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中國有能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2017年07月13日08:18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當前經濟形勢怎麼看】

  日前,摩根士丹利研究部門的報告看多中國經濟轉型升級,認為中國有能力回避金融沖擊,走出“中等收入陷阱”。這一題為《我們為何看好中國》的中國經濟藍皮書保守預測,中國人均GDP將在未來10年內從8100美元達到12900美元,於2027年步入高收入國家行列。

  中國處在中等收入標准的什麼位置

  談論中國能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首先要弄清楚中國處在中等收入標准的什麼位置。

  2014年,世界銀行以人均GDP為標准對各國經濟發展水平進行了分組:人均GDP低於1045美元為低收入國家﹔1045至4125美元為中等偏下收入國家﹔4126至12735美元為中等偏上收入國家﹔高於12736美元為高收入國家。

  按照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6年,我國人均GDP為53980元人民幣,換算成美元標准,我國人均GDP仍然處於8000美元的中等偏上水平。

  “在國內理論界,有人說中國沒有‘陷阱’,也有人認為中國處在‘中等收入陷阱’邊緣,還有一種說法是中國正處於‘中等收入陷阱’的困境中。”但在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原副院長馬曉河看來,中國當前正處於“中等收入”的中間區域。

  全國性的數據描述了整體,區域性的分析會凸顯結構性特征。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通過分析我國各地的經濟數據發現,其實我國部分沿海省市已率先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胡鞍鋼拿出的數據顯示,天津、北京、上海、江蘇的人均GDP均超過高收入門檻,浙江、內蒙古、福建、廣東、遼寧、山東等地人均GDP也已超過了1萬美元。這些地區常住人口佔全國總人口比重的37.1%,相當於歐盟總人口,是美國總人口的1.64倍。

  “可以預見,沿海地區將帶動其他地區進入高收入階段,如同改革開放之初這些地區率先對外開放、經濟起飛,進而帶動整個中國全面開放、全面起飛一樣。”胡鞍鋼說。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有路可循嗎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中等收入國家,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在發展過程中必須邁過的一道坎兒。

  從中等收入國家進入高收入國家俱樂部,並非輕而易舉。“中等收入陷阱”概念由世界銀行提出:一個國家從低收入階段進入中等收入階段后,經濟長期徘徊在中等收入區間,普遍表現為經濟的持續減速或保持緩慢增長。

  過去,曾有不少發展中國家在人均GDP進入中等收入階段后,經濟社會發展長期處於停滯狀態,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根據世界銀行的研究,近50年來全球100多個中等收入經濟體中,僅有13個國家和地區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

  分析其他經濟體,可以得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正反兩方面案例。

  馬曉河表示,巴西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時間比較長,主要原因就是巴西工業化戰略選擇不恰當,重化工業優先發展,還出現了長期通脹、過度城市化等弊端。而從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日本、韓國來看,它們一是實現了需求結構成功轉化,建立了以消費為主導的社會,二是產業結構也從過去的中低端向技術密集、資本密集、高附加值產出為主導發展的轉型。

  傳統產業優勢喪失,而新興產業動能不能接續,這是導致增長停滯從而落入“陷阱”的根源。幾年來,中國經濟引擎實現成功換擋,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從發展階段和發展條件來看,中國現在達到的發展水平遠高於當年拉美國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時的發展水平。

  “中國要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既要繼續充分利用后發優勢,更要創造先發優勢。”胡鞍鋼認為,隻有當中等收入國家的全要素生產率相對於美國實現追趕時,才有可能跨越中等收入階段。

  如何啟動跨越“陷阱”的新引擎

  中國經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在穩步推進,而成功換擋的經濟增長新引擎已經啟動。

  摩根士丹利的中國經濟藍皮書提到,在由高投資轉向高消費、由制造業轉向服務業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也正一步步向價值鏈上游邁進。在電信設備、能源設施、鐵路、船舶制造為代表的重工業領域中,中國企業已可媲美甚至反超發達國家的競爭對手﹔而高附加值的中國制造,譬如個人電腦和智能手機,業已大量銷往海外,佔據中國出口總額的半壁江山。

  “中國正在採取各方面措施,使經濟能夠實現由數量追趕向質量追趕的轉型。這一深刻轉型,將使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階段,進入高收入社會。”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說。

  藍皮書認為,中國擁有世界上任何一個追趕型國家所不具備的市場規模優勢,這一群體消費升級必然會帶來服務業的巨大增量需求﹔其次,中國巨大的人口規模與收入分配差距,也意味著制造業在轉型升級時擁有一個過渡市場,低端與中高端需求共存,這為制造業提供了一個緩沖期,這也是其他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體所不具有的優勢。

  在經濟學家阿馬蒂亞·森看來,“中等收入陷阱”這一擔憂在中國並不存在。“1983年開始,我每年都會來中國。我發現,中國的發展趨勢相對於其他國家來說是沒有先例的。中國經濟未來的增長不是問題,消費率還可以進一步提升,在很多方面會引領全球的發展。”

  “將來回頭看,‘中等收入陷阱’對許多國家特別是那些照搬照抄西方經驗的國家是真命題,但對中國而言一定是偽命題。”胡鞍鋼認為。

(責編:喬雪峰、夏曉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產業觀察:“618”平台促銷常態化 消費者購物日趨理性
  預售訂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場滿贈和滿送、跨店津貼、購物返券、滿減打折……今年“618”期間,各平台推出系列優惠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們已經沒有了當年一遍又一遍算優惠,然后定表開搶的熱情,而是選擇了“躺平式”參與。…
証監會發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等五項金融行業標准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王震)據証監會網站消息,近日,証監會發布《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1部分:公告分類及分類標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2部分:定期報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3部分:臨時報告》《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五項金融行業標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証監會介紹,《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標准的實施,通過為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分配統一的編碼,可有效降低編碼轉換和適配工作成本,便於機構間以及結算參與機構內部進行數據查詢、統計、分析、挖掘以及數據共享等工作,進一步促進行業數據標准化,支持行業數據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行業系列標准的制定實施有利於實現証券業內、挂牌公司之間的信息共享,推動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証券信息服務業規范、有序地發展﹔《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的制定,從測試流程、測試方法和測試內容等方面規范了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有效指導各証券期貨業機構開展性能測試工作,提升測試能力,提高測試效率,並基於測試結果客觀評估大數據平台產品性能。…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