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銀行服務實體經濟振興要處理好五個關系

易會滿
2017年01月24日00:0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著力振興實體經濟。實體經濟是金融生長的土壤,經濟興則金融興,經濟強則金融強,二者互利共贏、興衰與共。尤其是在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后,商業銀行應當不斷深化對經濟金融辯証關系的認識,進一步聚焦本源,專注主業,堅持以新理念、新金融、新服務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經濟轉型升級,重點是處理和把握好五個關系:

  一是增量和存量的關系。在當前金融脫媒加劇、資本約束趨嚴、全社會信貸總量高企的情況下,銀行信貸對經濟發展的貢獻方式,必將由新增貸款拉動轉向更加注重盤活存量、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這也是金融領域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以工商銀行為例,作為國內信貸資產余額最大的銀行,目前工行信貸資產余額已達12萬億元,如每年提高信貸周轉率0.1次,則相當於通過存量周轉多增加貸款1萬億元左右,信貸盤活存量和結構調整的空間廣闊。近年來工行探索建立了信貸增量與存量並軌管理新機制,像重視管好新增貸款一樣,逐筆把握好收回移位再貸資金的投向,確保其投放到實體經濟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2016年存量到期收回移位再貸達到2.2萬億元,新增與收回移位再貸相加,實際新投放的貸款達到3萬億元以上。

  二是新和老的關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既要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也要注重用新技術新業態全面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在實踐中,商業銀行一方面要創新運用商投互動、投貸聯動等手段,積極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創新創業企業的發展,促進新動能發展壯大﹔另一方面,把制造業作為我國實體經濟的骨架、作為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的重點來支持,尤其是充分把握“中國制造2025”中蘊含的豐富金融需求,積極支持先進制造業和智能制造的發展,支持制造業研發、生產、管理、服務等模式變革及綠色改造,促進傳統動能煥發生機。

  三是大和小的關系。振興實體經濟必須重視優化產業組織,既要提高大企業素質,也要發揮好小微企業在穩定增長、擴大就業、促進創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商業銀行在主動對接國家“十三五”規劃、“四大板塊”、“三個支撐帶”及國有企業改革重大部署,積極支持大項目、大企業的同時,堅持將小微金融作為戰略性、基礎性業務加以推動,發揮好大銀行在服務小微企業中的帶動力和影響力。工商銀行從組織機構、管理流程、風控模式、產品服務等方面,系統推進小微金融創新,在小微企業集中的地級市和縣域設立了近200家小微金融業務專營中心,實行貸款全流程一站式處理,建立小微信貸專家隊伍,提高風險把控能力、融資效率和專業化服務水平,截至目前,這些小微中心貸款余額佔全行小微融資的64%,不良率僅0.79%。

  四是內和外的關系。實體經濟發展必須統籌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目前,工商銀行已在全球42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417家境外機構,其中123家境外機構分布在“一帶一路”沿線的18個國家和地區。工行充分發揮這種全球服務網絡優勢和境內外一體化聯動功能,建立了涵蓋80個幣種、25大類的“走出去”業務體系,累計支持國際產能合作、基礎設施建設等“走出去”項目288個,合計承貸金額787億美元,並已連續兩年在中國企業海外收購交易件數中位列全球金融機構之首。

  五是線上和線下的關系。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中,商業銀行應當注重把自身在互聯網技術以及跨界融合應用等方面的創新優勢,與線下網點的服務資源優勢緊密結合,轉化為有助於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破解風控難題的新模式、新手段,促進千千萬萬市場主體的“微行為”匯成實體經濟發展的“眾力量”。下一步,商業銀行應當著眼於科技與金融深度融合趨勢,以網絡化、智能化為方向,以平台化、場景化的生態圈服務為重點,全面打造智慧銀行服務體系,更好地讓互聯網金融聯通工商百業、惠及千家萬戶、服務國計民生。

  此外,商業銀行還應當特別注重構建新型銀企關系,緩解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如運用信貸+非信貸、股權+債權、商行+投行、表內+表外等方式,服務企業多元化金融需求,幫助企業降杠杆、降成本。同時,在努力控制存款籌資成本的基礎上,考慮風險成本和企業發展情況合理進行貸款定價。目前工商銀行全部貸款中近七成執行的是基准和下浮利率,貸款平均利率處於市場較低水平﹔在規范服務收費的基礎上,對部分業務實行減免收費,通過免收服務費等手段向企業和個人讓利150億元,其中為小微企業降低成本70億元。

  (作者為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  


  《 人民日報 》( 2017年01月24日 10 版)
(責編:喬雪峰、夏曉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