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移動支付開道 中國已進入“無現金時代”!

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CNBC)10月9日報道,移動支付“攻佔”中國,改變當地商業業態。
文章作者表示,自4年前到訪中國以來,她觀察到中國發生的最大變化是“從一個被100元及以下賬單束縛的現金社會搖身一變成為二維碼隨處可見的無現金社會”。
“我和朋友外出吃飯時,他們會掏出手機用掃描二維碼的方式付款。不論是在雜貨鋪、博物館紀念品商店還是售賣毛筆的傳統商店,都能看到接受移動支付的標識。”文章調侃道,“‘你是否接受信用卡付款?’如今已被‘你是否接受支付寶或微信支付?’所取代。現在流行的笑話是,大街上的乞丐更願意接受移動支付而不是現金了。”
互聯網研究機構“易觀國際”(Analysys)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移動支付總金額較上一年翻番,達到5萬億美元(約合33萬億元人民幣)。今年第一季度,支付寶佔領的移動支付市場份額達到54%,微信支付為40%。
中國人使用手機支付的習慣正在影響其他國家。剛剛過去的國慶中秋“黃金周”期間,超過600萬人次中國游客出境游玩。這讓一些熱門旅游目的地,比如日本和香港,感受到了不小的“壓力”,當地商家開始增加移動支付服務。
以香港為例,有很多大陸游客詢問店員是否能夠掃描手機上的二維碼付款,而當地人則在使用現金。日本經濟新聞(Nikkei)今年4月報道稱,日本支持支付寶的商家數量今年將會翻一番,達到4.5萬個。
中國移動支付崛起的背后是龐大的智能手機用戶群。今年第二季度,中國騰訊公司旗下微信軟件的月活躍用戶數量高達9.63億。在商業會晤等場合,添加他人微信賬號已經開始慢慢取代交換名片。
“移動支付在中國大陸發展得非常迅速,作為一個外國人,我發現有時候如果沒有移動支付甚至很難完成一筆交易,”文章作者稱,“智能手機正逐漸成為在中國出門唯一需要攜帶的物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產業觀察:“618”平台促銷常態化 消費者購物日趨理性
- 預售訂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場滿贈和滿送、跨店津貼、購物返券、滿減打折……今年“618”期間,各平台推出系列優惠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們已經沒有了當年一遍又一遍算優惠,然后定表開搶的熱情,而是選擇了“躺平式”參與。…
- 証監會發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等五項金融行業標准
-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王震)據証監會網站消息,近日,証監會發布《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1部分:公告分類及分類標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2部分:定期報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3部分:臨時報告》《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五項金融行業標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証監會介紹,《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標准的實施,通過為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分配統一的編碼,可有效降低編碼轉換和適配工作成本,便於機構間以及結算參與機構內部進行數據查詢、統計、分析、挖掘以及數據共享等工作,進一步促進行業數據標准化,支持行業數據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行業系列標准的制定實施有利於實現証券業內、挂牌公司之間的信息共享,推動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証券信息服務業規范、有序地發展﹔《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的制定,從測試流程、測試方法和測試內容等方面規范了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有效指導各証券期貨業機構開展性能測試工作,提升測試能力,提高測試效率,並基於測試結果客觀評估大數據平台產品性能。…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