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兒童智能的商業熱度就像天氣一樣,高溫不下。
上個月一篇標題為《小米進軍兒童智能,誰最危險?》的小道消息,引發眾聲喧嘩。在以電話手表為代表的兒童智能領域,小天才品牌深耕傳統渠道,從出貨量和增長速度來看,已經無人可以分庭抗禮。然而,以互聯網思維“顛覆一切”的小米出現了。好事的媒體,挖出了小天才的品牌背景,小天才實則與OPPO、VIVO手機品牌同為一家公司,即有著同一位幕后操手:段永平。這位在近年被傳為馬雲之上的中國首富,除了在手機市場與雷軍交鋒,在兒童智能領域也已然開始上演了“雷段之爭”。
事態在一周后升級,36氪與億歐網同時曝出“諾基亞”領投“小米生態鏈”旗下專注於兒童智能的“小尋科技”數千萬美元。諾基亞站隊小米,不出意料的登上了微博熱門話題,而小尋科技也趁熱打鐵,順勢推出了第二代米兔兒童電話手表,這款手表以“充電一次,續航六天”的優勢來定義其黑科技基因。目前來看其電商數據,也算是以優異的銷售成績交上了作業。
現在我們知道了,小米和諾基亞合體后的第一個產物,是一塊智能的兒童手表。再看被小米和諾基亞聯手推到台前的小尋科技,在眾人的關注與好奇中,始終低調的創始人范海濤,最終在小米直播平台回應了過去這段時間的“流言蜚語”,憑什麼一塊手表可以引發消費電子領域兩大巨頭的角力,還誘使老大哥諾基亞加入了戰局。
彼時,米兔兒童電話手表2的超長續航直播已經到了第7天,仍有55%電量,對於這一黑科技表現,范海濤說這是由於該款手表優化了系統算法與定位策略,增大電池容量的同時降低了功耗,這也意味著內部工藝更加精密化。而續航能力的突破不僅僅在於避免每天充電帶來的繁瑣,更是孩子遇到危機時的安全保障。除了超長續航,定位准確度的升級也是該款新品的另一特點,“對孩子准確的即時定位一定是兒童電話手表的重點,而單純的GPS定位顯然是不夠的,為此我們的工程師們設計了“5+2”重定位,中國北斗+美國GPS定位系統+基站+Wi-Fi+重力感應五重定位之外,還額外增加了PDR與照片場景兩重輔助定位,確保室內、室外都可以准確定位。”
直播過程中不乏業內人士提問諾基亞投資小尋的事宜,范的回答如下:“兒童智能穿戴將會成為未來高速發展的產業,將智能化的產品輸送至巨大的兒童市場既擁有商業上的可觀前景,同時也是一件惠及社會的益事“。在范海濤看來,IT行業有三次浪潮:第一次是電腦﹔第二次是手機﹔第三次是iot時代,這三次浪潮的廣度與密度都在成幾何量級在增加。相對電腦而言,人們對手機的使用的數量、時間、頻率已經遠遠超過電腦,也因此移動端的產業規模是PC端的幾十倍。而在未來物聯網中,物品的數量是如此廣博,人們在使用物品的數量、時間與頻次也要多於手機,因此可以預測,未來的物聯網是人人都想分的一杯羹。而整體戰略為“connect everyone,connect everything”的諾基亞曾說,能夠提供連接服務的產品都會是諾基亞關注的重點,與小米聯手打造小尋品牌進駐兒童智能穿戴市場,是讓諾基亞找到了手機之外的“建立連接”的方式。
小米的“效率”可以讓諾基亞的“連接”實現的更快。小尋科技作為小米生態鏈進入兒童行業的先鋒,以兒童智能穿戴產品為主迅速打開了市場。對米粉用戶的勢能,以及對小米系“效率”的認可,正是諾基亞在眾多兒童手表中獨獨選擇小尋的原因,范表示“小米的營銷策略與品牌定位,還有龍旗深厚的研發實力,這也是諾基亞投資小尋的強大推動力。”
說到對米兔兒童電話手表的研發和對小尋的創立,范海濤顯得很動情,“2015年我成立了小尋科技,對小尋科技的創立是我至今最驕傲的一次創業,不是源於我的商人身份,而是因為我是一個父親。我有兩個女兒,我總是時刻牽挂她們的安全,這促使我研發制造兒童智能穿戴產品,這是給所有孩子的一個禮物,也是對所有父母的致敬。”在直播中范海濤透漏,他畢業於浙大工業設計系,作為聯合創始人在2002年成立了科技研發制造公司——龍旗集團,現已發展成為8000人的上市集團公司,而龍旗集團累計生產的三億部手機中大多數是由他主導設計的。按照范的說法,用手機的集成研發和供應鏈資源做兒童智能手表,技術上是“降維”,可以看到小尋科技希望基於自身手機集成研發的技術,在兒童智能手表的競爭中建立壁壘。
延續了小米和米粉間親密的聯系,在直播中可以看到小尋與粉絲間也保持著良好的互動,“從小尋科技開始萌芽,我們的團隊就與熱情的小米用戶們共同孕育著這款產品,QQ群、貼吧、微信群、公眾號、微博……我們發動每一個貼近米粉們的渠道,慎重思考每個人的意見與需求,汲取了每個有建設性的意見,一年多來不斷地進行迭代更新、從硬件到系統精益求精,我們隻有一個要求——“給孩子最好的”。上萬次的嚴謹試驗后,如今我們的產品登陸了小米商城、米家有品、天貓和京東,大家戲稱我們為工程師爸爸,其實這是所有參與者米粉們和我們共同的孩子。”米粉們為何對小米產品有著近乎偏執的熱愛,范海濤的一段話讓人看到了背后的原因。
報告稱:外商直接投資價值被低估 可貢獻33%中國GDP 人民網北京7月26日電(賈興鵬 實習生張佳瑩)“加上通過供應鏈所產生的漣漪效應,近年來外資企業對中國GDP的貢獻率約為33%,外商直接投資在中國的價值被低估。”25日,《助力中國發展:外商直接投資對中國的影響》(以下簡稱“《影響》”)一書的…【詳細】
【共舞長江經濟帶】上海:一花獨放不是春 共舞更精彩 “共舞長江經濟帶——探訪長江經濟帶區域協同生態發展之路”的所有媒體記者在上海合影留念 人民網上海7月18日電(記者賈興鵬)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經過十余天深入探訪,“共舞長江經濟帶——探訪長江經濟帶區域協同…【詳細】
【共舞長江經濟帶】昆明:立足本地優勢 “小產業”裡尋商機 人民網昆明7月11日電(記者賈興鵬)7月的昆明,涼風習習,宛若初春。夜幕下的斗南花卉市場,人山花海,卻是一片繁忙景象。“雲南有約132萬畝鮮花種植,總產值488億元。” 誰料想,小小的鮮花,竟能迸發出如此大的商機。這是昆明產業發展的真實…【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