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扶貧專項資金支持下,韓立有帶著貧困戶抱團脫貧

以前富一個 現在富一村(縱橫對比看民生·脫貧②)

本報記者  劉洪超
2017年06月27日08:1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核心閱讀

  貧困戶難摘窮帽,往往因為缺少技術、門路和資金等因素,嚴重影響了自我發展能力。這需要黨和政府的幫扶,需要自立自強,需要有領著干的把貧困戶組織起來抱團闖市場,找到可持續的脫貧門路。

  村支書韓立有正是這樣的帶頭人,他依靠種植靈芝發了家。在扶貧政策引領下,他又成立合作社,帶動村裡貧困戶入股,平時有工資,年底有分紅,幫著鄉親們摘掉了窮帽。

  

  遼寧農民韓立有不認命。

  年輕時,家裡窮,他要出去闖,有路沒路,闖了再說,氣得老爹半年沒跟他搭句腔。他也不在乎,背著一床被、攥著十幾塊錢,一頭扎進了城。

  城裡的工作難找,韓立有讓人家扔出來好幾回。最后,在一家制藥廠落了腳,當上推銷員,靠著勤奮肯吃苦一路做到全省的總代理。好歹進城扎下根,別人早就圖安穩了,韓立有偏不,又折騰回村裡,先種食用菌,后種虫草,可都因為沒摸准市場的門道賠了錢。

  韓立有不甘心。把娶媳婦蓋房子的錢都支出來,再種靈芝。這下對了路,一種發了家。

  自個兒富了,守著產業過日子,挺好不是?韓立有又琢磨上了,這回,借著國家扶貧政策,他要帶著400多名貧困鄉親,靠靈芝,摘窮帽。

  種靈芝,買了全鎮第一輛轎車

  韓立有的老家,在遼寧省西豐縣郜家店鎮勝利村,是個窮窩窩。

  “俺們勝利村自然條件較差且人多地少,村民全部土裡刨食,村民們住的是土坯房,院子圍牆都是用苞米秸扎成的,人家外村的女娃都不願意嫁到我們這裡。”村民於長聲告訴記者。

  韓立有想拉著鄉親們一起致富,路子就是種靈芝。

  10年前,韓立有從電視上看到吉林蛟河正在舉辦食用菌大會,他坐了10多個小時的汽車趕去,“到了蛟河黃鬆甸鎮,我才算是開了眼界,更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人家一個鎮95%的農戶都在種植靈芝,每戶每年至少能掙20萬。”

  回來后他建了15個大棚,全部種植靈芝盆景。“最初我種植靈芝主要是觀賞,每個棚能產500棵左右,沒想到第一棚就賣了個精光,一盆能賣個三四百塊,15個大棚兩三個月就賣沒了。”憑借著獨特的眼光和堅持不懈的努力,老韓發了家,還購買了全鎮第一輛小轎車。

  看到老韓發了財,有些村民就經常來到他家裡聊聊天,可就是不好意思提種靈芝的事,老韓卻開門見山:“你們就提供土地,我負責備苗、技術和銷售,有錢大家伙一起賺。”2011年底,在全體村民的擁護下,老韓被推選為村黨支部書記。“人家村民信任咱,咱也得帶大伙干出個樣子來。”

  有工資有分紅,村裡貧困戶全都脫了貧

  2012年,靈芝盆景的市場也持續走低,老韓又盤算上了。

  “靈芝要是光觀賞也沒有物盡其用,其實靈芝籽實體和孢子粉都可以入藥,市場需求量很大,要想讓全村人都致富,這是個好路子。”老韓緊接著就成立了藥用菌合作社,可如何讓村裡的貧困戶加入進來他卻犯了難,“貧困戶沒有資金,不懂技術,我就降低門檻,50塊入股金我也收。”

  后來國家有了好政策,通過扶貧專項資金,以合作社做擔保,每名貧困戶能申請兩萬元來入股,縣裡鼓勵貧困戶通過土地、勞務、資金等參股入社,這就解決了貧困戶生產沒項目、管理缺技術、銷售沒門路的難題。“有了強大的后盾,咱就能甩開膀子帶著大家伙一起奔小康了。”

  51歲的閆金芹和身有殘疾的兒子相依為命,“我本身心臟不好,干不了重活,到哪打工都沒人要,可立有不嫌棄我們,讓我們在合作社打工,去年一年我光工資就賺了13600元,年底還有個2000元的分紅,過春節的時候,從沒喝過酒的我還和兒子喝了點酒慶祝了一下。”

  “在合作社打工的40多個貧困戶,平均年齡63歲,最大的76歲,他們干活效率不高,而且多有疾病纏身,但我每天都給開80元的工資,就這一項一年他們就能掙個七八千塊,不僅如此,加入合作社的貧困戶年底還有分紅,就是最差的年景,按人頭最少還能分1000塊。”韓立有告訴記者。就這樣,經過4年多的發展,全村的53戶貧困戶142人順利脫貧。

