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聯二維碼支付海外積極圈地

在國內的移動支付大戰中錯失時機的銀聯正在境外市場積極出擊。日前,銀聯國際宣布與中國銀行新加坡分行,年內共同推出“中銀新加坡電子錢包”,可綁定銀聯信用卡后進行二維碼付款。銀聯國際還與新加坡百貨集團AsiaMalls達成合作,約定全面開通后者旗下6家大型百貨商場受理銀聯二維碼。
銀聯二維碼瞄准中國游客目的地
相較於市場上其他二維碼支付方式,銀聯二維碼產品符合國際芯片卡及支付技術標准組織(EMVCo)的行業標准,實現全球通用,且採用支付標記化(Token)技術,安全級別更高。“中銀新加坡電子錢包”的面世,也意味著銀聯二維碼的境外布局,正從拓展商戶受理和服務到訪中國游客,轉型為服務境外本地消費者。
“銀聯二維碼已在港澳地區商家實現受理,此次新加坡的銀聯二維碼服務取得重大進展,是銀聯加快二維碼業務全球布局的體現,也標志著創新已成為‘走出去’中國金融機構拓展本地化業務的重要推動力。”銀聯國際首席執行官蔡劍波表示,銀聯一方面率先拓展日常消費商家的二維碼支付場景,滿足自由行中國游客的多元支付需求,也為業務本地化轉型打下基礎﹔另一方面通過多元、靈活的方式與發卡機構合作,力爭讓更多境外消費者也可使用銀聯二維碼支付服務。
據了解,未來,泰國、印尼、澳洲等中國游客經常到訪之處也將陸續開通銀聯二維碼支付業務。尤其在東南亞,銀聯國際正推進與當地機構的合作,大規模拓展交通、醫院、社保、學校等場景建設。
出海是銀聯業務擴張最佳選擇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對於銀聯來說,出海又是業務擴張的最佳選擇。目前在國內,移動支付市場被支付寶和微信牢牢統領,銀聯佔據的市場份額可以說微乎其微。艾瑞咨詢的數據顯示,2017年第一季度,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市場支付寶的市場份額達到了54.0%,財付通市場份額達到了40.0%,雙巨頭合計佔據了市場94%的份額,而二季度這一數據升至94.3%。這意味著銀聯的市場百分比隻有個位數。
相比國內掃碼支付的全面普及,二維碼支付在國外還屬於新鮮事物。歐美人士喜歡用信用卡,新加坡香港等地則青睞交通一卡通。海外市場的蛋糕根本就不需要搶。而銀聯網絡早已在境外深耕多年,合作機構和商戶遍布全球。很多國家和地區目前幾乎所有ATM和80%以上的商戶POS終端支持銀聯卡,覆蓋商場、景點、電影院、加油站、出租車等各類場所。有這樣的市場基礎,銀聯上線二維碼業務自然會比支付寶和微信白手起家從頭開發新市場要順暢得多。
據介紹,目前,銀聯二維碼支付有主掃(消費者掃描商家收款二維碼)和被掃(商家掃描消費者手機上的付款二維碼)兩種模式。其中,主掃模式可通過銀聯國際“二維碼商戶服務平台”快速實現。商戶和收單機構在各類移動設備上打開平台完成注冊,即可支持銀聯二維碼主掃模式,在此過程中,商戶與收單機構不需做任何系統改造。
境外已有超60萬台終端支持銀聯手機閃付
除了二維碼,銀聯也沒放棄手機閃付。近年來,銀聯國際根據境外市場支付產業的發展階段,提供多元化的移動支付解決方案,加速創新業務布局。除銀聯二維碼支付,銀聯手機閃付與其相互補充,讓持卡人通過一“揮”手機完成支付。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境外已有超過60萬台POS終端支持銀聯手機閃付,覆蓋港澳台、新加坡、澳大利亞、加拿大、俄羅斯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今年國慶黃金周期間,境外銀聯手機閃付交易筆數同比增長一倍。文/本報記者 程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產業觀察:“618”平台促銷常態化 消費者購物日趨理性
- 預售訂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場滿贈和滿送、跨店津貼、購物返券、滿減打折……今年“618”期間,各平台推出系列優惠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們已經沒有了當年一遍又一遍算優惠,然后定表開搶的熱情,而是選擇了“躺平式”參與。…
- 証監會發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等五項金融行業標准
-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王震)據証監會網站消息,近日,証監會發布《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1部分:公告分類及分類標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2部分:定期報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3部分:臨時報告》《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五項金融行業標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証監會介紹,《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標准的實施,通過為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分配統一的編碼,可有效降低編碼轉換和適配工作成本,便於機構間以及結算參與機構內部進行數據查詢、統計、分析、挖掘以及數據共享等工作,進一步促進行業數據標准化,支持行業數據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行業系列標准的制定實施有利於實現証券業內、挂牌公司之間的信息共享,推動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証券信息服務業規范、有序地發展﹔《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的制定,從測試流程、測試方法和測試內容等方面規范了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有效指導各証券期貨業機構開展性能測試工作,提升測試能力,提高測試效率,並基於測試結果客觀評估大數據平台產品性能。…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