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碼支付告別無証駕駛:額度分級 加強技術風險防控
快速發展的條碼支付業務將告別“無証駕駛”,迎來監管規范。人民銀行27日正式發布《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印發的通知》,並配套印發安全技術規范和受理終端技術規范(以下簡稱《規范》),自2018年4月1日起實施。
《規范》明確,銀行業金融機構、非銀行支付機構開展條碼支付業務涉及跨行交易時,必須通過人民銀行清算系統或者合法清算機構處理,支付機構還應符合相應的業務資質要求。為消費者提供條碼支付付款服務的,應當立足於小額、便民市場定位,按照風險防范能力等級,對條碼支付額度進行分級管理,在風險防范和支付便捷中取得有效平衡。
值得關注的是,《規范》提出“對消費者使用條碼支付付款進行交易限額管理”,建立了動態條碼支付的風險等級與對應的交易限額:對於採用數字証書或電子簽名在內的兩種(含)以上有效要素進行驗証的,條碼支付交易限額由市場主體(銀行、支付機構)與客戶自行約定﹔對於採用不包括數字証書、電子簽名在內的兩類(含)以上有效要素進行驗証的,單個銀行賬戶和所有支付賬戶、快捷支付限額5000元/天﹔對於採用不足兩類有效要素驗証的,業務限額1000元/天。對於靜態碼,則不區分交易驗証方式,均為限額500元/天。
有人擔心對靜態碼日均500元的掃碼限額規定會影響用戶體驗。中國社科院金融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趙鷂表示,在此前的試點應用中,條碼支付風險乃至用戶資金損失多發生於“主掃”,特別是“主掃”靜態條碼。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這一規定對用戶的支付並不會產生很大影響,反而能夠提高支付的安全性。商戶事先貼在牆上的二維碼是靜態的,其安全性遠低於手機上實時生成的動態二維碼。
董希淼表示,央行此次提出的關於條碼收單等相關要求,只是重申《銀行卡收單業務管理辦法》等已有制度,並非新的更高的要求。而技術方面的規范,符合條碼支付技術發展趨勢,有助於提升風險防控能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產業觀察:“618”平台促銷常態化 消費者購物日趨理性
- 預售訂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場滿贈和滿送、跨店津貼、購物返券、滿減打折……今年“618”期間,各平台推出系列優惠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們已經沒有了當年一遍又一遍算優惠,然后定表開搶的熱情,而是選擇了“躺平式”參與。…
- 証監會發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等五項金融行業標准
-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王震)據証監會網站消息,近日,証監會發布《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1部分:公告分類及分類標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2部分:定期報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3部分:臨時報告》《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五項金融行業標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証監會介紹,《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標准的實施,通過為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分配統一的編碼,可有效降低編碼轉換和適配工作成本,便於機構間以及結算參與機構內部進行數據查詢、統計、分析、挖掘以及數據共享等工作,進一步促進行業數據標准化,支持行業數據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行業系列標准的制定實施有利於實現証券業內、挂牌公司之間的信息共享,推動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証券信息服務業規范、有序地發展﹔《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的制定,從測試流程、測試方法和測試內容等方面規范了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有效指導各証券期貨業機構開展性能測試工作,提升測試能力,提高測試效率,並基於測試結果客觀評估大數據平台產品性能。…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