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全球一流 廣州有戲

外交官“外眼”“外腦”觀廣州 贊嘆廣州樞紐型網絡城市定位

2017年12月04日08:30 | 來源:廣州日報
小字號

  航拍南沙港。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憂子 攝

  澳大利亞駐穗總領事戴德明

  日本駐穗總領事齋藤法雄

  新加坡駐穗總領事蔡簦合

  中心工作室出品

  還有兩天,被譽為“把握世界經濟走向最清晰和最直接的窗口”的2017《財富》全球論壇將在廣州揭幕。屆時,全世界的目光將聚焦這座南海之濱的城市,透過廣州的窗口,傾聽中國聲音。

  雲山巍巍,珠水湯湯,面對新一輪全球化的浪潮,曾以“千年商都”“雲山珠水”而聞名於世的廣州城,將如何走進世界城市舞台的中心,實現廣州在城市戰略目標上的巨大跨越,成為真正的全球一流城市?

  建設樞紐型網絡城市,成為廣州最有力的回答。“樞紐”一詞,從字源本義上說,指門戶開合之樞與提系器物之紐,引申為事物的關鍵之處。廣州自改革開放后被稱為“中國南大門”,是開啟世界認識中國的門戶,如果說這是廣州因地理優勢而產生的因緣際會,那麼,從“門戶”向“樞紐”出發,則是廣州對自己命運的主動把握。

  從去年起,廣州系統性提出了建設樞紐型網絡城市,構建全球城市網絡重要節點,成為此前提出的“三中心一體系”“三大國際戰略樞紐”等城市戰略構想的共同旨歸。這既體現了廣州對未來世界城市發展格局新趨勢的判斷,也是對廣州城市發展脈絡的傳承,更是推動廣州作為國家重要中心城市建設全面上水平的要求。

  對於樞紐型網絡城市的建設,眾多從世界各地雲集廣州的駐穗外交官、總領事們,可謂頗有發言權。從1979年8月,美國在廣州開設首個駐穗總領館起,如今,廣州已擁有各國駐廣州總領事館60個,數量位居全國第二位。外交官們見証了廣州改革開放以來的騰飛史。如今,當廣州攜“樞紐”之勢,再次揚帆出海,他們以“外眼”“外腦”觀廣州,既有感於廣州城市發展的格局,也贊嘆廣州聯通世界的能力。在《財富》全球論壇到來之際,由外交官們來向世界詳述,他們眼中的“樞紐廣州”。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申卉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莫偉濃、楊耀燁

  澳大利亞駐穗總領事戴德明

  “樞紐型城市”其實並非廣州的新角色,廣州一直是中國對外貿易、人流物流的樞紐和中心,“只是如今做生意的方式不一樣了,廣州的樞紐地位需要通過持續創新而向未來延伸。”

  全球視野:應對新一輪全球化的“主動出擊”

  打造樞紐型網絡城市,也是廣州面對新一輪全球化城市競爭中,對自身定位的主動把握和戰略抉擇。正如澳大利亞駐穗總領事戴德明所言,“樞紐型城市”其實並非廣州的新角色,廣州一直是中國對外貿易、人流物流的樞紐和中心,“只是如今做生意的方式不一樣了,廣州的樞紐地位需要通過持續創新而向未來延伸。”

  為何要選擇“樞紐型網絡城市”應對全球化浪潮?我們首先將目光聚焦於何為新一輪的全球化。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社科院-聯合國人居署聯合課題組首席城市經濟學家倪鵬飛教授分析,從全球城市發展的體系來說,原來的等級體系已經變成現在的網絡體系,即所有的城市都是節點,有的地位特別重要,就叫樞紐和中心城市,有的地位相對邊緣,就稱為門戶城市。

  也就是說,一個城市對外“鏈接度”的強弱,決定了它作為節點的不同能級水平,對外聯系越廣,連通性和協同性越強,其節點能級越高,在網絡中的地位就越高。面對這樣的發展趨勢,廣州提出建設樞紐型網絡城市,面向未來,廣州給自己設計了一個在世界城市網絡中的新坐標,通過建設樞紐型網絡城市,著力建設國際航運、航空、科技創新三大戰略樞紐,形成新的發展動力源和增長極,從而激發城市發展新動能:對外,廣州打造全球資源配置中心,提升城市的國際輻射力﹔對內,通過優化城市布局,廣州展現出強大的樞紐地位,提升城市的承載能力。

