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決定未來發展的戰略構想(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

田學斌
2017年01月24日00:0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著眼我國“十三五”時期和更長時期的發展,從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認識、把握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對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進行頂層設計,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時代高度和重大意義的戰略構想,並作為今后一個時期拓展發展新空間的重點工作有力有序推進。深入把握這些戰略構想的深刻內涵和基本要求,提高實施和推進這些戰略構想的自覺性,對中國未來發展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同沿線國家實現合作共贏

  一個國家走向強盛才能充滿信心開放,隻有堅持開放才能持續走向強盛。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改革開放取得的成就充分証明,對外開放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隨著我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要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就必須樹立全球視野,更加自覺地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全面謀劃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走向世界。

  2013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訪問哈薩克斯坦時指出:“為了使我們歐亞各國經濟聯系更加緊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展空間更加廣闊,我們可以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這是一項造福沿途各國人民的大事業。”這是中國首次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構想。2013年10月,在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習近平主席又指出,東南亞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中國願同東盟國家加強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國政府設立的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發展好海洋合作伙伴關系,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倡議聚焦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成為21世紀聯系亞非歐的協同聯通、開放共贏的合作模式。“一帶一路”倡議喚醒了中華民族對古絲綢之路的歷史記憶,更加堅定了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不僅如此,“一帶一路”將中國夢與世界夢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體現了將民族性與世界性、國家利益與人類利益有機統一的使命擔當。在這個意義上,它已遠遠超越了古代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3年多來,已經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響應支持,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同中國簽署合作協議。以亞投行、絲路基金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斷深入,中國企業對沿線國家投資達到500多億美元,一系列重大項目落地開花,帶動了相關國家經濟發展,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一帶一路”建設從無到有、由點及面,進度和成果超出預期。

  “一帶一路”建設堅持各國共商、共建、共享,遵循平等、追求互利,聚焦重點地區、重點國家、重點項目,抓住發展這個最大公約數,不僅造福中國人民,而且造福沿線各國人民。中國將“一帶一路”建設的切入點定位於互聯互通,力爭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能合作、經貿產業合作區為抓手,實施好一批示范性項目,讓相關國家不斷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同時,創新國際化融資模式,深化金融領域合作,建立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長期、穩定、可持續、風險可控的金融保障體系。“一帶一路”建設致力於推進文明交流互鑒,弘揚“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切實促進民心相通。加強發展戰略對接,深化政治互信﹔加強統籌協調,把有限的資源整合好、利用好,持續形成“一帶一路”建設的強大合力,共同推動包容性發展。

  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推動跨國互聯互通,提高國際貿易和投資合作水平,推動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本質上是通過增加有效供給催生新的需求,實現世界經濟再平衡。特別是在當前世界經濟持續低迷的情況下,推動我國在順周期下形成的巨大產能和建設能力走出去,滿足沿線國家推進工業化、現代化和提高基礎設施水平的迫切需要,無疑有利於促進世界經濟穩定增長。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在更高層次上實現優勢互補、聯動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和強力推進首都經濟圈一體化發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特別是習近平同志2014年2月26日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指出了明確方向、提供了強大動力。目前,從中央到地方已經形成合力,京津冀協同發展正在扎實推進。

  京津冀三地人口加起來有1億多,土地面積有21.6萬平方公裡,地域一體、文化一脈。習近平同志指出,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是面向未來打造新的首都經濟圈、推進區域發展體制機制創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態、為優化開發區域發展提供示范和樣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態文明建設有效路徑、促進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相協調的需要,是實現京津冀優勢互補、促進環渤海經濟區發展、帶動北方腹地發展的需要,是一個重大國家戰略,要堅持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扎實推進,加快走出一條科學持續的協同發展路子。

  多年來,京津冀雖然地緣相接,但發展側重點不同、協同性不夠。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要立足各自比較優勢、立足現代產業分工要求、立足區域優勢互補原則、立足合作共贏理念,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設為載體、以優化區域分工和產業布局為重點、以資源要素空間統籌規劃利用為主線、以構建長效體制機制為抓手,從廣度和深度上加快發展。推動京津雙城聯動發展,要加快破解體制機制障礙,按照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區域一體原則,以區域基礎設施一體化和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為優先領域,以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為合作重點,把合作發展的功夫主要下在聯動上。

  京津冀協同發展不同於開發處女地,而是在更高層次上的發展。必須著力加強頂層設計,按照首都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相關規劃,明確三地功能定位、產業分工、城市布局、設施配套、綜合交通體系等重大問題,在財政政策、投資政策、項目安排等方面形成具體措施。三地要自覺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抱成團朝著頂層設計的目標一起用力。產業協同發展是基礎。要加快推進產業對接協作,理順三地產業發展鏈條,形成區域間產業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聯動機制,對接產業規劃,不搞同構性、同質化發展。合理的布局和分工決定發展的前景和未來。要調整優化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促進城市分工協作,提高城市群一體化水平,提高其綜合承載能力和內涵發展水平。生態環境決定一個城市的品位和吸引力。要著力擴大環境容量、生態空間,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合作,在已經啟動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的基礎上,完善防護林建設、河湖水系連通、水資源保護、水環境治理、清潔能源使用等領域合作機制。交通是發展的基礎、協同的關鍵。要構建現代化交通網絡系統,把交通一體化作為先行領域,加快形成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聯互通綜合交通網絡。

