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跟跑並跑 志在領跑

廣州積極打造創新生態 瞄准IAB戰略重點突破

2017年12月05日08:44 | 來源:廣州日報
小字號

  廣州瑞鬆科技自主研發的高精度智能機器人系統出口歐盟。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黎旭陽 攝

  中心工作室出品

  隨著今日首屆《財富》國際科技頭腦風暴大會的舉辦,中國的創新案例將又一次引起世界關注。這場大會是《財富》雜志與廣州深度合作的結晶,也是具有潛力的中國創新企業展示技術與商業模式的絕佳舞台。

  世界的發展日新月異,科技與金融正在主導全球經濟。在世界范圍內,這樣一種趨勢正日益凸顯:科技創新指數越高的城市,在世界城市中的地位也越高﹔創新要素越集中的區域,其可持續發展能力及經濟競爭力也越強。

  在世界創新的浪潮中,廣州一方面積極打造創新生態,通過樞紐平台的建設,集聚技術、信息、人才與資本﹔另一方面,採取“非對稱”策略,在關鍵領域下功夫,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三大領域進行“突圍”。隨著一批批高精尖項目的落戶,廣州與《財富》全球500強企業的合作,早已從單純的商業合作,邁向以技術、資本為核心的深度融合。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羅樺琳

  打造國際科技創新樞紐

  推動創新要素生產集聚輻射能力

  資源的匯聚意味著“財富”的匯聚。一座城市,一個區域,科技創新資源越密集、創新活動越集中、創新成果輻射范圍越廣,意味著其在全球價值網格中的競爭力也越強。2015年,廣州首次提出建設“國際科技創新樞紐”,對標全球提升創新要素的生產、集聚和輻射能力。

  創新要素的生產離不開原始儲備。近年來,廣州大力推動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將技術轉化為生產力。廣州超算中心 “天河二號”主機系統用戶總數已突破2000家,是全世界用戶數量最多,也是利用率最高的超級計算系統之一,2016年度機時服務合同總金額突破7000萬元。與此同時,廣州高校林立,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在部分研究領域已進入國際前10名,成為國際重要的知識源頭。

  創新要素的生產離不開人才支撐。從2016年開始,廣州在原有政策基礎上,補充出台了《關於加快集聚產業領軍人才的意見》及《廣州市人才綠卡制度》,專門用於支持創新創業領軍團隊、產業高端人才在廣州的“落地生根”,打造國際創新人才集聚地。

  創新要素的激活離不開以政策為依托的生態環境的打造。近年來,廣州構建了“1+9”科技創新政策體系,並相繼出台了《廣州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實施辦法》等重要政策,探索建立以市場機制為導向的科技成果轉化制度,促進基礎研究向技術、產品的對接轉化,取得了良好成效。

  創新要素的價值變現,離不開企業的主體作用。近年來,廣州大力實施科技創新小巨人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行動計劃,取得明顯成效。2016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淨增2820家,總數達4739家,是2015年總數(1919家)的2.5倍﹔全市高新技術產品產值達8995.88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46%,高新技術企業集群優勢凸顯。

  創新要素的擴散離不開產業園區的輻射效應。廣州以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為契機,統籌、整合各類科技園區,打造北斗矩陣式廣州科技創新走廊,充分發揮其在珠三角的引領作用。同時,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機遇,發揮南沙重大合作平台作用,依托南沙國家級新區和自貿試驗區雙區疊加優勢,推動穗港澳科技創新合作上新水平。

  創新要素的匯聚流通,離不開平台助力。隨著2017《財富》全球論壇的召開,以及《財富》國際科技頭腦風暴大會、中國創新大會、小蠻腰科技大會、中國創新創業成果交易會永久落戶廣州,廣州對於國內外人才、技術、資本的集聚和輻射作用更加顯著。

  採取“非對稱”戰略

  發揮自身優勢打造IAB產業

  習近平總書記在分析當前科技創新形勢時曾提出:“我國科技創新已步入以跟蹤為主轉向跟蹤和並跑、領跑並存的新階段”,“要趕超國際先進水平,就要採取‘非對稱’戰略,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關鍵領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

  這一精辟論斷,也為廣州科技創新工作指明了方向。在積極打造創新生態的同時,廣州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要以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和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為引領,圍繞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加強高精尖技術和項目引進,加快價值創新園區建設。

  在此背景之下,廣州積極尋求世界頂級企業合作,而世界500強企業,也看中了廣州的基礎優勢與潛力,一拍即合。隨著富士康、思科智慧城、百濟神州生物制藥、賽默飛、冷泉港等項目的相繼落戶,廣州IAB產業集群距離“領跑世界”的目標越來越近。

  新一代信息技術:

  產業集群邁入雙核驅動時代

  今年3月,富士康第10.5代顯示器全生態產業園區項目在廣州增城正式動工,標志著廣州的新型顯示產業集群邁上新台階。富士康項目一期總投資610億元,是改革開放以來廣州單筆投資額最大的先進制造業項目。該項目一期預計2019年6月完工,將搭建高清面板生產、智能電視制造及銷售全產業鏈,預計年產值約920億元。該項目的主要產品10.5代液晶面板採用當前最先進的8K影像技術,為人眼識別最高影像規格,可廣泛運用於智能家居、道路監控、車聯網及醫療、出版、美術、設計等有超高精細影像需求的行業。

  數據顯示,廣州電子信息制造業以新型顯示為主,新型顯示產業集群產值超千億元。隨著富士康項目落戶增城,有望吸引70多家富士康上下游產業鏈和關聯方在穗投資落地,再造千億級新型顯示產業集群,廣州新型產業集群將邁入“開發區+增城”的雙核驅動發展時代。

  人工智能:打造新增長極

  人工智能包括機器人、深度學習、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人工智能可應用在醫療、教育、智能家居、無人機、機器人、無人駕駛汽車等領域。與世界大多數地區一樣,廣州人工智能目前處於起步發展階段,但部分細分領域龍頭企業突出,隻要抓住風口,加快產業布局,就能打造新的增長極。

  在語音識別和處理領域處於國際領先地位的科大訊飛,在廣州建立了華南地區總部。據介紹,科大訊飛在我國語音識別領域佔據了44%的市場份額。未來,華南地區總部還將進一步開拓廣州教育、醫療、公安、城市大數據等方面的應用,打造產業經濟新亮點。

  廣東是中國制造大省及全球重要的制造業基地,在轉型升級過程中,從工業制造向工業“智”造邁進是關鍵一步。借助珠三角及廣州實體經濟優勢,廣州的智能裝備產業發展迅猛。2016年,廣州智能裝備及機器人產業規模已近500億元,機器人生產量在全國排第二位。廣州機器人行業集聚效應凸顯,目前已形成從上游關鍵零部件、中游整機到下游系統集成的機器人完整產業鏈條。

  生物醫藥:領跑世界指日可待

  如果說,廣州在“I”和“A”上尚處於跟跑至並跑階段,那麼,生物醫藥可以說是廣州最有可能率先實現“領跑”的領域。

  2016年,廣州生物產業實現增加值431.19億元,佔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1.6%。“十二五”以來,廣州生物產業年均增長率超過14%,其中,工業部分的總產值和主營業務收入在“十二五”期間均超1500億元。

  多年來,廣州培育了廣藥集團、香雪制藥、達安基因、金域檢驗等生物產業龍頭企業,生物與健康領域上市企業15家。龍頭企業的迅猛發展,同時帶動了一大批專、新、特、精的骨干企業集群式發展,廣州擁有生物與健康領域高新技術企業457家,佔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的比重為9.6%。

  與此同時,廣州也在積極與國際巨頭攜手,佔領技術與市場的有利位置。GE生物科技園項目、美國冷泉港實驗室、賽默飛世爾科技,以及阿裡健康運營項目的到來,為廣州在新藥研發、精准醫療、干細胞、醫學檢驗等生物科技領域的產業發展增添了強大動能。

  背靠中國市場,創新潛能不斷迸發的廣州,吸引了越來越多世界500強企業的目光。同樣,世界500強企業,也是廣州不斷提升科技創新水平、走向世界舞台的最佳合作伙伴。隨著2017《財富》全球論壇的召開,世界《財富》500強企業,又將與廣州產生怎樣的新火花?讓我們拭目以待。

(責編:李棟、趙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產業觀察:“618”平台促銷常態化 消費者購物日趨理性
  預售訂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場滿贈和滿送、跨店津貼、購物返券、滿減打折……今年“618”期間,各平台推出系列優惠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們已經沒有了當年一遍又一遍算優惠,然后定表開搶的熱情,而是選擇了“躺平式”參與。…
証監會發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等五項金融行業標准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王震)據証監會網站消息,近日,証監會發布《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1部分:公告分類及分類標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2部分:定期報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3部分:臨時報告》《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五項金融行業標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証監會介紹,《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標准的實施,通過為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分配統一的編碼,可有效降低編碼轉換和適配工作成本,便於機構間以及結算參與機構內部進行數據查詢、統計、分析、挖掘以及數據共享等工作,進一步促進行業數據標准化,支持行業數據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行業系列標准的制定實施有利於實現証券業內、挂牌公司之間的信息共享,推動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証券信息服務業規范、有序地發展﹔《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的制定,從測試流程、測試方法和測試內容等方面規范了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有效指導各証券期貨業機構開展性能測試工作,提升測試能力,提高測試效率,並基於測試結果客觀評估大數據平台產品性能。…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