  日本駐穗總領事齋藤法雄感嘆,事實上,很多國家的貿易港口城市都有建設樞紐型城市的想法,然而,無論從建設速度,還是產業政策來看,廣州的雄心壯志是其他城市無法比擬的,他認為,廣州的“實現能力”非常強。

  歷史地位:

  貿易樞紐鑄就千年商都

  歷史學家班固在《漢書》中曾這樣描述“粵地”:處近海……中國(即中原,筆者注)往商賈者,多取富焉。番禺,其一都會也。早在兩千多年前的秦漢時期,地處南海之濱的廣州,就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樞紐。隨著朝代更替,廣州的對外貿易和交往進一步發展,廣州成為中國唯一從未關閉的對外通商口岸。

  在採訪中,“貿易樞紐(trade hub)”幾乎是每名外交官談及廣州時會提到的“關鍵詞”。美國駐穗總領事白智理說,1784年,由美國開往中國的第一艘商船“中國皇后號”從美國紐約港出發,到達黃埔古港,揭開了中美貿易的序幕。澳大利亞駐穗總領事戴德明則談到一兩百年前,往來於英國和澳大利亞的商船,當中許多商人、學者都曾來過廣州,足見廣州的大型貿易中心地位。

  從“海絲”發源地,到被稱為中國第一展的“廣交會”,再到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南大門”,雲集五湖四海的客商聚焦廣州,使得廣州的商貿樞紐、千年商都的名聲綿延至今。自古以來,廣州以開放與包容的姿態,成為中國對外貿易、連通世界的窗口,也讓廣州有了提出建設“樞紐型網絡”城市的自信。

  硬件:強化樞紐型城市功能 提升城市承載能力和國際輻射能力

  日本駐穗總領事齋藤法雄

  越來越多廣州人到日本旅游,尤其是南沙港去年開通了郵輪,坐船去日本,不需要辦簽証,可謂是“說走就走”。

  建設樞紐型網絡城市,樞紐是廣州的戰略支撐,網絡是廣州的空間形態。通過強化三大國際戰略樞紐功能,廣州配置全球高端資源的能力有了戰略支撐,讓資源形成了向廣州聚集並往周邊擴散的承載能力。

  在“樞紐+”戰略中,首先是交通樞紐的建設。廣州作為中國最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通過發達的海港、空港、鐵路、公路和信息網絡,與世界各地緊密相連。

  在城市的北部,向天上拓展空間。每天,1000多架次飛機起降,每天16萬人、4000多噸貨物進出白雲機場。今年,南航還與美國航空戰略合作協議的簽署,將連接全球最大的兩個航空市場。

  在城市的南端,向海上拓展空間。2016年,廣州港貨物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逆市增長,分別居世界港口第6位、第7位,成為全球物流鏈中的重要一環。隨著中遠散貨啟動運營,廣州港將加速駛向世界前五。

  對外通過“交通樞紐”增強廣州帶動性,對內則通過城市的內部樞紐溝通各個節點,強化城市的內部連通性,讓城市的功能性日漸明晰。

  一直以來,廣州以“六脈皆通海、青山半入城”與“一江兩岸”的城市格局展開城市藍圖、謀篇布局。2000年,廣州提出了“東進、南拓、西聯、北優”的城市發展戰略,打開了以“山水城田海”為脈絡的廣州城市空間,然而當時僅一條東西向地鐵線路的廣州,還存在著連通性、帶動性不足的問題。

  如今,廣州繼續拓展,南北兩端的廣州港和白雲機場將通過構建時速200公裡左右的南北向城市快速軌道交通走廊,連接空港與南沙樞紐兩端。廣州地鐵的軸線延伸也拉近了整個城市的時空距離:6號線二期與7號線一期今年底開通,將成為城市另一條東西新軸線,而南沙已運營4號線及在建18號線將在南北軸向加強南沙與市區聯系。