  村民王福生和老伴都已經74歲了,兒子兒媳因車禍致殘,孫女還在讀書,韓立有就來到他們家免費給老兩口搭起了大棚種植木耳。“咱東北農村的院子大,我就讓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在庭院裡立體種植黑木耳,咱提供技術和銷售,他們也能自食其力,保証不再返貧。”

  免費辦班傳授種植技術

  韓立有在勝利村的成功,還影響和帶動了周邊很多鄉村。

  “人家勝利村以前都不如咱,現在發展得這麼好,咱們也應該去跟人學一學。”一位鄰村村主任告訴記者。2016年,韓立有借助財政扶貧專項資金180萬元,擴建靈芝大棚87個,擺放裸地木耳90畝,帶動勝利、平原、宣化、富春4個村的123戶、415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栽培木耳和靈芝,讓貧困戶平均每人每年多收入6000多元,全部順利脫貧。2017年,合作社又爭取扶貧再貸款250萬元,靈芝大棚擴建至200個,裸地木耳發展到150畝,帶動貧困戶150戶,戶均增收8000余元。

  “來客人了,趕緊收拾房子,燉個靈芝雞。”韓立有打電話告訴妻子。原來老韓將一些品相不好的靈芝打成粉用來養雞,每當有外地客人來他都會讓大家伙免費品嘗,每次來村裡參觀,老韓都像來了貴客,對於自己的種植技術更是毫無保留。

  “我平均每個月都要接待十幾撥客人,除了周邊縣區的農戶外,最遠的還有陝西的農民來參觀學習,就為這我特意蓋了10多間客房供他們住宿,來回的路費我也給報銷,平時我們還通過電話或微信聯系,有啥困難隨時問我。”而到了冬天農閑的時候,老韓就免費給大家辦藥用菌的培訓班。“雖然語言組織得不咋地,但還是能把事情講清楚,也不圖個啥,就是讓大家伙有個奔頭。”

  “我們縣有貧困人口4.19萬,是遼寧省15個重點貧困縣之一,近幾年來通過整合中央扶貧專項資金,吸引社會閑置資產,投入到有發展潛力,有扶貧意願,能帶動貧困戶就業、脫貧效果好的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種養大戶等經營主體,由龍頭企業或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帶動貧困戶確立項目,發展生產,既解決了貧困戶生產沒項目、管理缺技術的難題,又增加了貧困戶的資產性收益。”西豐縣縣委書記康冠華告訴記者。

  據了解,西豐縣將全縣18個鄉鎮規劃出三大功能區,並將全部貧困人口聯接到產業鏈上,南部的特色產業示范區鄉鎮的貧困戶大力發展梅花鹿、柞蠶、中草藥材、榛子、煙葉等特色產業和鄉村生態旅游業﹔北部現代農業示范區鄉鎮的貧困戶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及農業龍頭企業,建設城市高端人群瓜果蔬菜供給基地、綠色食品生產加工基地,以產業基地帶動脫貧﹔中部工業核心區的生命健康產業重點企業吸納農村勞動力進企就業,以創業就業帶動脫貧。

  目前,西豐縣已發展出家畜養殖、果菜食用藥用菌苗木花卉種植、田園觀光生態旅游、綠色食品生產加工、農村勞動力培訓就業等脫貧致富產業18項,扶貧產業鏈上吸納貧困人口1.2萬人,實現人均增收3500元以上。


  《 人民日報 》( 2017年06月27日 23 版)
(責編:孫博洋、楊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產業觀察:“618”平台促銷常態化 消費者購物日趨理性
  預售訂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場滿贈和滿送、跨店津貼、購物返券、滿減打折……今年“618”期間,各平台推出系列優惠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們已經沒有了當年一遍又一遍算優惠,然后定表開搶的熱情,而是選擇了“躺平式”參與。…
証監會發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等五項金融行業標准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王震)據証監會網站消息,近日,証監會發布《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1部分:公告分類及分類標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2部分:定期報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3部分:臨時報告》《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五項金融行業標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証監會介紹,《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標准的實施,通過為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分配統一的編碼,可有效降低編碼轉換和適配工作成本,便於機構間以及結算參與機構內部進行數據查詢、統計、分析、挖掘以及數據共享等工作,進一步促進行業數據標准化,支持行業數據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行業系列標准的制定實施有利於實現証券業內、挂牌公司之間的信息共享,推動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証券信息服務業規范、有序地發展﹔《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的制定,從測試流程、測試方法和測試內容等方面規范了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有效指導各証券期貨業機構開展性能測試工作,提升測試能力,提高測試效率,並基於測試結果客觀評估大數據平台產品性能。…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