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農業供給側改革 科技儲糧讓百姓吃上放心糧

在中儲糧系統的政策性糧食收購庫點,運糧車從入門登記開始,就已經被賦予了一張電子“身份証”。從扦樣檢驗到入庫監卸再到資金支付,每一個過程都會被實時記錄。這種痕跡化、可追溯的政策性糧食收購手段使得每車糧食管理都有跡可尋、規范透明。
近年來,中儲糧不斷創新發展科技儲糧,建設智能化糧庫,並且創新改革企業內部管控體系,加強企業風險防控能力。“科技”“監管”兩手抓,是中儲糧全力助推農業供給側改革,服務國家宏觀調控,打造綠色高效“大國糧倉”的新型之路。
智能化糧庫“千裡眼”, 助推農業供給側改革
中儲糧智能化糧庫在線監測系統(實習生 陳宛鈺攝)
粒粒分明、色澤健康的玉米正通過高清攝像頭,清晰地呈現在中儲糧總部監測屏幕上,這些來自哈爾濱直屬庫的玉米被放大了20多倍。即使從北京到哈爾濱有著一千多公裡的距離,但玉米的儲存質量如何、有沒有虫害,都能通過智能化糧庫在線監測平台這個“千裡眼”一覽無余。
點開這個智能化糧庫在線監測平台,能夠隨時清楚地了解到全國300多家直屬庫倉內和倉外的實況。“通過信息化建設,智能化糧庫在線監測系統可以直觀地查看糧食儲存情況,確保糧食數量安全、質量良好。”工程師苟有來介紹到。
中儲糧智能化糧庫在線監測系統利用物聯網、“一卡通”、視頻監控、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可以對直屬庫進行全方位監控,大大地提高了糧食監管效率,實現了全流程管理、責任可追溯,引領傳統糧食行業向現代化轉型。目前,中儲糧智能化管理已經達到國際國內先進水平,在2016年底實現了630家直屬庫和分庫的智能化管理,而2017年將實現全覆蓋。
綠色儲糧科技保糧,讓百姓吃上放心糧
隨著糧食安全內涵從注重數量安全向更加注重質量和食品安全擴展,作為具有“大國糧倉”之稱的中儲糧,如何做好糧食儲存保管,不斷適應糧食消費需求升級,讓老百姓吃上放心糧、營養糧,成為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為此,中儲糧積極倡導綠色發展理念,突出保鮮、營養、安全的綠色儲糧技術應用,逐漸形成了北方以低溫准低溫儲糧為主、南方以控溫氣調儲糧為主的技術路線。
走進中央儲備糧三河直屬庫的30號糧倉,跨度達48米,深度達8米的小麥平整的鋪在糧倉內。24度的空調控溫以及內環流通風系統,使得每一粒小麥都在適宜的環境裡被精心呵護著。
據了解,中儲糧大力實施科技發展5年規劃,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全面推廣智能氮氣儲糧、內環流控溫儲糧、智能通風、低溫控溫等綠色儲糧新技術。截至2016年底,全系統空調控溫儲糧規模達到2000萬噸以上,氮氣氣調儲糧技術改造1500多萬噸,內環流控溫儲糧1700多萬噸,智能通風約1800萬噸。中央儲備糧科技儲糧覆蓋率達到95%以上,綜合損耗率全面控制在1%以內,節約成本費用2億元以上,有效發揮了“無形良田”的作用。
推進崗位內控體系建設,制度監管保駕護航
每一顆糧食都是一個會呼吸的生命體。在正常的儲存條件下,糧食都會造成一定的損耗。“但通過科學完善的管理,就能最大程度減少糧食損耗。”中儲糧北京分公司副總經理張展認為,企業內部管理也是管控糧食風險、減少糧食損耗的一個重要措施。
從2005年開始,中儲糧開始著手構建適合企業發展的內部控制框架。經過十年的不斷改進,內控管理制度在2016年進入一個新階段,從側重業務管理流程管控到將責任落實到每個崗位。
這個新型管控制度的創新點在於,將風險防控具體責任定位到每個崗位,讓每一名員工清楚自己在經營管理中所處的位置和所做的貢獻,讓員工具有參與感和責任感。從個體出發,匯聚個體“微能量”,從而推進企業綜合管理水平提升,推進全面風險防控。
中儲糧崗位內控體系建設取得了扎實成效,但是在推進過程中卻有兩個不得不突破的關鍵難點:
第一個就是部門之間邊界性、交叉性業務,責任應該由誰負責?一個不到二十平米的會議室,每個科室的科長以及各崗位的關鍵工作人員圍坐在會議桌上,為了責任的劃分爭得面紅耳赤。這是剛開始推行崗位內控制度建設階段的常態。“每個科都不願意有這麼多的控制點。但是經過多次的討論、磨合,我們漸漸地認識到,責任歸誰並不重要。隻要責任明確,就能更有效地防控風險。”三河直屬庫於立光主任對崗位內控體系建設過程深有體會。
另一個難點則是崗位內控涉及到每一個員工的利益,員工“考核問責落實到個體”。“這種轉變,讓員工意識到自己就是這個流程的節點,員工舒適度轉變,可能會有一些抵制的情緒。”於立光說到。
“經過不斷試驗和難點突破,最終創建了崗位內控新體系,即“一圖二庫三冊”。“一圖”即業務流程圖﹔“二庫”即風險數據庫和制度庫﹔“三冊”即內控手冊、部門手冊和崗位手冊。實現了責任到崗、流程規范、表單留痕等目標,降低了企業運行成本。”於立光主任介紹到。
據悉,今年上半年,中儲糧基本完成了崗位內控標杆庫建設,下半年計劃完成全系統承擔糧食儲備的直屬企業崗位內控的推廣工作。
以信息化、科技化引領糧儲行業升級,以精細化、科學化管理推動內涵式發展,中儲糧為國家收好糧、儲好糧、管好糧,打造一個真正的綠色高效“大國糧倉”。 (陳宛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產業觀察:“618”平台促銷常態化 消費者購物日趨理性
- 預售訂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場滿贈和滿送、跨店津貼、購物返券、滿減打折……今年“618”期間,各平台推出系列優惠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們已經沒有了當年一遍又一遍算優惠,然后定表開搶的熱情,而是選擇了“躺平式”參與。…
- 証監會發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等五項金融行業標准
-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王震)據証監會網站消息,近日,証監會發布《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1部分:公告分類及分類標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2部分:定期報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3部分:臨時報告》《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五項金融行業標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証監會介紹,《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標准的實施,通過為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分配統一的編碼,可有效降低編碼轉換和適配工作成本,便於機構間以及結算參與機構內部進行數據查詢、統計、分析、挖掘以及數據共享等工作,進一步促進行業數據標准化,支持行業數據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行業系列標准的制定實施有利於實現証券業內、挂牌公司之間的信息共享,推動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証券信息服務業規范、有序地發展﹔《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的制定,從測試流程、測試方法和測試內容等方面規范了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有效指導各証券期貨業機構開展性能測試工作,提升測試能力,提高測試效率,並基於測試結果客觀評估大數據平台產品性能。…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