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植樹造林添新綠

2017年10月15日09:5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圖①:重慶豐都林場一片綠意。
  人民視覺
  圖②:河北承德,林場工作人員在巡山護林。
  張 昊攝
  圖③:小興安嶺峽谷秋色。
  人民視覺

  故 事

  黑龍江伊春老伐木工甄長龍

  放下斧頭鋸 護住“祖母綠”

  本報記者 鄭少忠 謝振華

  林海深處,山路蜿蜒,54歲的甄長龍一身軍綠服,健步如飛。

  龍江9月,秋意正濃。這裡,是黑龍江省伊春市上甘嶺林業局溪水國家森林公園。深吸一口氣,滿是清新味道。

  林海莽莽,鬆濤陣陣,地處小興安嶺腹地,伊春猶如鑲嵌在我國東北的一塊“祖母綠”。

  甄長龍與這片綠有著不解之緣。他曾扛著斧頭鋸,在這裡當了10多年伐木工。

  那時的伊春,好比一座大型木材加工廠,數十年採伐,共為國家建設提供優質木材2.7億立方米,佔我國國有林區產量的近1/10。

  經年累月,“祖母綠”開始褪色。“大樹長成需要幾十年,砍掉卻用不了一分鐘。再密的林,也架不住伐。”甄長龍說。

  為護住“祖母綠”,2011年伊春林區停止了主伐生產﹔2014年,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

  放下斧頭鋸,甄長龍成了一名護林員。如今他的主要工作是巡山,每天走二三十公裡,查看林木是否“生病”,防范有人偷伐。“火災多發季節,更得打起十二分精神。”

  從伐到護,感覺咋樣?

  甄長龍嘿嘿一笑:“這咋說哩?以前,喊著號子伐木是為國家作貢獻﹔現在,聽著鳥鳴護林一樣是為國家作貢獻。”

  在伊春,像甄長龍一樣的護林員有1.23萬人。數據顯示,伊春林木總蓄積已由2010年的2.56億立方米提高到2.92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由83.9%提高到84.4%。

  點 睛

  森林是“地球之肺”,是眾多野生動植物的家園,也是美麗中國的重要標志。我國近5年來大力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有效提高了大地的“肺活量”,推動天然林面積和蓄積量雙增長,森林中的生物多樣性明顯改善。這一工程還引導林業企業轉向發展旅游、撫育森林,促使綠色經濟蓬勃發展。

      

  故 事

  寧夏鹽池牧民張國

  放養改舍飼 草已齊腰深

  本報記者 朱 磊

  “以前養200隻羊,‘羊把式’抱著放羊棒跑一天,掙錢少不說,還時常鬧矛盾,自從退牧還草以來,開始舍飼精養,‘羊把式’也解放了。”寧夏鹽池縣高沙窩鎮賀庄子村的張國感慨地說。

  鹽池位於寧夏東部,是寧夏灘羊的集中產地。賀庄子村就是其中典型的以養羊為主要經濟來源的村庄。

  然而,這個以羊聞名的地方,曾因過度放牧導致草場急劇荒漠化,天然草原退化面積一度達90%以上。

  當地曾流傳著一則趣聞:每到風沙季節,流動沙丘一夜間就能堆得與房屋后牆一樣高,有人順著流沙形成的沙壩往家走,結果竟到了別人家的院子裡。故事聽起來有趣,但也反映了不合理放牧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嚴重影響。

  2003年,寧夏開始在全區境內草原全面實行禁牧封育。同年,鹽池縣加強草原保護,植被覆蓋和產草量得以增長。自此,當地水土流失和沙化面積逐年縮減,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張國告訴記者,以前草場退化嚴重時,30畝草原連1隻羊都養活不了。現在草已長到了齊腰深。他們家養了800隻羊,每年養羊收入有20多萬元,舍飼精養后,草地糾紛再也沒有發生。

  賀庄子村的改變,是寧夏草原生態建設的縮影。經過10多年不懈努力,寧夏退牧還草成效卓著,一些多年不見的蒙古冰草、長芒草散布在賀庄子村的天然草場上,甚至溫性草原地區的發菜、地木耳也大量出現。天地遼闊、風吹草低的詩意畫卷得以重現。

  點 睛

  “沙窩窩”裡的賀庄子村,用實踐証明了環境與經濟之間不必是一場零和博弈。退牧還草后,村子不但迎來了好環境,更贏得了好發展。2014年,國家啟動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工程並擴大規模,將其作為從源頭防治水土流失、減少自然災害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措施,這一工程的實施也成為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的重要契機。

      

  故 事

  甘肅護林員馬雪俊

  整改抓落實 山谷清淨了

  本報記者 柴秋實

  一場秋雨后,站在甘肅省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的祁豐林場,遠處祁連山山巔的積雪清晰可見,空氣朗潤清爽。祁豐林場紅山護林站站長馬雪俊和往常一樣,開始巡山查林。

