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聚焦移動支付爭奪戰:競爭白熱化 醞釀新變局?

2018年01月08日08:18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小字號
原標題:聚焦移動支付爭奪戰:競爭白熱化 醞釀新變局?

  聚焦移動支付爭奪戰:競爭白熱化 醞釀新變局?

  移動支付領域的爭奪戰似乎正愈演愈烈。支付寶、微信這兩大巨頭的拉鋸戰日漸膠著,雙足鼎立的市場格局看似已形成,但新的支付場景中,形勢尚不明朗,其他強有力競爭者正逐漸嶄露頭角,而受此影響,老百姓的生活方式也正在悄然發生著改變。

  資料圖:民眾掃碼付款。中新社記者 駱雲飛 攝

  微信、支付寶兩大巨頭的“爭奪戰

  “快來領取支付寶跨年紅包……復制此消息,打開最新版支付寶就能領取。”最近,你是不是在各大群看到許多人在轉發這條消息?這個一開始被誤認為是廣告的信息,是支付寶豪洒10億推出的紅包活動,至今仍在持續。

  剛剛過去的2017年,支付寶的推廣力度似乎在加大,不少商家在收銀台的顯眼位置貼上了支付寶口碑紅包的二維碼。有北京的用戶告訴中新網,在其經常光顧的早餐店內,曾看到有人向店員推廣支付寶二維碼和口碑紅包活動,並希望店員幫忙向顧客推薦用支付寶支付。

  中新網在北京某高校外水果店也發現了類似情況。該水果店在顯眼的位置貼著很多支付寶二維碼,而微信二維碼僅有一個,且位於角落。對此,水果店工作人員告訴中新網,支付寶有活動,可領紅包,但微信沒有。

  某水果店內懸挂的支付寶宣傳標語,寫著“支付寶付款全場9.5折”。 中新網王佳昕 攝

  為何支付寶推廣力度在加大?中新網注意到,在這背后,是支付寶的市場份額,正在逐漸被微信支付等“后起之秀”蠶食。

  根據易觀智庫的報告數據,2015年第三季度,支付寶佔據的市場份額為71.51%,財付通僅佔據15.99%﹔兩年后,2017年第三季度,支付寶市場份額下降至53.71%,騰訊金融則增至39.35%。

  上線於2013年8月的微信支付,入場時間雖晚,但力量不容小覷。白領劉先生告訴中新網,自己平時使用微信支付較多,因為微信更常用。

  微信支付的崛起,始於2014、2015年春節期間微信紅包的推出。據騰訊公布的數據,2014年除夕夜紅包收發總量0.16億,而2017年,這一數字達到142億﹔2015年微信春晚“搖一搖”發放了5億現金紅包,許多用戶都記得全家人對著電視機拼命搖晃手機的場景。

  “微信支付通過紅包將社交互動與傳統年俗相結合,在發紅包、收紅包、花紅包的過程中讓用戶跨過了移動支付最初的使用門檻,在奠定社交支付基礎的同時,不斷向線下拓展商業支付場景。”騰訊相關負責人告訴中新網。

  銀聯強勢進入移動支付市場

  微信、支付寶雖已佔據大部分的市場份額,但並不代表他們就可高枕無憂,因為新的強有力競爭者正逐漸嶄露頭角。

  2017年12月11日,中國銀聯攜手商業銀行、支付機構等產業各方共同發布銀行業統一APP“雲閃付”,反攻移動支付市場,渴望從中分一杯羹。

  在“雲閃付”APP上,消費者可綁定、管理各類銀行賬戶,使用各家銀行的移動支付服務及優惠權益,包括銀聯二維碼掃碼支付、各類場景消費支付、Ⅱ和Ⅲ類賬戶開戶等。

  2017年12月11日,中國銀聯攜手商業銀行、支付機構等產業各方共同發布銀行業統一APP“雲閃付”。王佳昕 攝

  舉個例子,過去消費者若看到某家銀行與商家推出優惠活動,想享受優惠,卻沒有這家銀行的銀行卡,隻能放棄﹔但是在“雲閃付”APP上,可立刻申請開通該銀行的Ⅲ類賬戶(滿足持卡人小額、高頻的日常開銷需求),從其他卡中轉入現金后,即可享受優惠。

