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Canton”到“Guangzhou” 道不盡廣州兩千多年變遷史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何有貴
在公元前214年,有成千上萬個工匠、挑夫在中國南方浩瀚的南海邊上艱辛勞作。他們在當時的禺山和番山一帶修建一座工程。這座工程僅僅有0.4平方公裡,嚴格來說,這不是一座城,僅僅算是一個防御工事,指揮建設的人叫做任囂。任囂絕對沒有想到,自己在創造著歷史。因為從這一刻開始,這座被后人稱為“任囂城”的工程在長達2200多年的歷史中,逐步發展為珠三角區域的中心。她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被西方稱為“Canton”,現在她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廣州”。
從“南下干部第一人”說起
1949年9月29日,新中國成立前夕,毛主席曾問過准備前往廣東主持工作的曾山同志:“你知道趙佗這個人嗎?”曾山回答不知。毛主席微笑著說:“不知道趙佗是不行的!……他可是中國歷史上的南下干部第一人哦!”毛主席所說的中國歷史上的“南下干部第一人”,就是真正締造了廣州城的趙佗。
“任囂城”不大,僅僅有0.4平方公裡,相當於現在的人民公園大小,所以“任囂城”談不上是一座城。但是從病重的任囂手上接過“任囂城”的趙佗,是建城的能手。他把“任囂城”擴展為周長十多裡的番禺城,並建立了南越國。應該說南越國的93年,是將屬於“南蠻”的嶺南大地納入中原文化體系的93年,是將南粵納入中原政治框架的93年,讓南粵從原始部落狀態直接步入了封建社會秩序,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
讓廣州城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還要提及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宋朝的廣州經略使程師孟。在這位程師孟手上,廣州城建成了“西城”。宋神宗十分信任程師孟,不但批准廣州擴城建設,而且派熟悉修城的官員張節愛帶著中原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來到廣州,協助廣州建城。從1044年至1208年,經過多年的努力,廣州的子城、東城、西城先后建成,歷史上稱之為“宋三城”。廣州城的規模因此一下擴展了4倍。
廣州的老城在明朝基本定型。在朱元璋打下江山的10年后,也就是1380年,廣州永嘉候朱亮祖把“宋三城”合並為一城,把北部的城牆延伸到越秀山麓,而且在城牆的最高處——越秀山的小蟠龍岡上修筑了鎮海樓。新牆建成后,周長達21裡,這就是廣州的“老城”。
廣州的城牆修建史值得一提。這就要先提到廣州市一醫院,其前身是建於1899年的城西方便所。2014年,廣州市考古人員在這裡發現了包括近現代、民國、清、明、兩宋及唐末五代時期的堆積層,更發現了目前廣州保存最為完好的宋、明城牆。這第一次証實了“宋三城”北城牆的確切位置。
在明朝以及之前,廣州人一直在周長11多公裡的城牆內活動。到了清朝,由於人口的增加,廣州人的活動范圍開始越過城牆。於是,廣州相繼有了西城門外的西關和東城門外的東山。在上世紀初,西關的富裕、東山的貴氣,讓廣州從此流傳起了“西關小姐、東山少爺”之說。
一座城與一條江的故事
談廣州的發展歷史,繞不開珠江。
珠江是廣州的母親河,其名源自南宋學者方信孺講的一個故事:相傳兩千多年前,南越王趙佗有一顆鎮國之珠——陽燧寶珠,喜愛之極,從不輕易給人看。多年后,一個波斯商人來到廣州,費盡周折得到此寶珠。商人怕夜長夢多,在得到寶珠的當晚就離開廣州。上了船的商人禁不住拿出寶珠放在手心觀賞,突然狂風大作,一道白光從他掌心沖起,如箭般射入江中。
從此以后,江水更加明靜。這顆明珠化成了一顆通體圓潤、光滑如鏡的石頭露出水面,人們把這塊石頭叫做“海珠石”。對於這顆寶珠所在的江面,人們給她起了一個美麗的名字:珠江。
中國第三大水系——珠江,養育了嶺南兒女,也與廣州這座古老而現代的城市共進退。兩千年前,珠江北岸延伸到現在的中山四路一帶,河面足足有2000米之寬(現在珠江河面最窄處僅僅170米)。珠江岸線不斷南移,廣州的繁華景地隨著珠江岸線也在不斷更迭著。
在秦漢時期,作為造船基地的中山路一帶是廣州最繁華地帶。到了唐代,現在的海珠中路一帶則是廣州外貿的重要碼頭——西澳碼頭的所在地,足足有十多萬外商聚集在這裡,形成了中國最早的“特區”——蕃坊。到了明代,廣州的新南城沿珠江北岸筑起。到了清代,廣州又在珠江新沖積河灘上筑雞翼城,街道沿江岸布局,小巷直通江邊,稱為“水巷”。之后,在西關平原興起了大片紡織工場、住宅和商業區。這些建筑物皆沿珠江干支流布局,尤以清乾隆年間在西濠口開辟的十三行街為重要。到了清末,廣州的重心再次南移到長堤一帶,近代中國最早的中西醫院博濟醫院、開啟了中國百貨業大門的大新公司(今南方大廈)等等相繼在岸邊聳立。
在珠江逐漸變窄、廣州城逐步變大的過程中,原來位於浩瀚江心中的海珠石,在1931年融入河岸,成為廣州城的一部分。曾讓廣州市自豪的愛群大廈,正是在填埋海珠石的新填地上建立起來的。商業殷盛,橋梁臥波,珠江繼續引領著全城景觀。
