社會公開發布各地政府誠信狀況和誠信水平。

  此外,針對學生群體,《意見》也作出了相應規定,要求學校建立健全成年學生誠信檔案,推動將學生個人誠信作為升學、畢業、評先評優等考量因素。針對考試作弊、學術造假、不履行助學貸款承諾、偽造就業材料等不誠信行為開展教育,並依法依規將相關信息記入個人信用檔案。

  明確獎懲 建立紅黑名單 

  讓守信者一路暢通,讓失信者寸步難行。“好信用”的便利與“壞信用”不便,已越來越體現在生活之中。

  “好信用”可以享受免費新能源車牌。在上海,誠信體系成為購買新能源汽車的前置條件。截至2016年9月,明確因為信用問題無法購買新能源汽車的申請已有185份。

  “壞信用”可能買不到火車票。近日,中國鐵路總公司發布消息,今后在動車組列車上吸煙或者在其他列車的禁煙區域吸煙,以及持偽造、過期等無效車票或冒用挂失補車票乘車等7種失信行為將納入個人信用記錄,保存期限為5年。

  守信者,借車租房可以免押金,一邊“剁手”還能一邊“花唄”﹔失信者,交通出行障礙重重,到手的扶持資金也可能暫緩撥付。

  國務院去年印發的《關於建立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加快推進社會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規范信用紅黑名單制度,列入黑名單的失信人將遭遇聯合懲戒。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法院已累計公布失信被執行人644.52萬例﹔民航部門限制購買機票576.62萬人次﹔鐵路部門限制購買列車軟臥、高鐵和其他動車組一等座以上車票207.23萬人次﹔工商部門限制擔任各類企業法定代表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7.1萬余人次﹔中國工商銀行拒絕申請貸款、辦理信用卡55萬余筆。

  連維良透露,2017年,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備忘錄要擴展到各個領域,總量預計超過50個,實現全覆蓋。

  同時,《意見》也提出,對具有優良信用記錄的個人,在教育、就業、創業等領域給予重點支持。對具有優良信用記錄的個人和連續3年以上無不良信用記錄的行政相對人,可依法採取“綠色通道”和“容缺受理”等措施。對於個人嚴重失信行為,將建立健全披露、曝光與舉報制度。

  “守信激勵與失信懲戒並重的原則,將形成市場性、社會性約束和懲戒,充分發揮社會輿論監督作用,形成強大的社會震懾力,達到全民以守信為榮、失信可恥的初衷。”吉林大學應用金融系副教授王希慶說。

  信息安全 保護個人權益

  從頂層設計到行業部門規范,從地方立法到信用資源應用開發,誠信體系建設正在全速推進,政務誠信、個人誠信、電子商務誠信指導意見已陸續印發,實名登記制度相關意見也將於今年出台。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認為,誠信體系建設對於經濟發展至關重要。金融體系的建設關乎到市場經濟能不能建成、能不能健康規范地運行,特別是隨著電子商務等新業態的發展,誠信體系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不過,推進個人誠信體系建設,要解決的難題還有不少。連維良指出,要特別重視實名制、信息安全、信用修復、信息服務,保護個人權益。

  《意見》提出,以公民身份號碼制度為基礎,推進公民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建設。以互聯網、郵寄遞送、電信、金融賬戶等領域為重點,推進建立實名登記制度,為准確採集個人誠信記錄奠定基礎。這意味著,作為虛擬交易中保障安全的手機、火車票、快遞等領域的實名制,將服務於個人誠信記錄建設。

  王希慶認為,建立實名登記制度是加快推進重點領域誠信記錄的基礎,這將有助於更精准地採集個人誠信記錄。但在推實名制過程中,要同時考慮個人隱私保護,並對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出預判,有序推進,不可“一刀切”。

  事實上,誠信記錄採集過程中的信息安全與隱私保護,一直是輿論關注和擔憂的重點。

  哪些該採集,哪些不該採集?征信的邊界亟待明確。深圳市社會科學院政法研究所副所長李朝暉認為,嚴格意義上說,社交、購物等日常生活信息都屬於個人隱私。而類似網購差評、打車爽約、物業費拖欠等民事糾紛,未經行政執法機關裁定或司法判決,從法律角度而言都不能作為個人征信信息採用。

  採集信息如何保護,如何使用?當前由個人信息泄露導致的電信詐騙案件屢有發生,而在個人信用中,不僅包含類似的基本信息,還涵蓋了消費習慣、違約記錄等私密數據,一旦泄露,后果更加嚴重。

  對此,《意見》提出,有關部門要明確個人信息查詢使用權限和程序,建立完善個人信息查詢使用登記和審查制度。明確未經法律法規授權不得採集個人公共信用信息。

  相關專家及業內人士表示,針對與日俱增的征信信息安全風險,應制定和完善行業標准,確定信息收集標准和適用范圍。同時應加強調控監管,出台監管細則,建立信息濫用、信息泄露的責任追究機制,提高泄露個人信息的違規違法成本。

  此外,各類征信機構的“信息孤島”成為民間個人征信機構面臨的難題之一。從2015年開始,芝麻信用、騰訊征信、華道征信等8家社會機構得到央行允許開展個人征信業務。民營個人征信的開閘,成為引入市場化力量建立和完善征信體系的重要舉措。不過,信息源“各自為戰”的征信系統,出具的信用評價也存在片面性與風險性。

  阿裡巴巴副總裁劉鬆此前表示,隻有將“信息孤島”中的數據全部打通,才能通過海量數據的整合、計算與應用,充分利用大數據構建社會基礎誠信體系。

  對此,《意見》提出,推動個人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制定全國統一的個人公共信用信息目錄、分類標准和共享交換規范,建立個人公共信用信息數據庫。有條件的地區和行業應建立個人公共信用信息與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的共享關系,並向個人征信機構提供服務。

  去年9月,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組織建設的“互聯網金融行業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正式開通。該平台首批接入了包括螞蟻金服、京東金融、宜人貸、拍拍貸等共17家機構。

(責編:喬雪峰、夏曉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