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話費挖“坑” 投訴難比亂扣費更可惡

你真要遇到問題,想要投訴,很難碰到“活人”,遇到的基本都是“機械應答”,讓你耗盡精力,最終沒了脾氣。
舊號碼莫名其妙被“低消”近一年,新號碼尚未使用就被迫數次交費。歷時一個月,溝通十余次,不但投訴無果,而且交費記錄離奇“失蹤”……若非親身經歷,很難想象在呼和浩特,中國聯通合作營業廳的手機扣費亂象如此驚人。媒體調查發現,合作營業廳“低消”等貓膩行為絕非個案,消費者在維權過程中極易接連掉“坑”。(新華社11月27日)
這名記者經歷的消費亂象,很具有典型性。在完全不知覺中,被人在后台將最低消費額調整了,即便號碼一直不用,每月也必須扣掉215元話費。這已經足夠讓人鬧心了,想不到的是,聽從工作人員“建議”,辦個新卡又被“坑”。從發現被“低消”疑團開始,一周左右時間,充入了580元話費,而因被“低消”導致的多扣費卻分文未退,這真是故事中才有的。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市場中出現一點消費亂象,是市場經濟固有的缺陷。可當這種消費亂象發生在一家大企業、大品牌身上,而且找不到任何救濟之道時,這正說明出現了大問題。現在的情況正是如此,人們根本想不到,這種消費亂象竟然發生在聯通這樣的“大塊頭”身上,而且按照提示進行投訴時,卻又碰到了種種“彈簧門”。
這位記者自被發現“低消”起,就踏上了維權的漫漫征程。近一個月來,與聯通工作人員溝通了十余次,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實在不給解決,可以投訴到中國聯通總部。”在一位聯通工作人員的“指點”下,記者撥通了中國聯通總部的投訴電話,結果又遭遇到了踢皮球,投訴被總部客服人員轉至聯通內蒙古分公司,內蒙古分公司又將投訴轉回呼和浩特分公司。繞了一圈,留下印象的只是客服人員的甜美聲音。
不知道這位記者在投訴時,有沒有“暴露”自己的記者身份?其實,透露身份有時有用,有時沒用。當一種消費亂象普遍存在,特別是成為一種潛規則,變成“生財有道”時,即便表明了自己的記者身份也未必有用。一般而言,像這種投訴,都會繞來繞去,“無枝可依”,根本就不會呈送到能夠拍板的明白人那裡,根本就不會得到應有的重視。
這恐怕就是當前的投訴現狀。現在大凡一個商家,說起來都重視消費者投訴,很多大商家還建立了專職部門,構建了一套漂亮的流程。可在事實上,真要有訴求時,通過這種程序基本會給自己添堵。過去講政府部門會打太極,其實現在政府部門作風已經大大改善了,“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狀況大大改變,現在真正會打太極的,是一些商家,乃至一些貼著現代化標簽的大商家。包括一些電商平台,你真要遇到問題,想要投訴,很難碰到“活人”,遇到的基本都是“機械應答”,讓你耗盡精力,最終沒了脾氣。
很多商家奉行的推、拖、卸“三字訣”,由此導致的投訴難比消費亂象還要可惡,這種投訴難與消費亂象一體兩面。面對消費亂象,問題常常說成是“下面的事”,是“偶然的事”,但事實上,高層對此心知膽明,有的視而不見,有的聽之任之,有的提供條件。放任投訴難,其實就是為消費亂象變相提供“保護傘”。如果一家企業真以消費者之心為心,真對消費亂象零容忍,又怎麼可能任由投訴難存在?
一切消費亂象背后都有投訴難。這位記者親歷的手機扣費亂象,連續遭遇的三大“坑”,並不是“別人家的故事”。很多人都曾有親身遭遇,也曾進行投訴,也都碰到了“態度很好,然而無用”。這也提醒有關方面,在維護市場秩序時,必須把重點放在投訴機制的建立與作用發揮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產業觀察:“618”平台促銷常態化 消費者購物日趨理性
- 預售訂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場滿贈和滿送、跨店津貼、購物返券、滿減打折……今年“618”期間,各平台推出系列優惠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們已經沒有了當年一遍又一遍算優惠,然后定表開搶的熱情,而是選擇了“躺平式”參與。…
- 証監會發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等五項金融行業標准
-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王震)據証監會網站消息,近日,証監會發布《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1部分:公告分類及分類標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2部分:定期報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3部分:臨時報告》《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五項金融行業標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証監會介紹,《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標准的實施,通過為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分配統一的編碼,可有效降低編碼轉換和適配工作成本,便於機構間以及結算參與機構內部進行數據查詢、統計、分析、挖掘以及數據共享等工作,進一步促進行業數據標准化,支持行業數據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行業系列標准的制定實施有利於實現証券業內、挂牌公司之間的信息共享,推動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証券信息服務業規范、有序地發展﹔《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的制定,從測試流程、測試方法和測試內容等方面規范了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有效指導各証券期貨業機構開展性能測試工作,提升測試能力,提高測試效率,並基於測試結果客觀評估大數據平台產品性能。…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