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搶佔風口 世界500強企業加速布局廣州

以廣州為支點邁向粵港澳大灣區,成為企業巨頭路徑選擇

2017年12月05日08:13 | 來源:南方日報
小字號
天河CBD是廣州世界500強最密集的區域,聚集了全市70%的金融機構和90%的外資銀行總資產,普華永道、渣打銀行等世界500強企業和跨國巨頭紛紛進駐。肖雄 攝
天河CBD是廣州世界500強最密集的區域,聚集了全市70%的金融機構和90%的外資銀行總資產,普華永道、渣打銀行等世界500強企業和跨國巨頭紛紛進駐。肖雄 攝
原標題:搶佔風口 世界500強企業加速布局廣州

天河CBD是廣州世界500強最密集的區域,聚集了全市70%的金融機構和90%的外資銀行總資產,普華永道、渣打銀行等世界500強企業和跨國巨頭紛紛進駐。肖雄 攝

12月底,廣州地鐵迎來四號線南延段、九號線一期、十三號線首期、知識城線4條新線路。花都、增城進入地鐵時代,兩地通過1小時車程可以到達天河珠江新城。

新的地鐵線開通,讓外圍區域與城市中心距離大大縮短。往北連通花都汽車城、廣州北站,向南縱深到達南沙客運港,往東可拓展到中新知識城、廣州東部交通樞紐、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

從番禺到南沙,從天河往東,到黃埔、到中新知識城再到最東部的增城,沿著樞紐城市的關鍵節點,一條世界500強爭相落地的產業脈絡逐漸清晰,思科、中遠海運散貨總部、國新基金、微軟、GE生物科技園、富士康、日立電機等項目依次排開。

從“雲山珠水”到樞紐型網絡城市,被軌道交通改變的廣州城市格局與世界巨頭們的布局在這裡交匯、共鳴。城市空間的進一步拉伸,廣州迎來了世界500強企業投資布局的新熱潮。

廣州從前作為國際商貿中心,更多是匯聚全球的物流、人流和商流。而現在,樞紐型網絡城市的崛起,則指向匯聚更重要的資本、技術、人才等創新要素。廣州正向全球性的高端要素配置樞紐的方向加速快跑。

●南方日報記者 朱偉良 昌道勵 鄭佳欣

巨頭新布局

從城市中心向外圍延伸落子

在大手筆收購三洋白電、新西蘭斐雪派克和GEA(通用電氣家電業務)后,在全球快跑的海爾又把落點放在了廣州。

11月16日上午,廣州南沙開發區管委會與海爾集團在廣州簽署合作協議。海爾集團計劃在南沙投資建設海爾華南區域總部、海爾金控華南總部等項目,並帶來了被稱為智能制造“大腦”的COSMOPLAT產業示范中心。“上述項目首期總投資約200億元,建成后預計5年總營收約1000億元。”南沙區有關負責人透露。

海爾不僅打造智能制造及智慧物流中心、全球最大的智能空調制造產業集群,還將海爾並購的世界500強企業GE白色家電板塊在南沙產業化。

中國政府採購網日前透露消息:廣州地鐵4號線與18號線(蕉門—橫瀝)接駁線建設方案研究已啟動招標採購,兩條隔江相望的線路有望提前在南沙實現“一線牽”。4號線和18號線的功能都是加強南沙與市區聯系,均為南北走向。

從1條線路到10條線路,從5座車站到190座車站,從5.4公裡到309公裡……廣州地鐵開通20年來,1—8號線、APM、廣佛線等10條地鐵線路,以及1條新型有軌電車線路,構筑起橫跨廣佛兩市、覆蓋廣州各區,總長309公裡的軌道交通線網,線網裡程居中國第三,世界前十。

