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促進農業轉型農民增收 臨夏州推進糧改飼改革

楊元忠
2017年11月14日16:41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黨的十九大吹響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前進號角。臨夏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到這一目標關鍵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

臨夏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地區,全州近80%的人口在農村,三分之二的耕地在干旱半干旱地區,旱作農業的發展直接關系脫貧攻堅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近年來,我們在實現全膜雙壟溝播技術適宜地區全覆蓋的基礎上,大力推進糧改飼工作,在全州引發了一場旱作農業的新變革。

促進農業調結構 農民穩增收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多年來,為了解決“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的問題,臨夏人民進行了艱辛探索,付出了艱苦努力。2005年以來,我們大力推廣全膜雙壟溝播旱作農業新技術,有效破解了小旱小災、大旱大災、年年遭災、年年抗旱的被動局面,以全膜雙壟溝播玉米為主的糧播面積迅速擴大,農業生產效益顯著提高。

近年來,破解“豐產不豐收”“谷賤傷農”難題、持續增加農民收入的任務,更加嚴峻地擺在了我們面前。我們按照黨中央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決策部署,結合我州實際,加快糧改飼步伐,創新推廣以玉米全貯、青貯、黃貯等為主的新技術,取得了多方面的重大成果。

——糧改飼的推廣,有力促進了農業結構調整。全膜雙壟溝播旱作農業技術推廣以來,全州玉米種植面積逐年上升,由2004年的40萬畝增加到現在的137萬畝,佔糧食播種面積的69.2%,玉米產量達到50萬噸,佔糧食總產量的62.4%。當前,玉米在全國范圍內呈現出供大於求的態勢,我州玉米種植面積過大,一方面導致種植效益降低,影響群眾收入和種植積極性﹔另一方面造成秸稈大量堆積,既浪費資源、又影響農村環境。同時,隨著我州畜牧養殖業的快速發展,對優質飼草料的需求進入快速增長期,玉米秸稈不能有效利用和優質飼草料不足並存的問題日漸突出。我們在全州大力推廣糧改飼技術,通過調整籽實玉米和飼草玉米的種植比例,對玉米進行全貯、青貯或黃貯,良種良法綜合配套使用,把產量過剩的玉米籽實和廢棄無用的玉米秸稈轉化為優質飼草,既提高了玉米種植效益,又解決了畜牧養殖飼草不足的問題,實現了種養關系的合理調整和動態平衡。從今年9月開始,臨夏市對所有玉米進行了糧改飼,實現青貯或黃貯100%﹔廣河縣八羊溝流域24個村、廣通河流域41個村種植的玉米全部糧改飼,目前全貯或青貯25萬噸,黃貯正在進行中,帶動新建規模養殖場26家,新增規模養殖戶160多戶,新增牛存欄2100多頭、羊存欄5000多隻。

——糧改飼的推廣,有力促進了農民穩定增收。據農業部2016年對部分試點地區的一項調查,糧改飼為農民畝均增收348.3元。從我州實際來看,種植1畝籽實玉米,農戶實際收入約900元﹔種植1畝飼料玉米,農戶實際收入約1300元,每畝增收400元左右。如果用這些飼草料進行畜牧養殖,綜合效益更為可觀。奶牛飼喂青貯玉米后,日均產奶量增加3公斤,年可多產奶700公斤以上,增收1000元以上﹔肉牛飼喂青貯玉米后,日增重提高約0.4公斤,出欄時間縮短30天以上,飼料成本降低900元左右﹔肉羊飼喂青貯玉米后,飼料成本降低40元左右。實踐証明,糧改飼在種植和養殖兩個環節都體現出了明顯的優勢。正因為如此,我們強力推進糧改飼工作,通過政府補貼農機具、發放青貯袋等措施,減少群眾糧改飼的成本。廣河縣買家巷鎮李家寺村秦家灣社奶牛養殖戶馬寶龍就是糧改飼的受惠者之一,他家養殖奶牛8頭,今年通過農機具補貼添置了揉絲粉絲機、全自動打包機,使生產效率和飼草利用率明顯提高,降低了養殖成本,增加了奶產量,預計收入將超過6萬元。

