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攜“開放DNA”廣州踏上高水平對外開放新征程 

2017年12月06日08:23 | 來源:廣州日報
小字號

進入新時代,引領新中國改革開放風氣之先將近40年的廣州,又站在了新起點上。

就在今天,在黃埔古港所在地琶洲揭幕的2017年《財富》全球論壇,迎風奏響廣州邁向世界一流城市、踏上高水平對外開放新征程的序曲。

開放,是廣州的城市DNA。千年商都因港而興。廣州對外開放的“威水史”,可以追溯到1700多年前,海上絲綢之路從這裡發祥,是中國歷史最悠久且唯一從未關閉過的對外通商口岸。綿延了120多屆的廣交會有著“中國第一展”的美譽,奠定了廣州對外開放“南大門”的標志性地位。

廣州面朝大海,青山入城,繁花長盛。大海賦予其開放的胸懷,山脊賦予其高遠的視野,繁花賦予其靚麗的容顏。但在骨子裡,廣州始終是一座地道“中國味”的城市。就像享譽世界的粵菜一樣,博採眾長,包容並蓄,將來自五洲四海的舶來味道,經過消化吸收再創新,最終融入中華文明的盛筵。在世界城市史上,鮮有城市如廣州這般,始終開放,始終繁榮,始終在世界經貿交往的網絡中佔據樞紐地位。誠如《財富》總裁穆瑞瀾所言:“廣州的開放史就是最大的財富,她是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對接的最強紐帶。”

開放,早已成為深入廣州城市骨髓的DNA。

開放是廣州的優勢更是使命

“對外開放是廣州最大的優勢”!十八屆三中全會從頂層設計上作出“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部署,廣州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圍繞“一帶一路”和自貿試驗區建設兩大戰略機遇,吹響了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構建高水平對外開放格局的新號角。

2016年10月,第120屆廣交會開幕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信,要求更好發揮全方位對外開放平台作用,在更高層次上運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為推動我國開放型經濟發展、促進開放型世界經濟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2017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對廣東工作的重要批示中,希望廣東“為全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提供支撐”。廣州作為國家重要中心城市、廣東省省會,理應以舍我其誰的氣概,在新一輪改革開放中繼續走在前列。這是廣州責無旁貸的使命。

不久前閉幕的黨的十九大對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作出重大部署,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隻會越開越大”“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如何更好地推動開放等重大命題,也為廣州立足於開放傳統優勢,構建高水平對外開放格局明確了路線圖。

2017年《財富》全球論壇在這樣的背景下選擇在中國廣州舉辦,並將主題定為 “開放與創新,構建經濟新格局”,顯然有其深意,可謂適逢其時、適逢其地。廣州也將以自身開放發展、創新發展的成就,為論壇注入中國智慧、中國經驗。2017廣州《財富》全球論壇成為全球企業對接中國新機遇的最佳平台。

開放是廣州長盛不衰的法寶

廣州兩千多年的建城史、近40年改革開放的實踐証明,開放是這座城市長盛不衰的重要法寶,是廣州乃至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的基本經驗。

開放的大門就是財富的大門。改革開放以來,廣州以優越的投資環境和巨大的市場機會,吸引全球130多個國家和地區投資,並與220多個國家和地區保持貿易往來。截至今年9月底,累計有3萬多家外商投資企業在廣州落戶,實際利用外資超過850億美元。廣州成為《財富》世界500強企業布局中國的重要樞紐,其中297家在廣州設立921個項目, 120家把總部或區域總部設在廣州。投資額達610億元的富士康10.5代8K顯示器項目今年動工﹔樂金在廣州增資建設全球最大尺寸和最先進的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生產線﹔思科在廣州成立美國以外最大的物聯網研發平台和智能制造運營平台﹔通用電氣生物科技園項目火熱上馬……

開放的大門,也是國際交往的大門。廣州的“朋友圈”延展至五洲四洋,已締結36個國際友好城市,建立友好合作交流城市31個,共有60個國家在廣州設立領事館。始於1957年的廣交會,經過60年風雨,已成為我國外貿“風向標”“晴雨表”,是中國對外開放“友誼的紐帶和貿易的橋梁”。廣州成為2017年《財富》全球論壇的主辦地,2018年世界航線發展大會、2019國際港口大會也相繼落戶,國際高端會議“集結”廣州,國際交往中心的態勢呼之欲出。