  軟件:樞紐引領廣州 世界精英匯聚羊城

  新加坡駐穗總領事蔡簦合

  廣州知識產權管理發展迅速,這將為廣州吸引更多創業和知識性企業落戶帶來深遠的影響,助力廣州打造知識經濟社會的樞紐城市。

  曾經的“貿易樞紐”,讓廣州匯聚了人流、物流,如今的“樞紐型城市”,廣州將集聚資金流、信息流和技術流,從貿易到投資,從商品到資本,走上開放型經濟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讓廣州的開放更有“質量”。

  隨著廣州打造科技創新樞紐,廣州的科技創新區域集聚效應凸顯,思科智慧城、GE生物科技園、阿裡巴巴、騰訊、海爾集團、賽默飛等世界級企業紛紛與廣州“攜手”,目前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總量達4739家,是2012年的3.4倍多。廣州還是中國三大通信樞紐、互聯網交換中心和互聯網國際出入口之一,國際出口帶寬超過2000G,是國內最大的互聯網出口。

  無論是名企的落戶還是高新技術企業的騰飛,以及廣州打造國際交往中心所帶來的各種國際高端會議、展會和國際活動,都讓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加速向廣州集聚,讓廣州的樞紐地位凸顯——世界精英匯聚廣州,留下“廣州智慧”,人才也從廣州走向世界。

  今年底,2017中國海外人才交流大會將再次在廣州舉行,這已成為廣州“招賢令”的金字招牌。曾經,百度公司創始人李彥宏,在這裡與IDG合伙人會面后,獲得了百度的第一筆創投資金。曾任諾貝爾物理學獎10年評委的斯萬博格院士與華南師范大學合作建立了鐳射光譜應用跨學科研究團隊。而廣州舉辦的各種國際會議吸引了世界大咖紛沓而至,留下了獨到的“廣州智慧”。

  未來機遇:對接“大灣區”“一帶一路”平台 凸顯樞紐地位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隻會越開越大。中國的國際合作重點,無疑是“一帶一路”倡議,而隨著粵港澳大灣區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依托著這兩大世界級平台,廣州也將更加凸顯其樞紐地位。

  即將參加財富論壇的美國駐穗總領事白智理坦言,相逢盛會,期待更多美國公司參與“一帶一路”,在他看來,“一帶一路”不僅是對貿易的促進,更能推動兩地科技的發展,廣州在其中能起到引領地位。而澳大利亞駐穗總領事則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是廣州持續發展的動力。

  面對這樣的廣州,眾多總領事也表達了希望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實現兩地合作共贏的願望。意大利副總領事呂雲霓坦言,希望意大利能夠成為連接“一帶一路”的另一端。新加坡總領事蔡簦合坦言,新加坡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最早和最堅定的支持者,廣州作為新加坡在中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之一,希望廣州和新加坡有更廣泛的雙邊合作,不僅帶動貿易及投資的增長,還實現兩地的創新發展。

(責編:李棟、蔣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產業觀察:“618”平台促銷常態化 消費者購物日趨理性
  預售訂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場滿贈和滿送、跨店津貼、購物返券、滿減打折……今年“618”期間,各平台推出系列優惠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們已經沒有了當年一遍又一遍算優惠,然后定表開搶的熱情,而是選擇了“躺平式”參與。…
証監會發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等五項金融行業標准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王震)據証監會網站消息,近日,証監會發布《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1部分:公告分類及分類標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2部分:定期報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3部分:臨時報告》《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五項金融行業標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証監會介紹,《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標准的實施,通過為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分配統一的編碼,可有效降低編碼轉換和適配工作成本,便於機構間以及結算參與機構內部進行數據查詢、統計、分析、挖掘以及數據共享等工作,進一步促進行業數據標准化,支持行業數據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行業系列標准的制定實施有利於實現証券業內、挂牌公司之間的信息共享,推動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証券信息服務業規范、有序地發展﹔《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的制定,從測試流程、測試方法和測試內容等方面規范了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有效指導各証券期貨業機構開展性能測試工作,提升測試能力,提高測試效率,並基於測試結果客觀評估大數據平台產品性能。…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