——糧改飼的推廣,有力促進了美麗鄉村建設。以前,農村房前屋后、田間地頭,玉米、小麥等秸稈亂堆亂放十分普遍,用秸稈生火做飯、燒炕取暖、就地焚燒也習以為常,極大影響了農村環境和生態環境,同時也存在巨大的火災隱患。我們加大力度對玉米秸稈等進行青貯氨化和揉絲打包,一方面可以壓縮節省存儲空間15—20倍,延長存儲時間,方便管理使用﹔另一方面直接推動了秸稈等資源的循環利用,秸稈變飼草、飼草成農家肥、農家肥又還田,既減少了大氣污染、化解火災事故、優化生態環境,又降低了化肥使用、改善土壤結構,打造了綠色有機循環的產業鏈,走出了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發展路子,有力助推了美麗鄉村建設。

推廣普及糧改飼 推進農村“三變”改革

科技創新必然帶來產權制度、生產方式和組織形式等方面的深刻變革。隨著糧改飼技術的推廣普及,土地流轉、合作經營、家庭農場等新的生產經營方式在臨夏普遍興起,一批新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相繼發展壯大,為農村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這些探索實踐,對於破解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不高、抵御風險能力不強、農民增收渠道窄、脫貧效果不穩定等突出難題,產生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應。糧改飼工作是立足我州旱作農業發展的現實特征,順應市場規律、符合現代農業發展需求的重要手段,也是臨夏推進農村“三變”改革的現實途徑和有效抓手。

——資源變資產,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糧改飼技術的普遍推廣,需要集中連片種植,機械化收儲,集約化發展,這有利於促進土地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今年,全州推廣種植飼用玉米10萬畝以上,通過土地流轉、訂單種植、發展專業飼草料收儲合作社等措施,讓農民通過土地流轉入股、就近務工掙錢等多種渠道,增加了綜合收入。臨夏縣眾新飼草料公司在當地流轉土地3800畝,與680戶貧困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發展訂單種植7萬畝,有效帶動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廣河縣三甲集鎮白庄頭村村民馬佔虎,把家裡的4畝土地全部流轉給眾誠飼草公司,他和妻子成了公司的產業工人,一年下來,土地流轉收入4000元,兩人工資能掙2萬多。現在,越來越多的農民在土地上算起了增收賬,“土地是命根子,土地也是資源,用活了就是個無價之寶”變成了他們的口頭傳、帶來了真實惠。

——資金變股金,培育壯大龍頭企業。近幾年,我州農業產業化企業如雨后春筍蓬勃興起,但普遍存在規模小、效益低等現象,特別是中小企業貸款難問題突出,資金難題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我們在建立政府金融擔保平台、鼓勵金融機構擴大放貸的同時,引導貧困戶合理使用享受到的產業扶貧貸款,能夠自我發展的就自我發展,自我發展能力不足的,入股到當地龍頭企業享受分紅,並健全了企業與農戶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既助力了企業發展,又促進了農民增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通過土地流轉、農民入股等方式,大力發展“企業+基地+農戶”“企業+合作社+農戶”等多種模式,建立飼用玉米全株商品產銷體系,有力促進了農牧結合、種養加一體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在企業自有養殖場消化青貯飼料的基礎上,通過電商平台和線上線下推銷,不僅銷售給周邊地區,還銷到了西藏、內蒙古、新疆、廣東、福建等地區,進一步拓展了優質品牌飼草的市場,打造了新的產業鏈條。

