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標杆性企業率先突圍  全鏈條協作提上日程

化肥行業在困局中謀新篇

孫東輝
2017年08月02日08:3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6月25日,上海化工研究院與金正大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資料圖片

  化肥是糧食的糧食,是農業現代化進程中必不可少的關鍵要素之一。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化肥生產國和消費國,化肥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發揮了關鍵作用。但目前,我國化肥行業也面臨著產能過剩、肥料當季利用率偏低、技術創新能力不足和節能水平低等問題。一段時期以來,隨著行業發展的政策條件、市場條件、國際環境的變化,化肥行業整體效益大幅下滑。在當前形勢下,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行業解決現有矛盾、突破發展瓶頸、實現轉型升級的唯一出路。

  

  過剩背后高端供給不足

  近年來,我國肥料行業遭遇雙重壓力。一方面,化肥行業深受產能過剩困擾,行業效益持續下滑。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氮肥全行業虧損98億元,行業虧損面50.7%﹔磷肥全行業利潤僅有6.4億元,大幅下降71.7%,行業虧損面26.9%﹔稍好一點的鉀肥行業,虧損面也達到34.2%。另一方面,施肥不科學導致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和農產品品質下降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據統計,由於化肥利用率低,我國每年化肥浪費高達4000萬噸。

  一組組驚人的數據背后是化肥行業難解的困局,以綠色發展為主線的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化肥行業形成越來越大的倒逼效應。近日,來自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農業部、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等部委和機構的專家學者到訪素有“中國復合肥行業風向標”之稱的山東省臨沭縣,尋找肥料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典型標杆和轉型升級的突破口。

  “肥料是典型的供給側,從肥料行業來說,就是要提供適合農業需求的新型肥料和服務,保障糧食安全、環境安全和資源安全這三大目標同步實現。”參加調研的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理事長白由路表示。

  淘汰落后產能、提高中高端供給,這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一環。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石化處岳亞偉表示,肥料行業的過剩更多屬於結構性過剩,與農業的需求相比,高端綠色的肥料不僅不過剩,反而供給不足。

  “提質增效是未來中國肥料行業的必然發展方向。”國務院參事室參事劉志仁認為,少施肥、施好肥需要供給側與需求側的雙向發力。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耕肥處副處長徐晶瑩介紹,目前農業部正在開展化肥零增長、耕地質量提升、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和推進水肥一體化,這四項工作都會對驅動肥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揮積極作用。

  標杆企業引領行業突圍

  在肥料行業低迷、市場疲軟的大環境下,2016年,金正大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87.36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銷量增長14.96%,營業收入增長5.57%。2017年第一季度公司營業收入為57.13億元,同比增加23.12%﹔淨利潤4.15億元,同比增加2.63%。在國內化肥行業普遍不景氣的情況下,公司業績再度實現逆勢增長。

  “目前,肥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要性和方向性都很明確,關鍵是如何實現。金正大為行業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金涌說。

  在國家緩控釋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懸挂在門口的10塊標牌惹人注目,這也是金正大10大研發平台所在地,其中有7個屬於國家級技術創新平台,擁有科研場所2萬余平方米,各類先進研究實驗儀器360余台及中試設備40余台(套)。“這種規模在肥料行業幾乎是絕無僅有的。”劉志仁說出了不少人的心聲,在他看來,金正大19年的發展歷史就是一個“奇跡”,也是肥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一個亮眼的標杆。

  創造“奇跡”的背后是金正大強大的人才后盾和持續創新能力。目前,金正大擁有500多位研發人員,其中博士20人,碩士200余人,高級職稱62人,2名院士作為公司的特聘顧問,和國內外220名專家建立科研合作關系,位居行業前列。

  黃土、紅土、黑土、砂姜黑土……在金正大科研智能溫室裡,全國各地的土壤都有專門安身的房間。研發人員在這裡圍繞各種作物進行不同條件下的栽培試驗,每年大大小小的試驗高達數千次。對技術的工匠式執著,終結碩果。截至2016年度,金正大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中國專利優秀獎3項、山東省專利一等獎2項,擁有發明專利199項。

