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知名企業頻曝造假日本制造墜下神壇?

王騰騰
2017年11月25日09:28 | 來源:南方日報
小字號

23日,日本有色金屬巨頭三菱綜合材料株式會社發布公告,承認其子公司三菱電線工業和三菱伸銅存在篡改產品數據的造假行為,受影響企業達到258家。在此之前,日產汽車、神戶制鋼、三菱汽車、鈴木汽車等日本著名制造業企業接連曝出造假事件。分析認為這一系列制假事件的背后,是日本企業家精神日漸消沉。這也使得日本制造的信譽受到質疑。

日企花樣造假事件遭曝光

三菱材料是日本有色金屬巨頭,1990年由三菱金屬和三菱礦業重組而成。2016財年營業收入達1.3040萬億日元,純利潤283億日元,員工人數達2.5萬人。

23日發布的公告指出,三菱電線箕島制作所2015年4月至2017年9月間生產的橡膠密封圈被發現篡改數據,數量達到約2.7億個,涉及229家客戶。其中,航空航天類客戶為70家。該產品廣泛用於汽車、艦船、飛機引擎等設備。不合格產品涉及日本自衛隊的艦船和飛機引擎。

三菱伸銅若鬆制作所2016年10月18日至2017年10月17日間生產的銅制品存在數據篡改,問題銅制品達到879噸,涉及29家客戶。該材料主要應用於汽車行業,三菱伸銅對最重要的強度數據進行了篡改。

三菱電線和三菱伸銅早在今年10月就發現了問題,卻遲遲沒有對外公布,這遭到外界強烈批評。

此外,三菱綜合材料旗下子公司三菱鋁材也被曝出數據造假。但該公司表示,已經向所有客戶確認過產品質量安全,並未透露更多信息。

在三菱綜合材料株式會社曝出造假丑聞之前,神戶制鋼的造假丑聞也是風波未平。10月8日,神戶制鋼所發表聲明稱,旗下3家工廠和1家子公司長期篡改部分鋁、銅制品出廠數據,冒充達標產品出售。過去一年中,涉嫌造假的產品包括鋁制品約1.93萬噸、銅制品約2200噸、銅鑄件約1.94萬件。

神戶制鋼為日本第三大鋼鐵企業,主要生產汽車材料、電子材料、焊接材料、壓縮機、工程機械等,使用其產品的企業包括三菱重工、豐田汽車、東海旅客鐵道公司等。受到牽連的企業有200多家。

9月,日本汽車三巨頭之一的日產汽車公司承認,其在成車出廠檢驗環節中,大量使用無資質人員敷衍出廠檢驗手續。

10月27日,斯巴魯承認,公司下屬兩家工廠使用無資質檢驗員“糊弄”新車出廠前的整車檢查,此行為已成“常態化”,持續約30年。

高田公司則被曝隱瞞安全氣囊質量缺陷,被美國媒體稱為“有史以來最惡劣汽車安全丑聞”,於6月申請破產。

盲目追求利潤質管體系受質疑

在這些案例中不難看出,造假企業多是在質量管控方面出現了問題。有分析人士指出,數據造假在日本有色金屬行業內部有擴大化風險。

“提到日本的制造業,以前大家會認為其有精益求精、工匠精神、負責認真等特點,這也成就了日本制造業強國的地位。”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對南方日報記者說。

他認為,也正是這種固有的印象,讓日本制造獲得了消費者信任,讓日本制造業獲取了信任產生的紅利,也節省了消費者的時間成本,但是卻可能讓企業滋生出一種“敷衍”的造假行為,“這種行為日積月累將會對日本的制造業帶來嚴重的影響。”

分析認為,近年來大量日本企業紛紛轉向突出強調股東利益的歐美經營模式。企業管理者更加關注各種短期財務報表,千方百計地追求利潤上升。

其次,日本企業用工體制轉型瓦解了企業質量推進的基礎動力。

對於勞動力缺乏對日本制造業帶來的影響,白明表示,影響確實是有,但對於企業造假行為頻發來說,並不是一個直接的誘因,“勞動力的素質確實可能會影響到企業在質量管控方面的實際效果,但是一個合格的企業,制度以及責任的約束還是最有用的,勞動力的短缺問題不是借口。”

此外,相關丑聞背后還有更深層次的社會成因,即過去支撐日本制造業不斷改善、走向強盛的社會根基已基本瓦解。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在日本蓬勃興起的企業家精神已日漸消沉,曾經領先世界的日本制造業生產方式也早已落伍於時代,日本整體基礎研究水平不斷下降,各種人才轉向短缺。

《日本經濟新聞》也在題為《“日本制造”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的評論中,反思走向世界的日本生產經驗和模式存在極限。該報的另一篇文章則表示,社會對企業丑聞的態度越來越嚴苛,一個丑聞不但關系到企業自身的存亡,還會讓不知道產品有問題而採用的客戶企業失去信譽。日本制造業一向引以為豪的企業自律、自淨、自我糾偏能力正在受到嚴峻考驗。

南方日報駐京記者 王騰騰

(責編:李棟、趙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產業觀察:“618”平台促銷常態化 消費者購物日趨理性
  預售訂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場滿贈和滿送、跨店津貼、購物返券、滿減打折……今年“618”期間,各平台推出系列優惠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們已經沒有了當年一遍又一遍算優惠,然后定表開搶的熱情,而是選擇了“躺平式”參與。…
証監會發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等五項金融行業標准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王震)據証監會網站消息,近日,証監會發布《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1部分:公告分類及分類標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2部分:定期報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3部分:臨時報告》《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五項金融行業標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証監會介紹,《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標准的實施,通過為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分配統一的編碼,可有效降低編碼轉換和適配工作成本,便於機構間以及結算參與機構內部進行數據查詢、統計、分析、挖掘以及數據共享等工作,進一步促進行業數據標准化,支持行業數據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行業系列標准的制定實施有利於實現証券業內、挂牌公司之間的信息共享,推動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証券信息服務業規范、有序地發展﹔《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的制定,從測試流程、測試方法和測試內容等方面規范了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有效指導各証券期貨業機構開展性能測試工作,提升測試能力,提高測試效率,並基於測試結果客觀評估大數據平台產品性能。…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