有形交通線網的“編織”拉開城市骨架,廣州從1443平方公裡的中心城區逐步拉伸到超過7000平方公裡的廣闊空間 。被軌道交通改變的廣州城市格局,跳出了“雲山珠水”的城建軸線。從越秀的環市東商務區到珠江新城、廣州塔、海心沙的新中軸線再到三大戰略樞紐,城市格局逐步升級為“樞紐型網絡城市”。

巨頭們嗅覺敏銳,動作迅速。9月中,2017財富500強排名83位的華為公司在華南地區唯一的雲產業項目落戶廣州白雲“西部科技走廊”。項目圍繞“三中心一平台”展開,即共同打造“雲計算數據中心、雲產業運營中心及創新展示中心、雲產業發展平台”,並進行全方位深層次戰略合作。專家指出,該項目將落子廣州佛山交界處,有望為廣州帶來千億級雲產業,並對推進廣佛同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產生廣泛影響。

日立則把中國和東南亞市場的戰略布點鎖定在廣州東部。10月中旬,由本田和日立兩家世界500強企業投資的日立汽車馬達系統開發及生產基地項目落戶廣州增城。該項目總投資達30億元,將專注於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的開發、制造及銷售。

今年以來,富士康、思科、GE生物科技園、麥格納集團等一批世界500強企業項目落戶廣州。從番禺到南沙,從廣州國際金融城到廣州開發區再到增城,項目布局呈現出沿城市的交通脈絡向外延伸,沿中心向城市外圍布局,以輻射帶動能力串聯起城際聯系等特點。

廣州市商務委員會統計發現,世界500強企業在穗投資布局由相對集中向相對均衡轉變,天河區和南沙區的世界500強企業在全市佔比增速較快。今年,天河區和南沙區世界500強企業佔全市比重上升,均佔比17%左右,黃埔區(含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佔比接近三成。

產城共振

樞紐型網絡城市建設加速跑

10月13日,中國汽車行業唯一的技術歸口單位和政府部門的技術支撐機構——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汽中心”)華南基地項目在廣州增城動工建設。

廣州市政府將與中汽中心在汽車及零部件產品檢測、質量認証以及相關技術咨詢服務方面開展全方位的戰略合作。其中共同建設立足廣州、面向華南、輻射東南亞的汽車檢測技術公共服務平台

在南沙自貿試驗片區,中交國際產業投資平台逐步成型,項目的幕后“推手”是世界500強企業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這家世界一流、國內最大的基礎建設企業,不但將國際總部和總投資規模超過千億元的重要子公司設在南沙,而且還直接參與、甚至主導了南沙的重要基建項目,其中就包括總投資達82億元的明珠灣起步區靈山島尖綜合開發項目。

廣州正加快建設三大國際戰略樞紐。而依托豐富的資源和深厚積累,巨頭在廣州航空、航運領域的合作進一步加深。

作為中國遠洋、中國海運兩家大型央企重組之后的散貨業務板塊旗艦,中遠海運散貨運輸有限公司的總部選擇了廣州。這對於廣州而言,意味著其在邁向國際航運中心的征途上擁有了遍布全球的遠洋船隊。

散貨運輸公司擁有和控制干散貨船舶達到382艘、3458萬載重噸,年貨運量超過3.4億噸,經營航線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個港口,建有跨國、跨地區的全球營銷網絡,運力規模位居世界第一。“相對於港口,船運公司在物流過程和腹地市場中掌握更大的話語權,中遠海運與廣州港展開戰略合作,對於廣州港成為內外貿貨物集散地和轉換樞紐,帶來不可想象的推動力。”廣州港有關負責人表示。

“樞紐型網絡城市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有賴於規劃、基建、交通、物流、科技、信息等群策群力,更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撐。”中國銀行總行副行長高迎欣認為,建設樞紐金融、借力跨境金融、依靠科技金融是廣州金融未來發展的三大著力點,也是投資機遇所在。

