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學歷工廠”一條龍生產假文憑 1.8萬買211大學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高考結束一個月以來,多名網友曝光了自己收到的假文憑報價表。記者調查發現,大專、普通本科、211大學文憑在網上被明碼標價,形成一條造假利益鏈條。
又到了高校錄取新生季。日前,一份曝光了381所虛假大學的“野雞大學”名單流傳網絡,不法分子通過自建所謂的大學網站,招搖撞騙。
不僅如此,記者調查還發現,網絡上存在一群以制作、販賣假文憑為生計的人。他們以幾百元至1萬多元不等的價格出售從大專到重點大學的假文憑,並聲稱這些文憑可以在學信網(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查詢驗真。而所謂的“學信網”,不過是他們模仿學信網建立的假網站。
從假大學到假文憑再到假驗証,儼然已形成一條造假的利益鏈條。
1.8萬元買到211大學文憑
7月3日,記者以“辦理學歷”為關鍵詞在QQ上進行搜索,出現100余個相關的群。記者隨機添加了幾個文憑販賣者的QQ,並以購買者的身份進行咨詢。
一名自稱“王老師”的販賣者告訴記者,一張全日制普通本科的畢業証要350元,加上學位証書的價格為650元。如果需要在學信網上能查到的文憑,普通本科院校的要1.2萬元,211大學的為1.5萬元。
另一販賣者直接給記者發來一段說明:“辦理大專、本科學歷,公辦大學統招15天快速拿証!不是走正常招生流程,學信網永久可查。大專1.2萬元,普通本科1.5萬元,211大學1.8萬元,帶學位再加6000元。”
當記者詢問是否出售985高校的文憑時,4名假文憑販子都回復“沒有”。其中一名販子說:“學識和學歷相差太多的,我們不做。”
記者採訪發現,購買假文憑的流程大致相同。一般是購買者將准備好的學校、專業等資料發送給對方后繳納10%~40%的定金,7~20天后,販賣者將學位証或畢業証的掃描件發來,購買者在學信網查詢無誤后將剩余費用付清,販賣者再寄出文憑。
“王老師”向記者表示,他從事這行已有10多年時間,平均一個月能賣20張文憑,多的時候可以達到五六十張。
模仿、病毒讓假“學信網”幾可亂真
據了解,學信網是教育部指定的學歷查詢唯一網站。那麼,假文憑販子聲稱的學歷証書能在學信網上查到是怎麼回事呢?
一名假文憑販賣者告訴記者,他們在學信網內部“有人”,可以提供內部操作辦理。
對此,7月4日,記者致電學信網。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學信網的學歷錄入有一套嚴格的程序,需要具有辦學資質的院校上報學生信息,教育部門審核備案后,才能在網站上查詢到相應的學歷信息,“他們說可以查詢得到的,很可能是在假網站查到的”。
此前有媒體報道www.chsl.com.cn為山寨學信網的網站,與學信網(www.chsi.com.cn)的域名隻有一個字母之差,網站內容幾乎全盤模仿學信網,幾可亂真。有文憑購買者因在設計好的假網站上查到了購買的文憑信息,信以為真,從而受騙。7月4日,記者發現該網站已經搜索不到。
不過,即使訪問的是正確的域名,假文憑販子還可以通過植入病毒讓訪問導向山寨網站。“比如說,假文憑販賣者給你發送一個壓縮文件,裡面有你的學位証編碼,你打開壓縮文件時可能就中了病毒。”北京一名網絡工程師告訴記者,“在病毒運行中,其實你訪問的已經是被不法分子惡意導向的假網站。”
事實上,因為購買假文憑而被騙的事例屢見不鮮。據媒體報道,2013年10月,浙江寧波一位劉先生在網上購買了5本假文憑,並支付了3000元的定金。在拿文憑時,對方發來一個壓縮包,稱裡頭含有學位証書的編號。沒想到壓縮包裡有木馬程序,劉先生在所謂的學信網上查到了文憑信息,就給對方匯去了剩余的1.5萬元。可匯款后,對方又要劉先生支付3萬元的人身安全保証金。結果錢剛匯出,對方QQ就下線,手機關機,他這才意識到自己可能被騙,報了警。
花錢買假助長虛假大學泛濫
假文憑之下還有假學校。有文憑販子發來的“合作”學校名單裡,更是出現了被教育部門曝光過的“野雞大學”。
就在近日,一份“野雞大學”黑名單流傳網絡,其曝光了381所虛假大學。這些虛假大學不具招生資格、沒有辦學資質,建有空殼網站,無實體校址,打著大學的幌子,從事著偽造學歷文憑証書之類的招生詐騙。
記者調查發現,黑名單上的虛假大學,多數已無法登入。如果在百度上輸入相應的虛假大學名稱,會出現“您搜索的學校名稱不在教育部公布的全國普通高校名單中,媒體披露其虛假辦學,請謹慎辨別!”的提示。
