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售銀行卡明碼標價 收購、出售形成完整利益鏈

“銀行卡套餐”網上叫價最低500元/套 收集身份証、銀行卡已形成一條龍
“長期銷售各大銀行卡,整套包括儲蓄卡、身份証、網銀U盾、手機卡,可用於轉賬、匯款、洗錢、送禮、逃稅、賄賂等。”如此明目張膽的“廣告”,不時充斥在各類論壇和社交媒體中。
資料圖:銀行卡等各類卡。吳彬 攝
《証券日報》記者近日調查發現,任何人隻要花上500元-1500元,就能在網上買到用陌生人証件新開戶的銀行卡、身份証原件、網銀U盾、銀行卡綁定的手機卡等一系列卡片和証件,身份証、銀行卡從收購到開戶,最后到出售使用,已形成一條完整的利益鏈。盡管各大銀行、監管部門等一直都在整治銀行卡非法買賣,但這種行為仍然沒有絕跡。
網售銀行卡明碼標價
根據“卡販子”發布的廣告信息,《証券日報》記者近日加了幾名自稱“售銀行卡”的社交賬號,當通過驗証表達購買需求后,均收到了類似的回復:各行的銀行卡均帶開戶二代身份証、密碼條、網銀U盾、開戶綁定預留的手機號碼卡(已實名)、借記卡/儲蓄卡。根據多個“卡販子”的介紹,一套銀行卡的售價在500元-1500元不等,不同銀行的銀行卡價位差異不大,部分賣家表示,國有大行的銀行卡比股份制銀行的銀行卡每套貴50元-100元。
一個網名為“銀行卡。儲蓄卡”的“卡販子”告訴本報記者,他手裡的卡都是成套的,其中浦發銀行700元、光大銀行700元、中信銀行700元、民生銀行700元、招商銀行700元、工行銀行800元、中國銀行800元、建行銀行800元、農業銀行800元,購買人還可以任意選擇開戶卡主的性別和開戶地。經過本報記者砍價,對方表示最低可以550元成交,且貨到驗貨付款,郵費自理。
另一個網名為“卡”的“卡販子”則告訴記者,一套銀行卡售價1200元,不區分銀行,量大可以打折。
《証券日報》記者聯系多位“卡販子”,最貴的售價為1500元/套。根據這些“卡販子”的介紹,售價的區別來自分銷等級的不同,拿貨價不同。
當本報記者向這些“卡販子”表示怕二代身份証的本人自己去注銷,要考慮是否購買時,網名為“卡”的“卡販子”表示,“我賣出去那麼多,至今沒有客戶反映被原戶主發現並挂失的。”同時,他還告訴《証券日報》記者,“原二代身份証戶主自己手持一張丟失后補辦的身份証后,是不會想到自己之前丟失的身份証已在他人手上並被拿去開戶的。如果您實在擔心這個風險,一套卡用個一年半載再換新卡就可以,之后再買卡給您優惠。”
根據《銀行卡業務管理辦法》規定,銀行卡及其賬戶隻限經發卡銀行批准的持卡人本人使用,不得出租和轉借。買賣銀行卡過程中可能會伴隨非法持有大量銀行卡、買賣居民身份証等違法行為,涉嫌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和買賣居民身份証罪。《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加強支付結算管理防范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有關事項的通知》也規定,經設區的市級及以上公安機關認定的出租、出借、出售、購買銀行賬戶(含銀行卡)的,5年內暫停其非櫃面業務,3年內不得新開賬戶,並將信息移送“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向社會公布。
也就是說,不管是買卡還是賣卡均涉嫌違法。在《証券日報》記者向“卡販子”咨詢時,也被問到購卡用途。同時,這些“卡販子”均表示,“買卡人用途不一、五花八門,受賄、洗錢、為網店炒信用、小企業逃稅、電信詐騙等用途最為常見”。
銀行卡來源五花八門
這些被非法買賣的銀行卡究竟從何而來?《証券日報》記者近日聯系的幾名“卡販子”表示,卡片來源有兩種:一是通過獲取遺失或被盜的公民個人信息和身份証件,前往銀行辦理銀行卡﹔二是以每張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的價格收購他人閑置不用的銀行卡。
多數“卡販子”不會去依靠“撿身份証辦卡”這種需要運氣的方式“囤貨”。據本報記者了解,有專門的公司會前往人流密集區以每張30元-50元的價格,收購他人遺失的身份証,然后再以每張100元以上的價格出售﹔還有一部分身份証是從“黑市”買來的,這些“卡販子”所說的黑市就是小偷偷來的錢包裡邊有身份証件然后出售。
直接低成本購買銀行卡則是另一種常見的方式。有的持卡人風險意識不強,會用自己的身份証到銀行辦卡,然后把自己的銀行卡和身份証一起賣出,再以身份証遺失為借口,重新申領新的身份証,再辦卡出售,如此循環來獲利。據某位“卡販子”介紹,他有一個客戶是一名在校大學生,曾多次組織舍友同學辦卡賣卡,以獲得生活費、零花錢,每套售價200元。另有多個“卡販子”表示,還有很多卡是從郊區、農村收來的,持卡人的風險意識不強。
對於不是用戶本人能否辦理新銀行卡的問題,《証券日報》記者還咨詢了部分銀行網點的櫃員,北京市某國有大行的櫃員表示:“我行新開戶是需要用戶本人到場的,一方面,但由於有的身份証有效期較長,辦理時客戶本人相貌和身份証上的的確會有不同,一般隻有實在不能確認是同一個人時,才會按照規定要求客戶出具駕照等其他輔助資料﹔另一方面,現在的身份証挂失補辦后並不注銷,如果有人持已被挂失的身份証去銀行辦卡,銀行是無法知道的。”
有專家認為,當前,泄露個人信息的風險無處不在,依靠個人努力來規避網上非法買賣行為遠遠不夠,銀行也需要在管理過程中,對於“人証一致”加強審查,杜絕通過盜用他人身份証也可以順利辦理銀行卡的現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產業觀察:“618”平台促銷常態化 消費者購物日趨理性
- 預售訂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場滿贈和滿送、跨店津貼、購物返券、滿減打折……今年“618”期間,各平台推出系列優惠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們已經沒有了當年一遍又一遍算優惠,然后定表開搶的熱情,而是選擇了“躺平式”參與。…
- 証監會發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等五項金融行業標准
-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王震)據証監會網站消息,近日,証監會發布《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1部分:公告分類及分類標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2部分:定期報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3部分:臨時報告》《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五項金融行業標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証監會介紹,《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標准的實施,通過為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分配統一的編碼,可有效降低編碼轉換和適配工作成本,便於機構間以及結算參與機構內部進行數據查詢、統計、分析、挖掘以及數據共享等工作,進一步促進行業數據標准化,支持行業數據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行業系列標准的制定實施有利於實現証券業內、挂牌公司之間的信息共享,推動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証券信息服務業規范、有序地發展﹔《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的制定,從測試流程、測試方法和測試內容等方面規范了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有效指導各証券期貨業機構開展性能測試工作,提升測試能力,提高測試效率,並基於測試結果客觀評估大數據平台產品性能。…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