“金融業的行業信息交換非常快,非常頻繁,你不會看到一家特別出色的公司躲在角落裡。無論是紐約、巴黎抑或倫敦的CBD,都有類似金融中心的產業扎堆的地方。”蘇黎世保險亞太區總裁Jack Howell說。今年3月,蘇黎世財產保險(中國)有限公司廣東分公司開業,成為第289家布局廣州的世界500強企業。

巨頭們正以一種綜合的、全方位的模式深度參與廣州發展。作為廣州市的金融中心和總部中心,天河CBD是廣州世界500強企業最密集的區域,聚集了全市70%的金融機構和90%的外資銀行總資產,普華永道、渣打銀行、三菱東京日聯銀行、瑞穗銀行、摩根大通銀行等世界500強企業和跨國巨頭紛紛進駐,堪稱華南地區商務服務輻射能級最強的區域。

世界500強企業的高度集聚促進了地方金融企業、科技類高端人才靠攏。比如,在天河組建的“天英·投資+聯盟”已匯聚華南地區200多家創投機構,管理資金過千億元,如今已在天河區投資了逾300家創新創業企業,其中就包括一批新三板公司。

巨頭為金融發展注入活力,繼廣州首次入選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體系並且位列37名,國際金融論壇永久會址又正式落戶。“廣州金融市場活躍,自古金融業發達,誕生過中國第一家外資商業銀行,英國的麗如銀行和外資保險公司。”在國際金融論壇第14屆全球年會上,廣州市常務副市長陳志英表示,搭建集聚國際影響力的金融交流平台,必將對廣州提升國際影響力和國際化水平產生深遠的影響。

走向大灣區

從廣州到灣區未來的巨頭路線圖

廣州港股份有限公司與佛山市公用事業控股有限公司、中山城市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合資公司,投資、建設經營廣州港南沙港區四期工程。廣佛中攜手合作共建南沙港,彰顯出一座城市網絡連通性和樞紐帶動力。

行動迅速的巨頭們為這種能量提供新注解。今年5月,微軟全球副總裁桑迪—古普達來到廣州,決定在南沙打造“微軟廣州雲暨移動應用孵化平台”,瞄准南沙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及物聯網等高科技領域。

微軟孵化已經連續三年奪得“中國最佳孵化器”稱號。短短一年時間,已成功孵化上百家初創企業,93%的企業獲得不同程度的新一輪融資,企業整體估值超過395億元人民幣,對周邊城市和企業有極強的帶動力。

南沙區有關負責人透露,近兩年在南沙投資貿易促進局的“朋友圈”中,已經增加了中遠海運散貨、中鐵隧道集團、中鐵建南方總部基地、廣汽集團汽車互聯網生態圈等世界500強企業。數據顯示,該區已吸引74個世界500強項目和103家總部型企業投資落戶。

搶佔粵港澳大灣區的先機,廣州南部作為門戶樞紐的角色正在凸顯。去年底,廣州地鐵7號線一期開通。這條位於番禺地鐵線一端連接南中國的重要交通樞紐、目前亞洲最大的高鐵站廣州南站﹔另一端是全省科教和創新資源最為集中的區域——廣州大學城,這裡聚集了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12所高校、20多萬師生以及一大批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重點學科。

今年10月,思科(中國)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在番禺萬博商務區正式揭牌。同日,番禺宣布投資20億元建設金光東隧道,讓珠三角“最強大腦”廣州大學城與思科智慧城直接連通,未來還計劃通過對南大干線、興業大道、沿江路等長線道路與智慧城路網的有效對接,加快思科的“智慧”對外流動。

數據中心是思科(中國)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展廳的“大腦”,這裡集中展示與珠三角產業轉型升級關聯密切的智慧辦公、智慧家居、智慧交通、智能制造等多個領域的前沿科技。

在“牽手”廣州后,思科將觸角伸到了廣州東邊的惠州。思科大中華區董事長兼CEO陳仕煒興奮地表示:“希望在廣州做一個智慧城市的樣本,進而延伸到珠三角及其他華南城市。”