——農民變股東,激發群眾內生動力。農民群眾是糧改飼工作和農村“三變”改革的參與者和受益者,發動群眾參與是基礎,隻有讓群眾理解掌握政策,才能更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才能順利推進工作。我們通過推廣糧改飼,很多群眾通過資源、資金的入股,成為股東,發展生產、參與生產的主人翁意識和積極性高漲。特別是貧困群眾看到了可以把廢棄秸稈變成飼料增加一部分收入,把土地入股分紅增加一部分收入,同時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務工增加一部分收入,更加堅定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決心。

落實“鄉村振興戰略” 建設美麗新農村

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堅定不移推進糧改飼工作和農村“三變”改革,著力推動各項任務落地見效,促進農業轉型升級、農民穩定增收,加快建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農村。

一是強化規劃引導。立足我州玉米種植面積比較大、畜牧養殖前景好這個基本面,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科學規劃,更加合理地確定縣域種植業和養殖業的產業布局、主導品種、發展重點,宜糧則糧、宜草則草,適宜飼草種植的地方要盡量擴大飼草玉米種植面積,持續優化種植結構。堅持需求導向、市場導向,強化機遇意識、市場意識,既要立足州域內局部市場,遵循客觀規律,辯証看待種養供需和產銷關系﹔又要放眼國內國際大市場,搶抓“一帶一路”戰略機遇,做大做強飼草料、草食畜等產業,著力構建糧草兼顧、農牧結合、種養一體的發展格局。

二是抓實關鍵環節。堅持以糧改飼工作為突破口推進農村“三變”改革,加快確權工作,在繼續做好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農村宅基地使用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林權以及草原確權等工作的同時,認真做好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摸清存量、分清變量、做實確權,為改革推進奠定基礎。著力培養更多的新型經營主體,培育一大批龍頭企業和農民合作社,引進一批對農業農村資源、農產品、農業勞動力依賴度高的企業,鼓勵致富能手、返鄉農民工、大學生、退伍軍人等返鄉下鄉,積極興辦生產型、加工型、商貿型、物流型、鄉村旅游型企業與合作社,為農民入股搭建平台。

三是加快產業化步伐。產業化經營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然要求,也是推進糧改飼工作的重要方法。我們要堅持“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最大限度提升農業生產效益,提高農民綜合收入。培育打造一批飼草料種植加工、規模養殖、畜產品乳制品生產加工等龍頭企業,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在開拓市場、精深加工、配套服務等方面的作用,實現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經營。建立農戶、企業、合作社一體的利益聯結機制,大力推廣土地流轉、訂單種植、訂單養殖等生產模式,讓群眾在產業鏈上分享更多紅利。同時,繼續加強科技創新,加大對玉米秸稈制碳、蘑菇基料、高溫堆肥等新技術的推廣應用,不斷提升秸稈利用的綜合效益,讓全膜雙壟溝播玉米真正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鐵杆庄稼”。(作者為中共臨夏州委書記)

(責編:白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產業觀察:“618”平台促銷常態化 消費者購物日趨理性
  預售訂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場滿贈和滿送、跨店津貼、購物返券、滿減打折……今年“618”期間,各平台推出系列優惠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們已經沒有了當年一遍又一遍算優惠,然后定表開搶的熱情,而是選擇了“躺平式”參與。…
証監會發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等五項金融行業標准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王震)據証監會網站消息,近日,証監會發布《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1部分:公告分類及分類標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2部分:定期報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3部分:臨時報告》《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五項金融行業標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証監會介紹,《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標准的實施,通過為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分配統一的編碼,可有效降低編碼轉換和適配工作成本,便於機構間以及結算參與機構內部進行數據查詢、統計、分析、挖掘以及數據共享等工作,進一步促進行業數據標准化,支持行業數據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行業系列標准的制定實施有利於實現証券業內、挂牌公司之間的信息共享,推動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証券信息服務業規范、有序地發展﹔《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的制定,從測試流程、測試方法和測試內容等方面規范了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有效指導各証券期貨業機構開展性能測試工作,提升測試能力,提高測試效率,並基於測試結果客觀評估大數據平台產品性能。…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