除了城市建設,廣州鐵路的鋪設也與珠江有關。清末民初,廣州修建的三條鐵路干線都以珠江為軸。
廣三鐵路於1901年12月動工,1903年10月5日竣工,是中國最早的復線鐵路,也是廣州第一條鐵路。廣三鐵路的起點是芳村的石圍塘,就在珠江邊上。
粵漢鐵路是廣州第二條動工的鐵路線,1936年9月1日正式通車。粵漢鐵路由廣州黃沙至湖北武昌。黃沙車站在哪裡?也在珠江邊。
廣九鐵路由廣州大沙頭延伸到香港九龍紅磡,全長183公裡。1911年10月8日,廣州至深圳的鐵路通車。大沙頭車站也是位於珠江邊上。
一千多年來,一直都是國家重要外貿基地的廣州,深深地依賴著珠江的水運。千年商都的發展歷史,就是資源向珠江聚集、財富向珠江聚集、道路向珠江聚集、人員向珠江聚集、建筑向珠江聚集、城市活力向珠江聚集的歷史。
“Canton”:財富的象征
珠江邊上的輝煌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在長達一個世紀的時間裡,廣州在珠江邊上的十三行一帶絕對是全球商賈最關注的地區之一。正因為這段歷史,當時的西方的文獻上都把“廣州”稱為“Canton”。
最早來到廣州的外國人是16世紀的葡萄牙人。因此,西方文獻上最早提到了Canton一詞的文獻,是一本由瑞典人著述、主要記述澳門以及葡萄牙人在中國情況的《早期澳門史》。嚴格意義上說,“Canton”就是當時西方人對廣東省省城也就是廣州的稱呼。
歷史上,廣州一直是中國重要的貿易港口。直到1757年,一個偶然的事件讓乾隆爺下了一道諭旨:“……將來止許在廣東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寧波,如或再來,必令原船返棹至廣,不准入浙江海口。”這就是廣州“一口通商”的開始。
從1757年到1840年鴉片戰爭長達近一個世紀的時間裡,中國與西方所發生的關系主要在廣州。這段時間由西方人所出版有關中國著作、文章等反映的內容基本上是當時廣州的情況。由於當時的廣州貿易發達,所以Canton在歷史上,就成為“世界貿易中心”的代名詞。西方人對廣州的了解,就相當於對中國的了解。
廣州在世界上影響之大,可以從國外許多地名取名為“Canton”略見一斑。在西方有很多名為Canton的地名,如瑞士的一個小鎮叫做“廣州”(Canton)。在美國,至少有7個地方地名叫做“廣州”(Canton):比如早在1650年,美國波士頓的南郊區就用“Canton”命名,它是美國早期工業中心之一﹔1825年,美國伊利諾伊州中西部也建了一個“廣州城”,它是美國中西部最大的農具制造中心之一。
如果你稍微留意,現在的廣州仍然有“Canton”的印記,譬如粵語的英文叫“Cantonese”,廣州大廈叫“Hotel Canton”,廣交會叫“Canton Fair”。
新地標 新廣州
從鎮海樓向南,沿著中山紀念碑、中山紀念堂,再穿過起義路向南,直到1953年建成的海珠廣場,廣州用了近千年的歷史形成了這條老中軸線。接下來,廣州又用了短短30年的時間,打造了一條新的中軸線。
1984年7月3日是一個重要的日子,這一天廣州軍區空軍向廣州市人民政府舉行了天河機場的交接儀式。這一刻,也標志著廣州城開始了大踏步東擴。為了迎接新中國成立后廣州舉行的第一次全國性運動會——第六次全運會,廣州計劃要在一直廢棄的舊天河機場上建設一個運動會的主會場。
要在被30多家單位用來作為倉庫、養雞場、林場的一片土地上建設一個大型的運動場以及配套設施,那要怎麼規劃?1984年2月,廣州市籌建天河體育中心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陳金城做了一番描繪:天河體育中心一帶將要被叫做“天河城”,那裡將被建設成為一個令人神往、令人樂而忘返的地方。“天河城”坐落在當時的天河機場上,方圓250萬平方米。整座城區由商業、旅游、娛樂、體育四大中心組成。當時市區的馬路正向天河區擴展,與當時的第三海珠橋(即廣州大橋)連接的廣州大道將貫穿天河區的南北﹔東西走向的天河路經擴寬后也會與東風東路接通。
這位負責人描繪的“願景”,在隨后的年月裡很快成為現實。而且,這一現實還在飛速發展,氣象格局更加恢宏。30年后,在與天河體育中心向南相隔3千米的地方,亞洲第一高的廣州塔矗立在江邊。在這兩者之間,建起一座綠化面積20萬平方米、步行木棧道2公裡長、浮島湖超過1.5萬平方米的廣州市民廣場,它還有一個名字——廣州新客廳。
站在600多米高的小蠻腰頂端一路向北望去,視線掠過海心沙公園,沿著東塔、西塔的連心線,穿過中央城市客廳,望到天河城、天河體育中心,最后望向廣州東站,注目瘦狗嶺。這條新的廣州中軸線,見証了30多年來廣州這座古老的城市始終站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
更干淨 更整潔 更平安 更有序
在廣州的城市發展史上,廣州城曾遭受過四次較大規模的毀城,分別在南越國、南漢國、唐朝末年的黃巢南下以及元朝初年。但廣州人一次次在原址上重建家園,讓這座城市兩千年來始終在古老的中軸線上發展壯大。接下來,廣州又用了30年的時間建設了新中軸線,讓古老的廣州變得更現代、更年輕、更時尚。