以廣州為支點,邁向粵港澳大灣區,成為越來越多世界500強企業的路徑選擇。

此前,廣東省委常委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了《廣深科技創新走廊規劃》。建設這條萬億級的廊道,廣州要發揮龍頭帶動作用。今年以來,黃埔大道以東往深圳方向,黃埔區、廣州開發區、中新知識城、增城區相繼掀起先進制造業、創新產業發展熱潮。創新名企百濟神州、全球第三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麥格納集團,以及世界500強企業GE、富士康、日立等重大項目沿著廣深軸線紛紛向東進發。

“跨國公司就像一隻蜘蛛,它在全世界布局,一點一點把各個布點連起來織成網絡。國家重要中心城市格局顯現,不僅能夠吸引全球布局的‘大蜘蛛’前來,還能讓其編織的網絡對外延伸、輻射。”在廣州市政府決策咨詢專家、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原副校長董小麟看來,大城市群的發展思路越發明顯,城市之間單槍匹馬作戰的觀念正在被打破。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珠江新城、國際金融城的“黃金三角”與三大國際樞紐等節點打開了城市發展空間。

以樞紐姿態呈現在世界面前的廣州,正在成為全球要素涌入粵港澳大灣區、搶佔發展制高點的首選之地。在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與普華永道發布《機遇之城2017》報告中,廣州已連續兩年位居中國“機遇之城”榜首。

扎根廣州發展的企業迎來更多的發展契機。“作為一家全球化布局的企業,我們今年有信心在廣州本土營收突破1000億元,並爭取在明年進入《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帶動周邊企業實現創新發展。”雪鬆控股董事會主席張勁期待地說。

■數讀

近年來落戶廣州的部分大項目:

天河區:蘇黎世財產保險(中國)有限公司廣東分公司、中石油非油品廣東公司、美銀電子資料處理(廣州)有限公司

增城區:富士康10.5代8K顯示器全生態產業園區、日立汽車馬達系統開發及生產基地項目

番禺區:思科(廣州)智慧城、廣汽智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

南沙區:微軟廣州雲暨移動應用孵化平台、亞信數據全球總部、中遠海運散貨總部、國新基金、中鐵建設集團華南分公司、中鐵建設集團南方工程有限公司與中鐵隧道局集團有限公司

黃埔區:GE生物產業園、百濟神州、寶潔中國數字創新中心

白雲區:華為雲應用項目

廣州市商務委員會統計發現,世界500強企業在穗投資布局由相對集中向相對均衡轉變,天河區和南沙區的世界500強企業在全市佔比增速較快。今年,天河區和南沙區世界500強企業佔全市比重上升,均佔比17%左右,黃埔區(含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佔比接近三成。

(責編:李棟、趙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產業觀察:“618”平台促銷常態化 消費者購物日趨理性
  預售訂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場滿贈和滿送、跨店津貼、購物返券、滿減打折……今年“618”期間,各平台推出系列優惠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們已經沒有了當年一遍又一遍算優惠,然后定表開搶的熱情,而是選擇了“躺平式”參與。…
証監會發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等五項金融行業標准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王震)據証監會網站消息,近日,証監會發布《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1部分:公告分類及分類標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2部分:定期報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3部分:臨時報告》《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五項金融行業標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証監會介紹,《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標准的實施,通過為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分配統一的編碼,可有效降低編碼轉換和適配工作成本,便於機構間以及結算參與機構內部進行數據查詢、統計、分析、挖掘以及數據共享等工作,進一步促進行業數據標准化,支持行業數據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行業系列標准的制定實施有利於實現証券業內、挂牌公司之間的信息共享,推動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証券信息服務業規范、有序地發展﹔《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的制定,從測試流程、測試方法和測試內容等方面規范了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有效指導各証券期貨業機構開展性能測試工作,提升測試能力,提高測試效率,並基於測試結果客觀評估大數據平台產品性能。…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