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部委發文鼓勵民營資本進入電信業

2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6部委聯合印發《關於發揮民間投資作用 推進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旨在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引導民營制造業企業轉型升級,加快制造強國建設。為破解制約民間投資的體制機制障礙,《指導意見》針對性地提出了四項原則、八項任務以及五項保障。
發揮民企制造業主力軍作用
“從三季度的數據來看,國有控股的投資大概是11%,民間投資增速隻有6%。民間投資不夠活躍。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應該佔了企業總數的九成,解決了大量的就業問題,民間投資一定要跟上。”交通銀行發展研究部副總經理周昆平對南方日報記者表示。
針對近年來制造業的民間投資增速放緩、活力不強的局面,《指導意見》提出圍繞《中國制造2025》,通過一系列措施和保障,破解制約民間投資的體制機制障礙,發揮民營企業在制造業領域主力軍和突擊隊的作用,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培育壯大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產能,促進制造業向高端、智能、綠色、服務方向發展。
《指導意見》提出了四項原則:市場主導、問題導向、協同推進、公平共享。
市場主導的原則指出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規劃引導和政策支持作用,形成有利於民營企業發展、促進民間投資的體制機制和政策環境。周昆平表示,市場主導實際上就是說,不能再“拉郎配”,要培育有市場潛力的那些企業。比如那些落后產能的企業,它本身就要被淘汰掉了,再去支持它是肯定不行的。所以就要培育高端、智能、綠色的產業。
對於問題導向,他表示,現在中國的民間對制造業的投資出現的問題就是產業比較低端,但是升級改造的動力不足、成本太高,包括金融、政策支持不夠,因房地產等因素導致的成本抬升等問題制約,“那麼下一步就要有一系列針對性的舉措來改善這種局面,所以原則中也提出了協同推進。”
《指導意見》指出,堅持公平共享的原則,推進產業政策由選擇性向功能性轉變,形成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促使各類市場主體平等有效地獲取政策信息並受益。
支持民企參與軍民兩用技術攻關
從民營企業反映強烈、制約民間投資、影響提質增效升級的突出問題出發,《指導意見》提出了八項提升民營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主要任務,鼓勵支持制造業民營企業提升創新發展能力、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水平、工業基礎能力和質量品牌水平,推動綠色制造升級、產業結構布局優化、服務化轉型以及國際化發展,指出了民營企業轉型升級的方向任務和工作措施。
“八大任務的針對性還是很強的,基本上涵蓋了所有的方面。”周昆平說。
在提升創新發展能力方面,《指導意見》指出,鼓勵參與制造業創新體系建設、參與承擔標志性項目任務、完善產學研合作機制等。“完善產學研機制實際上對於提升創新能力大有裨益,也指出了當前的問題所在。現在產學研的結合是不充分的,學校、研究機構的科研成果並不能有效地轉換為生產力。”周昆平說。
提升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水平方面,要建設開放型生產體系、鼓勵參與智能制造工程、鼓勵參與研發制造關鍵短板裝備以及鼓勵民營資本進入電信業,深入推進提速降費,探索建設工業互聯網。
參與工業基礎能力提升任務方面,要實施“一攬子”突破行動,圍繞重點領域整機發展需要,聚焦工業基礎領域亟待解決的重點難點和“卡脖子”問題,公開招標遴選一批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制定實施方案。支持民營企業參與軍民兩用技術聯合攻關,支持軍民技術相互有效利用,促進軍民融合發展。
“支持民營企業參與軍民兩用技術的研發是一個很大的開放,過去我們看到軍用技術確實很頂尖,但對於實體經濟的發展並不能帶來太多價值。實際上,我們在下一步的發展中,逐步開放這個領域,對於創新驅動與升級來說是很有意義的。”周昆平說。
對於優化產業結構布局,《指導意見》提出,要加強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和分省市指南的宣傳引導,及時發布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成果及趨勢﹔編制發布重點產業技術改造投資指南,細化對民營企業和社會資本的引導,優化投資結構。
此外還提出支持民營企業戰略合作與兼並重組,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動重點領域投資主體多元化。引導中小企業通過專業分工、服務外包、訂單生產等方式,與國有大企業建立協同創新、合作共贏的協作關系。
加大財稅支持力度
為保障各項工作任務落實到位,《指導意見》提出了五個方面的保障措施,包括改善制度供給,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健全人才激勵體系,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加大財稅支持力度以及創新金融支持方式,全方位提升對民營企業的服務水平,推動形成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促進制造業民營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改善制度供給,優化市場環境。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精簡和優化行政審批﹔深入推進落實投融資體制改革﹔推進企業減負工作﹔制定完善《中國制造2025》配套政策,細化落實更符合民營企業特點和需求的政策措施。
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提高服務質量水平,提出要加快行業信息平台建設、完善技術創新服務平台、打造制造業企業互聯網“雙創”平台、完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完善投融資服務平台、完善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台。
健全人才激勵體系,提升企業管理水平,提出大力倡導企業家精神,培育一批專注實業、精於主業、勇於創新的企業家隊伍。
加大財稅支持力度,發揮引導帶動作用。提出要發揮工業轉型升級(中國制造2025)資金作用,重點支持制造業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發展,為民營企業轉型升級提供產業支撐。創新資金使用方式,支持戰略性、基礎性、公益性領域的技術改造,制定企業技術改造年度導向計劃。
此外,還提出鼓勵各地引導民營企業加大對技術改造的投入力度,以及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出台合同范本,引導民間投資參與制造業重大項目建設。
“改善制度供給是一個基礎,隻有清除制度障礙,其他的措施才能真正落實到位。綜合來看,這些保障措施也都是針對當前民間投資對制造業的投資存在的問題而提出的。”周昆平說。
南方日報駐京記者 王騰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產業觀察:“618”平台促銷常態化 消費者購物日趨理性
- 預售訂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場滿贈和滿送、跨店津貼、購物返券、滿減打折……今年“618”期間,各平台推出系列優惠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們已經沒有了當年一遍又一遍算優惠,然后定表開搶的熱情,而是選擇了“躺平式”參與。…
- 証監會發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等五項金融行業標准
-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王震)據証監會網站消息,近日,証監會發布《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1部分:公告分類及分類標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2部分:定期報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3部分:臨時報告》《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五項金融行業標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証監會介紹,《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標准的實施,通過為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分配統一的編碼,可有效降低編碼轉換和適配工作成本,便於機構間以及結算參與機構內部進行數據查詢、統計、分析、挖掘以及數據共享等工作,進一步促進行業數據標准化,支持行業數據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行業系列標准的制定實施有利於實現証券業內、挂牌公司之間的信息共享,推動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証券信息服務業規范、有序地發展﹔《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的制定,從測試流程、測試方法和測試內容等方面規范了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有效指導各証券期貨業機構開展性能測試工作,提升測試能力,提高測試效率,並基於測試結果客觀評估大數據平台產品性能。…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