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遭遇社保斷繳后果很嚴重 該如何應對?

近日,某互聯網公司被傳斷繳員工社保引發關注。
社保與職工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如果社保斷繳,會帶來什麼樣的后果?一旦遭遇社保斷繳,又該如何應對?《工人日報》記者就此進行了梳理和調查。
社保中斷並不鮮見
社保即社會保險,是國家為預防和分擔年老、疾病、失業等社會風險而強制社會多數成員參加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社保主要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等5個險種,其中,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由用人單位繳納,其余由用人單位和個人按一定比例共同繳納。
現實中,社保斷繳的現象並不鮮見。
“90后”農民工古小慧高中畢業后就在廣東打工,就職的工廠有的繳社保,有的不繳,在社保中斷后,她嫌麻煩就不再續繳了。她告訴記者,一些公司會和員工簽訂協議,讓員工自願選擇不繳社保。
律師告訴記者,在流動性較大的農民工群體中,的確存在大量主動斷保的現象。這一方面是由於部分農民工社保意識淡薄,另一方面是由於農民工收入水平相對較低,想要提高當期收入。而一些企業和員工簽訂的自願不繳社保的協議,實質上是企業在逃避為員工繳納社保的責任,協議在法律上是無效的。
除去主動中斷繳納社保的情況,還有很大一部分社保中斷的原因來自於換工作產生的空檔。而多地均有規定,如果社保中斷超過一定時間,則無法補繳,且社保繳納時間要重新計算。
斷繳后果很嚴重
記者了解到,養老保險需要最少累計繳滿15年,到達退休年齡時可按月領取退休金。如果中途斷繳可以補續,但可能影響退休后的養老金待遇。醫療保險女性繳夠20年、男性繳夠25年,退休后可享受終身醫保。醫保如果中斷,則在中斷期間不能享受醫保待遇。不過,醫保從中斷之日起有一個緩沖期,如果超過3個月沒有續保,則連續繳費年限會重新計算,醫保報銷額度和重大疾病醫保額度也會受影響。
社保一旦斷繳,除了會對參保人的繳費年限核算、社保待遇領取等“長線”結果產生影響,在一些城市,對參保人短期內的買房購車和落戶計劃的影響則更為直接。
在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社保的連續繳納年限直接與購房、買車搖號、落戶資格等挂鉤。以北京為例,非京籍居民要取得購房資格,需連續繳納社保或納稅滿5年﹔而買車搖號則必須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此外,在北京買房和買車都強調“連續”繳納,補繳無效。而在北京落戶,在京連續繳納社保7年及以上則是必備條件。
換工作社保不能斷
“社保繳了10年,中間換工作中斷超過了3個月,又得重新計算。”一條微博網友的吐槽吸引了許多跟帖,評論多表示自己也遇到過類似情況。那麼,如果准備換工作,如何不讓社保不斷繳呢?
北京上班族何女士幾年間換了3份工作,社保並沒有斷繳過。她告訴記者,有一次跳槽是在當月15日之后離職,當月的社保原公司會給繳納,在下個月15日之前入職新公司,下月的社保新公司也會給繳。她的另一次跳槽則是和原公司人力資源部門談好,從工資中扣除當月社保。
記者獲悉,也有人會在換工作空當期內通過代繳社保的中介機構自掏腰包繳社保。但專業人士表示,通過虛構勞動關系繳社保,存在一定法律風險。
專注於勞動法研究的北京中聞律師事務所沈斌倜律師告訴記者,北京目前的社保政策是,社保中斷后可以要求補繳,去社保局即可辦理。“隻要能証明勞動關系,無年限限制,無論多久都可以補繳。”補繳社保對於養老金沒有多大影響,但會影響買房買車資格。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証監會發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等五項金融行業標准
-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王震)據証監會網站消息,近日,証監會發布《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1部分:公告分類及分類標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2部分:定期報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3部分:臨時報告》《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五項金融行業標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証監會介紹,《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標准的實施,通過為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分配統一的編碼,可有效降低編碼轉換和適配工作成本,便於機構間以及結算參與機構內部進行數據查詢、統計、分析、挖掘以及數據共享等工作,進一步促進行業數據標准化,支持行業數據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行業系列標准的制定實施有利於實現証券業內、挂牌公司之間的信息共享,推動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証券信息服務業規范、有序地發展﹔《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的制定,從測試流程、測試方法和測試內容等方面規范了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有效指導各証券期貨業機構開展性能測試工作,提升測試能力,提高測試效率,並基於測試結果客觀評估大數據平台產品性能。…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