  “山谷終於安靜了。”馬雪俊回憶,從上世紀90年代起,祁連山自然保護區內就時常傳來炸山炮響,山區豐富的礦產資源被無序開採。僅在紅山護林站轄區內,就曾有兩家礦企。

  大規模無序採探礦,造成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加劇、地表塌陷等環境問題。隨著人們對祁連山生態保護的關注度不斷提升,環保整改行動開展起來,2015年底,這兩家礦企關停了。

  馬雪俊親眼見証著變化:2016年,工人們再次進入這裡,這一次是來徹底封停礦企的。關井口、清廢渣,平地上被重新覆蓋厚厚的土壤。在護林站的兩個檢查點,再也看不到轟鳴而過的大卡車,山谷裡孕育著新希望。

  2017年開春前,人們來到這裡播撒草籽。“新種的草長勢好極了,隻要不再破壞,過一兩年就能長成和天然草地一樣。”馬雪俊說,他和農牧民聊天時,大家最感慨的就是現在環境變好了。

  不僅是這條山谷,整個肅南縣正在全力推進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整治,截至目前,祁連山自然保護區肅南段140項突出問題已完成整改133項,7項正在整改,整改率達95%。

  “前幾天去巡山還看到了岩羊!”馬雪俊高興地告訴記者,隨著環境好轉,野生動物在山谷間活躍起來,祁連山,正在重煥生機。

  點 睛

  經過60多年發展,我國已有2750個自然保護區,約佔陸地國土面積的14.8%,高於世界平均水平。在這些“綠色保護傘”下,全國超過90%的陸地自然生態系統類型和約89%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類,得以免遭破壞。近5年來,隨著保護力度加大,一些曾遭侵擾的自然保護區正恢復生機。

      

  故 事

  福建林農程詩貴

  收儲商品林 林農更“戀山”

  何 璐 金文蓮

  福建省武夷山市星村鎮朝陽村上坋自然村,秋日的陽光洒向程詩貴家的茶園,綠意盎然。一大早,他就到茶山上指導工人修砌道路,“我要把這裡建成特色旅游景觀。”老程信心滿滿。

  程詩貴修砌茶山道路的錢,來自2016年他家330畝山林被政府收儲后所得的資金。2015年武夷山市出台政策,創新性地開展重點區位商品林收儲,並在九曲溪上游的星村鎮試點,由此,林農手上的“死錢”成了“活錢”。

  自打山被收儲后,程詩貴對茶山上的林木更加精心保護,把茶山打理成了生態茶園。今年7月,一家遼寧客商看中茶山的生態環境,與他達成合作協議:程詩貴以67畝茶山和廠房、民房、廠區等入股,客商投資7000多萬元,共同打造以茶為主題的度假庄園。老程感慨道:“這次我真正感受到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真諦。”

  妻子諶美玲說出了老程“戀山情”的往事:2011年福建省開展全省大造林,一片1056畝的採伐地需造林,老程響應號召,投資70多萬元買下林地造上林子。時值武夷山茶農種茶熱情高漲,他這片林子卻沒種茶樹。有人認為不劃算,老程卻說:“我對山林有感情,山在,林木在,林農的利益就在。”

  如今,武夷山市已完成青山收儲1.4萬畝,這一做法還在全省推廣。“我是既賺了錢,又護了林。”老程高興地說。

  點 睛

  實施生態補償,有效提高了群眾保護生態的積極性。2016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意見》,明確“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提出到2020年,實現森林、草原、濕地、荒漠、海洋、水流、耕地等重點領域和禁止開發區域、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補償全覆蓋。


  《 人民日報 》( 2017年10月14日 09 版)

(責編:仝宗莉、李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產業觀察:“618”平台促銷常態化 消費者購物日趨理性
  預售訂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場滿贈和滿送、跨店津貼、購物返券、滿減打折……今年“618”期間,各平台推出系列優惠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們已經沒有了當年一遍又一遍算優惠,然后定表開搶的熱情,而是選擇了“躺平式”參與。…
証監會發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等五項金融行業標准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王震)據証監會網站消息,近日,証監會發布《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1部分:公告分類及分類標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2部分:定期報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3部分:臨時報告》《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五項金融行業標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証監會介紹,《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標准的實施,通過為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分配統一的編碼,可有效降低編碼轉換和適配工作成本,便於機構間以及結算參與機構內部進行數據查詢、統計、分析、挖掘以及數據共享等工作,進一步促進行業數據標准化,支持行業數據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行業系列標准的制定實施有利於實現証券業內、挂牌公司之間的信息共享,推動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証券信息服務業規范、有序地發展﹔《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的制定,從測試流程、測試方法和測試內容等方面規范了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有效指導各証券期貨業機構開展性能測試工作,提升測試能力,提高測試效率,並基於測試結果客觀評估大數據平台產品性能。…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