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發現:高價酸奶與平價酸奶營養價值相差無幾

高端酸奶除了價高還哪高?
北青報記者調查發現:高價酸奶與平價酸奶營養價值相差無幾
消費者正在挑選低溫酸奶
夏季來臨,酸奶在不知不覺中悄然漲價。近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在市場調查中發現,今年夏季各大乳企自稱的所謂“高端酸奶”產品明顯擴容,通常一杯200克的酸奶價位在10元左右。仔細對比就會發現,酸奶價格的高低其實和代表營養價值的“菌種”多少並不成正比關系。
品種眼花繚亂“噱頭”眾多
北青報記者在京城各大超市發現,酸奶產品標稱的各種口味、添加劑各種各樣,幾乎都說得上是價格“競爭”的砝碼:有按地域分類的,什麼滇式風味、蒙古族風味、日式、希臘式、丹麥式、保加利亞式、烏克蘭風味﹔也有按添加物分類的,什麼海鹽味、芝士味、冰激凌味、椰子玫瑰味、抹茶青蘋果味等等。
“其實,酸奶最重要的營養價值在於添加的菌種,菌種不同,營養價值就不同。”一位業內人士這樣說。
北青報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市場上很多自稱高端的酸奶產品,其價格和菌群菌種並不成正比。比如添加了兩個常規菌群(保加利亞乳杆菌、嗜熱鏈球菌)的三元茯苓酸奶,每杯150克售價2.8元,而同樣是一款添加兩個常規菌群的老北京記憶風味酸奶,195克就售價6.5元,另一款128克的風味乳也含兩個常規菌群,售價高達9.9元。
如此看來,除了少量的“重量差”外,其實商家標稱高價的“噱頭”只是一些所謂的風味和少量谷物、燕麥等添加物而已。
高端酸奶市場追風 消費者嚴防“假高端”
資深乳業專家王丁棉接受北青報記者採訪時進一步解釋說,高價格並不一定代表產品就高端,“是否高端主要看酸奶菌種、發酵成熟度,而不僅僅是口感、酸甜度等區別。”
對於添加菌種的不同,北青報記者隨機在市場上調查比較了約20款不同品牌的風味發酵乳,其中添加菌種最多的是和潤“雙歧清清發酵乳”,共包括嗜熱鏈球菌、保加利亞乳杆菌、乳雙歧杆菌、副干酪乳杆菌等6個菌種,其次是添加了5個菌種的卡士發酵乳、添加4個菌種的伊利JoyDay風味發酵乳,其余大部分高端酸奶僅添加了2-3個菌種。
在多款高端酸奶密密麻麻標注的產品配料表中不難看出,多個品牌還添加了白砂糖、稀奶油、乳清蛋白粉、蛋黃粉、食用香精、明膠、果膠等不同成分。
知名乳業分析師宋亮指出,國內在酸奶的相關標識規范上確實有所欠缺,相關檢查也比較薄弱,因此目前市場上確實出現了普通酸奶換個包裝變成高端酸奶的現象。此外也有酸奶明明標稱含有50%的復原乳,也就是說用奶粉調和而成,但這種類型的酸奶售價比用生牛乳發酵的酸奶價格還貴,這就很不正常了。據分析,隨著中國人口消費升級,酸奶價格增長帶動利潤率上升。據統計,在過去3年內,酸奶單價年均增長13.5%,其中7%至9%來自於所謂的“高端酸奶”。
文並攝/本報記者 李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產業觀察:“618”平台促銷常態化 消費者購物日趨理性
- 預售訂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場滿贈和滿送、跨店津貼、購物返券、滿減打折……今年“618”期間,各平台推出系列優惠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們已經沒有了當年一遍又一遍算優惠,然后定表開搶的熱情,而是選擇了“躺平式”參與。…
- 証監會發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等五項金融行業標准
-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王震)據証監會網站消息,近日,証監會發布《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1部分:公告分類及分類標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2部分:定期報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3部分:臨時報告》《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五項金融行業標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証監會介紹,《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標准的實施,通過為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分配統一的編碼,可有效降低編碼轉換和適配工作成本,便於機構間以及結算參與機構內部進行數據查詢、統計、分析、挖掘以及數據共享等工作,進一步促進行業數據標准化,支持行業數據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行業系列標准的制定實施有利於實現証券業內、挂牌公司之間的信息共享,推動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証券信息服務業規范、有序地發展﹔《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的制定,從測試流程、測試方法和測試內容等方面規范了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有效指導各証券期貨業機構開展性能測試工作,提升測試能力,提高測試效率,並基於測試結果客觀評估大數據平台產品性能。…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