  光說不練假把式。金正大載譽滿身不僅有高大上的國家獎項,更有田間地頭的累累碩果。

  百畝桃園裡,個大色紅的鮮桃錯落在青翠欲滴的葉子間,惹得人垂涎欲滴,這片金正大桃樹高產營養解決方案示范田又迎來一個豐收年。“與金正大合作后,公司為我們提供了測土施肥、水肥一體化、減肥增效和土壤調理、作物營養解決方案在內的一系列農化服務,讓合作社真正實現了輕鬆種田,而且果品的產量和品質都有了保証,每畝能賺上萬元。”果園主人、臨沭縣益生源生態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董書通介紹。

  “金正大與種植戶合作種植的模式,實現了工農商融合,有效解決了一些企業搞農業服務時‘隻有企業干,農民邊上看’的問題。”劉志仁說。金正大通過專業農化服務隊伍的建設,不斷進行服務升級,為種植戶提供以土壤修復、品質提升、減肥增效為核心的作物全程營養解決方案,幫助他們實現土地的有效使用和作物的高效產出,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支撐。

  據介紹,金正大公司現有2500多名農化服務人員,農化服務專家200多人,同時,金正大正在構建100家作物研究所和1000家農化服務中心,依托他們開展測土施肥、技術咨詢培訓、產品推廣和精品示范田建設等工作,從產品銷售到技術銷售,打通農技推廣的“最后一公裡”。

  如今,金正大已將目光投向國外。據金正大副總裁陳宏坤介紹,金正大2016年在以色列、荷蘭、德國、西班牙展開了一系列海外並購,目前在國外擁有10個生產基地、3個研發中心和10多個分支機構。

  聯合協作破解轉型困局

  化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非一家之力能探出究竟,需要標杆企業聯合協作、抱團破局。

  “與上海化工研究院的合作,將給金正大的技術創新、產品研發、平台建設、人才培養等帶來極大提升,相信雙方的合作會成為業內強強聯合、產學研協同發展的新標杆,將對肥料產業的轉型升級和現代農業服務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金正大集團董事長萬連步表示。

  面對化肥行業發展的各種矛盾,合作的智慧與創新的勇氣,缺一不可。“創新包括產品創新,也包括業態創新,大聯合就是業態創新的重要方式,我們將和金正大共同探索化肥供給側改革的出路,樹立行業大聯合大發展的典范。”上海化工研究院院長李良君說。

  此外,金正大集團先后與山東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及美國佛羅裡達大學、挪威生命科學大學、美國農業部等國內外50余家院校機構建立了科研合作關系,共同致力於新型肥料的研發與推廣應用。

  管中可窺豹,產學研合作只是金正大展開大聯合大發展的一個縮影。在行業發展壓力巨大、急需轉型升級的背景下,從2015年開始,金正大提出了“大聯合、大協作、大發展”的理念,充分利用技術創新成果,通過輸出技術、品牌和服務,致力於與上游及同行業廣泛開展聯合協作,破解行業困境,實現肥料行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截至目前,公司已經與16家氮肥企業、2家磷肥企業、12家有機肥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

  在化肥行業“大聯合大發展”的大趨勢下,技術創新、資本並購、渠道服務和標准制定將成為標杆企業合作的重要結合點,也將成為化肥行業未來5年發展的關鍵詞。“大聯合、大發展,我們期待像金正大這樣的行業領軍企業能夠聯合起來,共同探索出一條化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轉型升級的健康之路。”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說。


  《 人民日報 》( 2017年08月02日 13 版)

(責編:楊曦、李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產業觀察:“618”平台促銷常態化 消費者購物日趨理性
  預售訂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場滿贈和滿送、跨店津貼、購物返券、滿減打折……今年“618”期間,各平台推出系列優惠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們已經沒有了當年一遍又一遍算優惠,然后定表開搶的熱情,而是選擇了“躺平式”參與。…
証監會發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等五項金融行業標准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王震)據証監會網站消息,近日,証監會發布《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1部分:公告分類及分類標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2部分:定期報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3部分:臨時報告》《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五項金融行業標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証監會介紹,《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標准的實施,通過為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分配統一的編碼,可有效降低編碼轉換和適配工作成本,便於機構間以及結算參與機構內部進行數據查詢、統計、分析、挖掘以及數據共享等工作,進一步促進行業數據標准化,支持行業數據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行業系列標准的制定實施有利於實現証券業內、挂牌公司之間的信息共享,推動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証券信息服務業規范、有序地發展﹔《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的制定,從測試流程、測試方法和測試內容等方面規范了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有效指導各証券期貨業機構開展性能測試工作,提升測試能力,提高測試效率,並基於測試結果客觀評估大數據平台產品性能。…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