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隱私面單為何普及率不高?難解決個人信息泄露

本報訊 (記者甘皙)快遞面單泄露個人信息一直以來都是困擾快遞企業和消費者的問題。《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2016》顯示,在4.8億網購用戶中,有超過半數網購遭遇個人信息泄露。其中,84%的用戶因信息泄露受到騷擾、金錢損失等不良影響。為解決信息泄露的問題,多家快遞企業近來陸續推出了隱藏部分個人信息的隱私面單。但《工人日報》記者日前採訪發現,此類隱私面單普及率還不到20%。
“我最近這個月收到的快遞裡除了網購的1個包裹隱藏了我手機號中間四位,其他3個包裹都沒有對個人信息進行隱藏。”在北京工作的白領馬女士告訴記者。馬女士所說的隱藏了手機號中間四位的面單,就是多家快遞企業陸續推出的“隱私面單”。
據了解,圓通速遞推出的“隱形面單”、京東的“微笑面單”、菜鳥網絡聯手EMS和百世快遞等推動使用的“隱私面單”、順豐的“豐密面單”雖名稱有所差異,但都對包裹中的用戶信息進行隱藏處理,以起到保護個人信息的作用。
中國快遞協會原副秘書長、國郵智庫專家邵鐘林說,隱私面單目前沒有國家標准,也不強制要求使用。快遞企業自發探索隱私面單,保護客戶信息安全,體現了行業的進步。
然而,隱私面單在實際使用中普及率並不高。“隱私面單目前的普及率不到20%。”快遞物流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表示。
隱私面單為何普及率不高?有快遞加盟商反映,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一是隱私面單打印設備、快遞員手持終端增加了成本﹔二是設備系統升級和與客戶系統對接繁瑣,也有一定手工輸入的成本。相比來說,直接買紙質面單的方式更簡單直接。也有受訪的快遞員告訴記者,隱私面單聯系收件人還需要到APP裡查詢用戶信息,增加了配件時間。
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快遞“隱私面單”能夠減少因消費者隨意丟棄快遞箱而泄露個人信息的情況,但是難以解決快遞企業系統內部的信息買賣以及黑客侵入等造成的隱私泄露。因此,要解決個人信息泄露的問題,應建立個人信息的合理使用制度和侵害補償與懲罰機制,設置監督機構,為個人信息安上一道“保險閥”。另外,還應對公民個人信息的採集、使用和保密等制定詳細規定。對採集主體設定門檻,規定必須事先履行核准和登記程序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產業觀察:“618”平台促銷常態化 消費者購物日趨理性
- 預售訂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場滿贈和滿送、跨店津貼、購物返券、滿減打折……今年“618”期間,各平台推出系列優惠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們已經沒有了當年一遍又一遍算優惠,然后定表開搶的熱情,而是選擇了“躺平式”參與。…
- 証監會發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等五項金融行業標准
-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王震)據証監會網站消息,近日,証監會發布《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1部分:公告分類及分類標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2部分:定期報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3部分:臨時報告》《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五項金融行業標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証監會介紹,《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標准的實施,通過為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分配統一的編碼,可有效降低編碼轉換和適配工作成本,便於機構間以及結算參與機構內部進行數據查詢、統計、分析、挖掘以及數據共享等工作,進一步促進行業數據標准化,支持行業數據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行業系列標准的制定實施有利於實現証券業內、挂牌公司之間的信息共享,推動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証券信息服務業規范、有序地發展﹔《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的制定,從測試流程、測試方法和測試內容等方面規范了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有效指導各証券期貨業機構開展性能測試工作,提升測試能力,提高測試效率,並基於測試結果客觀評估大數據平台產品性能。…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