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中消協發布報告:裝飾裝修消費存七大問題

2017年10月27日14:01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10月27日電 隨著消費者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費意識轉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重視裝飾裝修消費。但是,由於家居家裝行業市場准入門檻低,部分經營者缺乏誠信,服務質量參差不齊,不僅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而且影響行業整體形象。今日,中消協發布裝飾裝修消費投訴情況專題報告,通過對2017年前三個季度裝飾裝修投訴的分析,顯示出裝飾裝修市場存在七大問題。

經營者技術力量不足無力履約。裝飾裝修從設計、選材到施工建設,每一個環節都是一門學問,需要很多專業知識和技術力量。部分裝修公司在設計水平、施工能力、現場管理等方面能力不足,甚至個別裝修公司無資質,野蠻施工,或者層層轉包,引發消費糾紛。

施工質量差致消費者身心財產受損。裝修裝飾質量問題投訴主要有:一是安裝不合格,比如定制櫥櫃固定不牢、門窗框彎曲鬆動﹔二是管線等隱蔽工程鋪設不合格﹔三是牆面、地面不平,瓷磚空鼓、牆面裂縫等。

經營者減省合同內容規避責任。部分裝修公司為了規避責任,沒有採用規范的合同范本,或者在一些關鍵條款中採用模糊語言、約定不明,施工過程中或者結束后曲解合同條款,致使消費者合法權益受損。

經營者擅自增項改項多收費用。部分裝修公司在施工過程中,以增加工程作業量、面積、建材量等理由要求消費者多付費,導致裝修實際價格與合同不符,暗藏后續消費,引發消費者不滿。

裝修材料質量不合格或者不符合約定。裝飾裝修材料的質量不僅關系持久耐用問題,而且可能涉及消費者身心健康。有關材料質量的投訴主要有:一是假冒欺詐,如以非實木冒充實木、以舊抵新等﹔二是質量差,比如異味、色差、裂紋起翹、變形等。

誤導宣傳誘使消費者簽意向協議。家裝公司為招攬客戶,推出套餐、團購價等低價策略吸引消費者,這種裝修模式主要是通過對主輔材料、家具、配飾等產品的整合,根據不同套餐額度提供相應的裝修方案,同時還可以根據消費者個性化的需求進行調整。消費者往往因為輕信促銷信息或貪圖便宜在沒有簽訂正式合同的情況下,就匆忙交意向金、預付款或者定金,當消費者付完費后,裝修設計人員根據上門測量結果出具的裝修預算卻遠遠高於消費者選定的套餐。此時,如果消費者不認可,經營者也不退還消費者所交費用。

經營者不履行送貨安裝或質量保証責任。有的經營者不及時送貨安裝,也有的裝修工程尚在保修期內,但經營者拒絕履行保修義務﹔裝修出現問題后,裝修公司故意拖延或以種種理由不予維修,有的甚至以公司轉讓、變更為由不承擔售后服務責任等。

另據中消協不完全統計,2017年前三季度,全國有關行政管理部門立案查處2762件涉及家裝的違法案件,其中63.7%涉及市場銷售問題,主要是無照經營、假冒侵權和不正當競爭等案件﹔24.9%有關家裝質量問題的案件,主要是“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等﹔11.4%有關虛假宣傳問題,主要包括“促銷活動的廣告和其他宣傳內容不真實、合法、清晰、易懂,使用含糊、易引起誤解的語言、文字、圖片或影像的﹔以保留最終解釋權為由,損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的”等。(付長超)

(責編:王政淇、曹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產業觀察:“618”平台促銷常態化 消費者購物日趨理性
  預售訂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場滿贈和滿送、跨店津貼、購物返券、滿減打折……今年“618”期間,各平台推出系列優惠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們已經沒有了當年一遍又一遍算優惠,然后定表開搶的熱情,而是選擇了“躺平式”參與。…
証監會發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等五項金融行業標准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王震)據証監會網站消息,近日,証監會發布《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1部分:公告分類及分類標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2部分:定期報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3部分:臨時報告》《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五項金融行業標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証監會介紹,《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標准的實施,通過為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分配統一的編碼,可有效降低編碼轉換和適配工作成本,便於機構間以及結算參與機構內部進行數據查詢、統計、分析、挖掘以及數據共享等工作,進一步促進行業數據標准化,支持行業數據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行業系列標准的制定實施有利於實現証券業內、挂牌公司之間的信息共享,推動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証券信息服務業規范、有序地發展﹔《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的制定,從測試流程、測試方法和測試內容等方面規范了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有效指導各証券期貨業機構開展性能測試工作,提升測試能力,提高測試效率,並基於測試結果客觀評估大數據平台產品性能。…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