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我國前三季黃金消費量增長逾15% 首飾銷售回暖

何凡
2017年11月02日15:16 | 來源:新華網
小字號
原標題:我國前三季黃金消費量增長逾15% 首飾銷售回暖

新華網北京11月2日電(何凡)中國黃金協會最新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前三季度,中國黃金實際消費量815.89噸,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5.49%,其中金條銷售保持大幅增長,黃金首飾銷售呈現回暖態勢。同期黃金價格正在企穩,逐步收窄震幅。中國黃金協會稱,這表明黃金作為一種“財富貯藏”手段仍被業內研究機構和市場人士長期看好,越來越多的理財策略已將黃金作為一種重要的選擇。

數據顯示,2017年前三季度,國內累計生產黃金313.089噸,與去年同期相比,減產34.709噸,同比下降9.98%。其中,黃金礦產金完成271.837噸,有色副產金完成41.251噸。另有國外進口原料產金61.893噸,同比增長47.99%,全國累計生產黃金(含進口料)374.981噸,同比下降3.76%。中國黃金、山東黃金、紫金礦業、山東招金等大型黃金企業集團黃金成品金產量和礦產金產量分別佔全國產量(含進口料)的57.68%和40.66%。

2017年前三季度,全國黃金實際消費量815.89噸,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5.49%。其中:黃金首飾503.87噸,同比增長7.44%﹔金條222.07噸,同比增長44.45%﹔金幣17.00噸,同比下降7.81%﹔工業及其他72.95噸,同比增長11.66%。金條銷售繼續保持大幅增長,黃金首飾銷售再次回暖。

國內黃金企業礦石品位下降,黃金價格躑躅不前,使得國內黃金礦山企業盈利空間進一步減小。從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通報以來,各省區先后出台了自然保護區內礦業權清理工作方案,礦山企業面臨的環保壓力空前,部分黃金礦山企業減產或關停整改,山東、江西、福建等重點產金省的黃金產量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2017年前三季度,隨著國內高端消費的持續復蘇及二三線城市消費需求迅速崛起,國內黃金首飾銷售有所回暖,同比增長7.44%。同時,由於投資資金撤離房地產行業,証券市場低位震蕩等因素,實物黃金投資需求大幅上升,黃金金條銷售同比增長44.45%,也驗証了實物黃金投資在民眾儲蓄類型中所佔比重正在提高。

2017年前三季度,國際黃金價格自年初最低的1146.14美元/盎司開盤,隨后開始反彈,並於9月8日達到高點1357.67美元/盎司,前三季度平均價格為1252.21美元/盎司,與去年1255.04美元/盎司基本持平。自2013年4月黃金價格跌破重要支撐位已逾三年,黃金價格正在企穩,逐步收窄震幅。這表明黃金作為一種“財富貯藏”手段仍被業內研究機構和市場人士長期看好,越來越多的理財策略已將黃金作為一種重要的選擇。黃金是信用,是最誠實的資產,久經歷史的檢驗。一次次價格的調整,無非是歷史長河中的浪花。

2017年前三季度上海黃金交易所全部黃金品種累計成交量3.63萬噸,同比下降1.02%,成交額10.03萬億元,同比增長2.82%﹔上海期貨交易所黃金期貨合約累計成交量3.19萬噸,同比下降42.85%,成交額8.88萬億元,同比下降40.47%。

(責編:周星宇(實習生)、仝宗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產業觀察:“618”平台促銷常態化 消費者購物日趨理性
  預售訂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場滿贈和滿送、跨店津貼、購物返券、滿減打折……今年“618”期間,各平台推出系列優惠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們已經沒有了當年一遍又一遍算優惠,然后定表開搶的熱情,而是選擇了“躺平式”參與。…
証監會發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等五項金融行業標准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王震)據証監會網站消息,近日,証監會發布《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1部分:公告分類及分類標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2部分:定期報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3部分:臨時報告》《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五項金融行業標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証監會介紹,《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標准的實施,通過為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分配統一的編碼,可有效降低編碼轉換和適配工作成本,便於機構間以及結算參與機構內部進行數據查詢、統計、分析、挖掘以及數據共享等工作,進一步促進行業數據標准化,支持行業數據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行業系列標准的制定實施有利於實現証券業內、挂牌公司之間的信息共享,推動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証券信息服務業規范、有序地發展﹔《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的制定,從測試流程、測試方法和測試內容等方面規范了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有效指導各証券期貨業機構開展性能測試工作,提升測試能力,提高測試效率,並基於測試結果客觀評估大數據平台產品性能。…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