開放的大門,更是美好生活的大門。廣州經濟總量連續28年位居國內城市第三,人均GDP超2萬美元,跨入高收入地區行列,市民過上了相對富足的生活。全球粵劇中心、音樂名城、紀錄片之都,成為廣州的新名片,廣州人在家門口就能欣賞到世界級的文藝精品。2016年各地人口統計數據從側面証明,廣州已經成為中國最受歡迎的移民城市之一。《2017年度全球百大旅游目的地城市排行榜》中,廣州位列全球第18位。可以這麼說,廣州打開大門、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的新征程,正是以人民為中心、通向美好生活的新征程。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隻會越開越大”,習近平總書記向世界的宣示,為全球經濟注入了信心。廣州開放的大門同樣隻會越開越大,沒有誰比廣州更能體會,開放是實現繁榮發展、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與國際競爭合作的超級城市

經濟全球化進程中,超級城市已成為代表國家參與國際競爭的主要力量。在開放型經濟體系下的超級城市的競爭,廣州憑借什麼參與角逐?答案是“兩個環境”,即營造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和干淨整潔平安有序城市環境,促進投資貿易便利化和生活服務便利化。

年中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六次會議要求,北上廣深要率先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近年來,廣州對接最高標准的國際規則,努力建設服務效率最高、管理最規范、綜合成本最低的營商環境高地。在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發布的2017年中國城市營商環境指數中,廣州獨佔鰲頭。

宜居宜業的城市環境就是城市競爭力,更是開放型經濟資源要素的吸附器。三年前,廣州打響了一場建設“干淨、整潔、平安、有序”城市環境的攻堅戰、持久戰。三年來的變化有目共睹,最近,為了響應市民對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這4個詞前又各加了一個“更”字。

城市環境與營商環境的協同提升,帶來的是招商引資的真金白銀,是廣州效率的提速,是環境紅利的釋放。富士康10.5代8K顯示器項目從達成初步意向到簽約隻用了50天,蘇黎世保險集團廣東分公司從拿到保監會批文到辦好營業執照僅用了三天。過去6年,廣州5次被《福布斯》評為“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第一名。2014年以來,廣州先后獲《中國法治政府評估報告》《廣東省地方政府整體績效評估報告》《中國市級政府財政透明度研究報告》第一名,証明了廣州優越的政務服務和投資環境。全球化與世界城市研究組織GaWC公布了2016年世界城市體系排名,在入選的361個世界城市中,廣州位列第40位,首次進入世界一線城市行列。

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門戶樞紐

“北上廣”,是公認的中國三大門戶城市。廣州被國家定位為“我國重要的中心城市、國際商貿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是國家“十三五”規劃確立的三大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強大的門戶樞紐功能,成為廣州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基石。

建設樞紐型網絡城市,是廣州鞏固和提升國家重要中心城市地位的重大戰略。廣州市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系統整合全市域的樞紐與節點、網絡與連接,提升城市能級,促進互聯互通,增強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在全球城市體系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不拒眾流,方為江海。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信息社會化所帶來的商品流、信息流、技術流、人才流、文化流,如長江之水,不可阻擋。廣州正面向未來,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門戶樞紐。聚力國際航運、航空、科技創新三大戰略樞紐建設,面向全球集聚發展要素,參與國際分工合作。一張連接世界的大交通網絡體系,正從廣州鋪開,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地位更加凸顯。廣州港已有集裝箱班輪航線150條,連通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個港口,2016年貨物、集裝箱吞吐量分別位居世界第6位、第7位。作為廣州與世界的“超級連接器”,白雲國際機場已開通國際航線149條,覆蓋全球219個航點,2016年旅客、貨郵吞吐量163.8萬噸,分別居全球第16位、第19位,全新的T2航站樓即將投入使用,三年后旅客吞吐量可達8000萬人次。以廣州為起點的“空中絲路”正在成形。同時,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為主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向廣州集聚。這裡,正成為面向全球的機遇之城,成為開放世界的財富熱土。

(責編:李棟、趙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產業觀察:“618”平台促銷常態化 消費者購物日趨理性
  預售訂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場滿贈和滿送、跨店津貼、購物返券、滿減打折……今年“618”期間,各平台推出系列優惠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們已經沒有了當年一遍又一遍算優惠,然后定表開搶的熱情,而是選擇了“躺平式”參與。…
証監會發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等五項金融行業標准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王震)據証監會網站消息,近日,証監會發布《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1部分:公告分類及分類標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2部分:定期報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3部分:臨時報告》《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五項金融行業標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証監會介紹,《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標准的實施,通過為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分配統一的編碼,可有效降低編碼轉換和適配工作成本,便於機構間以及結算參與機構內部進行數據查詢、統計、分析、挖掘以及數據共享等工作,進一步促進行業數據標准化,支持行業數據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行業系列標准的制定實施有利於實現証券業內、挂牌公司之間的信息共享,推動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証券信息服務業規范、有序地發展﹔《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的制定,從測試流程、測試方法和測試內容等方面規范了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有效指導各証券期貨業機構開展性能測試工作,提升測試能力,提高測試效率,並基於測試結果客觀評估大數據平台產品性能。…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