但有些虛假大學的官網還可以打開,比如廣州經濟管理學院。記者發現,該網站粗略一看,跟普通的高校首頁很像。但仔細對比就會發現,該網站的域名后綴為“.net”,而國家正規的高等教育機構官方網站的域名后綴都為“.edu.cn”。
北京冠衡律師事務所律師雷思明長期代理教育類法律案件。他告訴記者,制造、販賣假文憑已構成犯罪,目前主要是以“偽造事業單位印章罪”進行定罪處罰。而購買使用假文憑的行為,雖然目前還不構成犯罪,但要承擔行政責任,還有可能要承擔民事責任。例如,勞動者利用假文憑求職,用人單位發現后,可以勞動者涉嫌欺詐為由,主張解除勞動合同。
針對買賣假文憑屢禁不止,天津國鵬律師事務所律師李寧認為,一方面,學歷証書目前仍是就業的“敲門磚”,有需求就有造假的市場﹔另一方面,因為違法成本低,又缺乏有效監管,使用假文憑后,就算被發現,使用者也不用承擔太多的違法成本。
假文憑屢禁不止,如何解決?雷思明表示,首先要加大打擊力度,對制假售假的行為進行嚴懲﹔與此同時,教育行政部門也要加大監管力度,鼓勵社會發現買賣假文憑行為后進行舉報。
李寧則建議建立全國高校學歷征信系統。一旦發現使用假文憑,就應該在使用者個人信用上留下記錄,從而對其今后的就業產生影響。比如規定使用假文憑者在一定期限內不得在機關、企業任職等限制條件,“提高違法者的違法成本,讓使用假文憑者望而卻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產業觀察:“618”平台促銷常態化 消費者購物日趨理性
- 預售訂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場滿贈和滿送、跨店津貼、購物返券、滿減打折……今年“618”期間,各平台推出系列優惠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們已經沒有了當年一遍又一遍算優惠,然后定表開搶的熱情,而是選擇了“躺平式”參與。…
- 証監會發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等五項金融行業標准
-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王震)據証監會網站消息,近日,証監會發布《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1部分:公告分類及分類標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2部分:定期報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3部分:臨時報告》《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五項金融行業標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証監會介紹,《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標准的實施,通過為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分配統一的編碼,可有效降低編碼轉換和適配工作成本,便於機構間以及結算參與機構內部進行數據查詢、統計、分析、挖掘以及數據共享等工作,進一步促進行業數據標准化,支持行業數據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行業系列標准的制定實施有利於實現証券業內、挂牌公司之間的信息共享,推動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証券信息服務業規范、有序地發展﹔《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的制定,從測試流程、測試方法和測試內容等方面規范了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有效指導各証券期貨業機構開展性能測試工作,提升測試能力,提高測試效率,並基於測試結果客觀評估大數據平台產品性能。…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