廣州城市規劃建設永遠在路上。近年來,廣州市委提出建設“更干淨、更整潔、更平安、更有序”的城市環境,為廣州城市建設管理設立了總體要求和目標。有了目標和方向,廣州城變得更美的步伐也在加快。同時,良好的城市環境成為廣州最佳的外宣載體。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人類發展指數排行榜上,廣州更名列中國城市首位。
2016年底聯合國發布的《世界城市化前景》報告和《2016年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報告:衡量生態投入與人類發展》中,廣州被評為全球發展最快的超大型城市,並在中國城市人類發展指數上獲得第一。在普華永道和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聯合發布的《機遇之城2016》,廣州榮登榜首。廣州城市管理經驗顯示,城市管理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良好的城市管理是發展的加分項,能夠提升城市軟實力、吸引力和競爭力。
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廣州已成為中國重要的航運中心、物流中心和貿易中心,以及國際資本全球布局的重要節點,正從千年商都向“現代商都”演變。特別是當前廣州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和省的統一部署,以加快經濟轉型升級和建設國家重要中心城市為目標,科學謀劃、精心安排,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擼起袖子”全力推進各項工作和改革。做好城市建設管理工作,則是廣州市各項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不久的將來,廣州將會成為一個經濟更發達、政治更清明、文化更繁榮、社會更和諧、生態更優美的實力廣州、活力廣州、魅力廣州、幸福廣州。
今天全球的目光再次聚焦在珠江邊,聚焦到中國的南方,聚集到廣州。
來吧,朋友!廣州歡迎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產業觀察:“618”平台促銷常態化 消費者購物日趨理性
- 預售訂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場滿贈和滿送、跨店津貼、購物返券、滿減打折……今年“618”期間,各平台推出系列優惠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們已經沒有了當年一遍又一遍算優惠,然后定表開搶的熱情,而是選擇了“躺平式”參與。…
- 証監會發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等五項金融行業標准
-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王震)據証監會網站消息,近日,証監會發布《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1部分:公告分類及分類標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2部分:定期報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3部分:臨時報告》《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五項金融行業標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証監會介紹,《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標准的實施,通過為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分配統一的編碼,可有效降低編碼轉換和適配工作成本,便於機構間以及結算參與機構內部進行數據查詢、統計、分析、挖掘以及數據共享等工作,進一步促進行業數據標准化,支持行業數據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行業系列標准的制定實施有利於實現証券業內、挂牌公司之間的信息共享,推動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証券信息服務業規范、有序地發展﹔《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的制定,從測試流程、測試方法和測試內容等方面規范了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有效指導各証券期貨業機構開展性能測試工作,提升測試能力,提高測試效率,並基於測試結果客觀評估大數據平台產品性能。…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