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重慶長江索道變“網紅” 外地游客排長隊也要坐

2017年10月23日13:59 | 來源:重慶晨報
小字號
原標題:重慶長江索道變“網紅” 外地游客排長隊也要坐

  長江索道連通渝中和南岸

  原標題:從交通工具變“網紅” 長江索道2016年游客量達320萬人次

  上世紀80年代建成后,長江索道就成了重要的過江交通工具﹔如今,長江索道變成了特色景區和“網紅”,也是游客看重慶的窗口。經過改革,長江索道“華麗麗”地轉身了。

  去年,長江索道的游客量達到了320萬人次。今年同比客流再次增長,10月5日,長江索道單日客流量達到1.9萬人次,創下了歷史日客流新高。

  外地游客排長隊也要坐

  10月20日下午兩點多鐘,並不是上、下班出行高峰,可是在長江索道的門外,依然排起了“長龍”。

  乘客排隊等待乘坐長江索道

  來自河南平頂山的沈小新,這次來重慶已經玩了3天,當天是專程來坐長江索道的。“我們提前做了攻略,長江索道是網友們推薦的必游項目之一”,沈小新說,“來感受一下重慶的特色交通,俯看一下江岸美景。”

  “我是看了電影《瘋狂的石頭》,一直都很期待來坐一次”,湖北石堰的林先生專門“跟著電影游重慶”,高低錯落的城市,過江穿行的索道,都讓他覺得很有意思,排長隊也值得一坐。

  近20歲的的重慶妹子韓佳慶,來長江索道當講解員已經兩年了,游客的熱情和喜愛給了她很大動力。“來長江索道的游客越來越多,還有不少游客和我合影,和長江索道合影”,韓佳慶說,乘坐了長江索道的外地游客,都說非常新奇、有趣,夸贊重慶是一座神奇的立體城市,江景也特別漂亮。

  曾被市民稱為“土飛機”

  重慶市客運索道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孔德蘭

  “以前長江、嘉陵江上各隻有一座橋,就是石板坡長江大橋、牛角嘉陵江大橋,市民主要的出行工具就是公共汽車,以及江上開行的輪渡”,重慶市客運索道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孔德蘭記得,由於過江橋梁少,輪渡又受大雨、大霧、漲水的影響,市民過江出行還是不太方便。

  因此,長江、嘉陵江兩江之上,開始修建過江索道。1982年1月1日,中國第一條城市跨江客運索道——“重慶嘉陵江客運索道”建成試通車。幾年后,1987年10月24日,“重慶長江索道”正式投入運營,索道全長1166米,最大載客量80+1人,單程運行5分鐘,被譽為“萬裡長江第一條空中走廊”。

  兩條索道的開通,不僅方便了市民的出行,還可以欣賞兩岸風景,深受市民的歡迎。孔德蘭說,那時乘坐公交車隻要幾分錢,而長江索道開通時票價要8角錢,但仍然有不少市民出行選擇乘坐索道。

  重慶索道人在長江、嘉陵江上架起的這兩條過江索道,一度在市民中傳為美談,還打趣地稱為“土飛機”。由於不受下雨、大霧和漲水的影響,並且不堵車,能准點到達。長江索道客流量很快攀升,到1989年就突破百萬,達到116.80萬人次。

  經歷改革陣痛轉型成功

  長江索道成了外地游客必游的景點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長江索道曾經面臨客流急劇下滑,並經歷了改革的陣痛,最終“華麗麗”轉型。

  進入上世紀90年代后期,隨著重慶城市結構改變、交通條件改善,兩江上大量橋梁的修建,風靡一時的過江索道客運功能逐漸弱化,重慶索道的光輝歲月歸於暗淡。

  特別是千厮門嘉陵江大橋、東水門長江大橋“兩江大橋”的修建,兩江索道面臨了巨大的困境。其中,重慶嘉陵江索道因與大橋位置沖突,客流急劇下滑,於2011年拆除。2014年東水門長江大橋通車后,開車過江很快,走路也隻需要10來分鐘,越來越少的市民通過長江索道出行。

  孔德蘭說,嘉陵江索道拆除后,長江索道也面臨尷尬,可以說是“背水一戰”。真正的跨江索道為重慶獨有,為了向旅游景區轉變,公司組織管理人員到雲南、泰山、黃山等知名景區索道考察,學習旅游索道管理經驗,為旅游轉型奠定基礎。

  到2013年條件成熟,按3A景區打造,2014年1月1日正式開門迎客,吸引了大量游客。未來,將改善景區軟硬件設施,申報4A景區。如今,長江索道從交通工具成為旅游景區轉型成功,客流量連連創下歷史高峰,還上了“熱搜”,成了“網紅”。央視新聞頻道推出的大型報道《還看今朝》,3次出現長江索道的身影。

  相關新聞>>

  嘉陵江索道有望復建打造凱旋路電梯兩路口大扶梯

  長江索道不僅成為“重慶旅游第一站”,2009年,還被評為重慶市最年輕的文物保護單位。它的“兄弟”嘉陵江索道,也有望復建。

  由於要在原址上修建千厮門嘉陵江大橋,2013年12月23日,在停運兩年零十個月后,嘉陵江索道正式拆除。重慶市客運索道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孔德蘭介紹,嘉陵江索道擬在重慶天地處復建,目前還在做前期工作。

  記者了解到,作為山城特色交通工具,凱旋路電梯、兩路口大扶梯在保証現基本的交通功能前提下,也將適時進行旅游轉型,向旅游景區方向發展。

  凱旋路電梯位於渝中區聯升巷11號,是國內首次將室內電梯用於城市公共交通。凱旋路電梯於1985年1月動工,1986年2月建成投入運行,連接起了上半城與下半城,不再去苦苦爬梯坎。如今,凱旋路電梯增加了12塊浮雕,讓游客感受山城特色的同時,了解山城文化。

  兩路口皇冠大扶梯於1993年2月動工,1996年2月18日建成運營,全長112米,寬1.3米,提升高度52.7米,傾斜度為30度,每秒運行0.75米,全程運行2分30秒,由上、下梯和備用梯共三台扶梯組成。每台最大載客能力為13000人次/小時,是亞洲第二長的一級提升坡地大扶梯,”極限挑戰”真人秀節目和部分電影也曾在此拍攝,成為“網紅”,並登上了很多網帖的重慶游記攻略。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蔣艷 胡杰

(責編:趙爽、李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產業觀察:“618”平台促銷常態化 消費者購物日趨理性
  預售訂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場滿贈和滿送、跨店津貼、購物返券、滿減打折……今年“618”期間,各平台推出系列優惠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們已經沒有了當年一遍又一遍算優惠,然后定表開搶的熱情,而是選擇了“躺平式”參與。…
証監會發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等五項金融行業標准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王震)據証監會網站消息,近日,証監會發布《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1部分:公告分類及分類標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2部分:定期報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3部分:臨時報告》《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五項金融行業標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証監會介紹,《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標准的實施,通過為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分配統一的編碼,可有效降低編碼轉換和適配工作成本,便於機構間以及結算參與機構內部進行數據查詢、統計、分析、挖掘以及數據共享等工作,進一步促進行業數據標准化,支持行業數據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行業系列標准的制定實施有利於實現証券業內、挂牌公司之間的信息共享,推動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証券信息服務業規范、有序地發展﹔《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的制定,從測試流程、測試方法和測試內容等方面規范了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有效指導各証券期貨業機構開展性能測試工作,提升測試能力,提高測試效率,並基於測試結果客觀評估大數據平台產品性能。…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