  剛剛結束的元旦小長假,據銀聯統計,以銀聯二維碼和銀聯手機閃付為代表的銀聯移動支付業務交易筆數和交易金額較去年端午小長假(2017年5月28日-5月30日)分別增長了3.5倍和2.5倍﹔其中二維碼交易呈急劇攀升態勢,交易筆數和交易金額分別增長11.6倍和19.8倍。

  搶佔公共交通支付場景

  移動支付的爭奪戰正在不斷擴展范圍。近期,各大移動支付方動作頻頻,搶佔公共交通支付場景。

  2016年8月16日,杭州民眾刷支付寶乘坐公交車。中新社發 許康平 攝

  微信、支付寶不甘示弱。騰訊CEO馬化騰曾親臨廣州、合肥、深圳,推廣微信乘車碼,並演示掃碼乘公交、地鐵。

  中新網發現,在騰訊乘車碼小程序中,目前其已支持的城市達22個,包括青島、濟南、三亞、煙台、呼和浩特等,用戶可根據自己所在的城市選擇城市卡片使用乘車碼。

  而據支付寶介紹,2017年有超過30個城市的公交、地鐵都先后支持了支付寶。

  近日,中國銀聯聯合杭州地鐵集團在杭州地鐵全線開通銀聯閃付直接過閘,這是繼廣州地鐵全線、無錫地鐵全線、福州地鐵全線、上海地鐵磁浮線開通銀聯閃付或二維碼直接過閘后,銀聯在地鐵出行領域的又一布局。

  已進行幾年的移動支付大戰,為何近期涉足公共交通領域?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告訴中新網,公共交通市場從領域和地域上都是分割的,如公交是公交,地鐵是地鐵,北京的公共交通和上海的公共交通也並不聯通﹔此外,技術上存在瓶頸,無法跟移動支付結合起來。

  如今,隨著公共交通領域改革的推進和技術的成熟,使移動支付進入市場具有可能性。“據交通運輸部統計,全國約有近3億人口使用公共交通﹔還有數據表明,每天有3億人次使用公共交通,說明這個市場體量龐大,且使用頻率高,符合移動支付發展的特征,因此各方積極搶佔市場。”董希淼表示。

  2017年7月3日,在東京著名繁華街區澀谷的一家商店內,顧客嘗試用來自中國企業的“掃碼支付”付款。中新社記者 呂少威 攝

  延伸——

  移動支付改變生活 錢包久放不用竟發霉

  這邊移動支付市場激烈競爭,那邊百姓生活被深入影響。據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數據,2017年第三季度,移動支付業務增長較快,移動支付業務97.22億筆,金額49.26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6.65%和39.42%。

  在網絡問答社區“知乎”上,有個問題叫“哪一個瞬間讓你覺得移動支付真的改變了生活”,目前這一問題已有3500多個回答,被瀏覽了2000多萬次。

  回答問題的網友中,有的晒出了自己很久未使用的發霉的錢包,有的說現在出去吃飯搶著買單的方式變成了遮住二維碼,還有人說,大家身上不帶現金,小偷要失業了。

  根據中新網微博發起的“你多久沒帶錢包出門了”的調查,在1018名參與者中,41.8%的網友選擇“已不帶錢包出門了”,41.1%的網友選擇了“帶錢包出門,但大多用手機支付”。一部手機走天下已成為可能。

(責編:仝宗莉、李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產業觀察:“618”平台促銷常態化 消費者購物日趨理性
  預售訂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場滿贈和滿送、跨店津貼、購物返券、滿減打折……今年“618”期間,各平台推出系列優惠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們已經沒有了當年一遍又一遍算優惠,然后定表開搶的熱情,而是選擇了“躺平式”參與。…
証監會發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等五項金融行業標准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王震)據証監會網站消息,近日,証監會發布《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1部分:公告分類及分類標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2部分:定期報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3部分:臨時報告》《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五項金融行業標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証監會介紹,《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標准的實施,通過為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分配統一的編碼,可有效降低編碼轉換和適配工作成本,便於機構間以及結算參與機構內部進行數據查詢、統計、分析、挖掘以及數據共享等工作,進一步促進行業數據標准化,支持行業數據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行業系列標准的制定實施有利於實現証券業內、挂牌公司之間的信息共享,推動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証券信息服務業規范、有序地發展﹔《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的制定,從測試流程、測試方法和測試內容等方面規范了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有效指導各証券期貨業機構開展性能測試工作,提升測試能力,提高測試效率,並基於測試結果客觀評估大數據平台產品性能。…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