  京津冀協同發展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形成統一開放的大市場,實現區域內資源、資本等要素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優勢互補。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保護好中華民族的命脈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讓綠水青山產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讓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習近平同志指出,長江擁有獨特的生態系統,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寶庫。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這為長江經濟帶發展確定了總基調、明確了大方向,是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思想。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需要做好江河和兩岸兩篇文章。江河這篇文章要從河道綜合整治做起。三峽工程建成后,長江中下游河道演變呈現新的特點,要求長江河道綜合治理既符合河道演變客觀規律,又滿足長江經濟帶發展新的需求。把握新的變化,考慮新的需求,因勢利導、趨利避害,應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一是開發與保護的關系。要加強自然保護區、重要水源地、種質資源保護區、重要濕地等生態敏感區的保護,實行限制開發。航道的整治要順應河道的自然演變規律,以免對上下游、左右岸造成負面影響﹔岸線、洲灘、江砂等資源開發要合理有度,保持河勢穩定,有效維護河流健康。二是區域與流域的關系。從流域整體出發統籌安排不同河段功能定位和開發保護任務。河道內洲灘的利用要服從流域防洪總體安排,綜合考慮性質、大小,科學制定開發規劃。岸線利用應按照優勢互補、協調互動的要求,著力縮小發展差距。三是近期與長遠的關系。既要立足於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又要為長遠發展留有余地。四是因勢利導與人為控制的關系。順應河道演變趨勢,採取適當的工程措施,充分利用水沙動力的作用,實現整治目的。當汊道分流、主流走向等發生不利的趨勢性變化時,應積極採取限流、堵汊等河勢控制措施,以免錯失治理時機,造成更大的被動。

  做好兩岸這篇文章,沿線各省市應正確把握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思想和戰略定位。長江流域是我國經濟重心所在、活力所在。長江經濟帶橫跨11個省市,具有獨特優勢和巨大發展潛力。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定位。這是對自然規律的尊重,也是對經濟規律、社會規律的尊重。要把改善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作為最緊迫而重大的任務,把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作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優先項目,在生態環境容量上過緊日子的前提下,依托長江水道,統籌岸上水上,正確處理防洪、通航、發電的關系,自覺推動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有條件的地區應率先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真正使黃金水道產生黃金效益。長江經濟帶作為流域經濟,涉及水、路、港、岸、產、城和生物、濕地、環境等多個方面,是一個整體,必須全面把握、統籌謀劃。要增強系統思維,統籌各地改革發展、各項區際政策、各領域建設、各種資源要素,使沿江各省市協同作用更充分地發揮出來,促進長江經濟帶實現上中下游協同發展、東中西部互動合作。要提高已有岸線使用效率,優化長江經濟帶城市群布局。沿江省市應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創造良好市場環境。隻有沿江省市和國家相關部門統一思想認識,在實際工作中形成一盤棋,才能把長江經濟帶建成生態更優美、交通更順暢、經濟更協調、市場更統一、機制更科學的黃金經濟帶。

  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從體制機制上實現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相互支持、相互促進

  軍民融合發展是當今世界大勢所趨。習近平同志指出,軍民融合是國家戰略,關乎國家安全和發展全局,既是興國之舉,又是強軍之策。要繼續推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從需求側、供給側同步發力,從組織管理、工作運行、政策制度等方面系統推進,加快形成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格局。

  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是我們長期探索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規律的重大成果,是從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出發作出的重大決策。長期以來,軍地各級按照黨中央部署要求,在軍民融合發展上取得了豐碩成果,促進了經濟實力和國防實力同步增長。同時應看到,我國軍民融合發展剛剛進入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發展的過渡階段,還存在思想觀念跟不上、頂層統籌統管體制缺乏、政策法規和運行機制滯后、工作執行力度不夠等問題。新形勢下,應堅持問題牽引,正確把握和處理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系,使兩者協調發展、平衡發展、兼容發展。

  今后一個時期推動軍民融合發展,總的要求是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格局,豐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圍,提升融合層次。應強化大局意識,軍地雙方都要樹立一盤棋思想,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思考問題、推動工作。強化改革創新,著力解決制約軍民融合發展的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政策性問題,努力形成統一領導、軍地協調、順暢高效的組織管理體系,國家主導、需求牽引、市場運作相統一的工作運行體系,系統完備、銜接配套、有效激勵的政策制度體系。強化戰略規劃,拿出可行辦法推動規劃落實,加強督導檢查、建立問責機制,強化規劃剛性約束和執行力。強化法治保障,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軍民融合發展,充分發揮法律法規的規范、引導、保障作用,提高軍民融合發展法治化水平。

  ***    ***

  戰略是關系國家整體和長遠發展的頂層設計,一個國家各個發展戰略之間有著內在的邏輯聯系。我們要站在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戰略的高度,加強這四大戰略的相互對接。同時,加強四大戰略同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發展、沿邊開發開放的有機結合,推動形成全方位開放、東中西部聯動發展的局面。五指成拳、形成合力,才能有力推動國家改革發展,進而順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 人民日報 》( 2017年01月24日 07 版)
(責編:喬雪峰、夏曉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