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形記: 一家新華書店的華麗轉身

“走!去新華書店吃飯。”在常州,這不是一句玩笑話。從網商到微商,從文青聚集的網紅店到地標景點……新華書店在這裡不斷被貼上新的標簽。 這還是那個我們熟悉的新華書店嗎?
原本地理面積小、人口總量少的常州市,近年來在圖書發行領域異軍突起。江蘇鳳凰新華書店集團有限公司常州分公司(以下簡稱“常州新華書店”)通過大刀闊斧的改革,建立了充滿活力的現代企業制度,大力進軍電子商務實現業績連年翻番,實體書店向體驗式文化消費轉型風風火火。2017年,常州新華書店銷售額突破4億元,利潤總額在新華書店系統名列江蘇省13個大市第一。
當地市民紛紛表示,那個熟悉的新華書店又回來了,是百姓離不開的文化消費場所。
“一怒上網”
書業老大脫胎換骨變網商
280萬元、550萬元、1240萬元、2080萬元、5100萬元,這是2013年至2017年常州新華書店每年網上銷售圖書的數字。這組數字大體保持了每年翻一番的節奏,在競爭已然白熱化的圖書銷售市場上,如此持續而迅猛的增長幾乎就是一個奇跡。
“最初我們是被動追隨電子商務,簡單地想把書店搬到網上,后來逐步用互聯網思維去發現市場、經營書店,這是一個脫胎換骨的過程,邁上這個台階后感覺天地變寬了。”常州新華書店總經理何志峰深有感觸。
2011年全國新華書店系統開辦電商培訓,會上不知誰說了一句,今后的市場“要麼電子商務,要麼無商可務或有商難務”,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了解到許多經營圖書的網店都是每年翻番增長,參加培訓的人有點坐不住了。新華書店有80年悠久歷史,一直是國內出版發行行業的老大,但是隨著電子商務的崛起,新華書店業務單一、缺乏活力、人浮於事的問題也凸顯出來。
“當時就是一怒開網店。新華書店系統是圖書發行的專家,人才濟濟,憑什麼干不過那些網上的小書店呢?”常州新華書店副總經理、電子商務事業部經理李偉回憶。
說干就干,2012年12月,常州新華書店發出求賢榜,在公司內部招人搞電子商務。“當時年輕人很積極,我們在全店選了6個人,2012年12月18日在天貓注冊了常州新華圖書音像專營店。之后大家沒日沒夜地忙乎了兩個星期,還調來了30多個人,才把3000多本書搬到了網店上,終於在2013年1月1日網店開業了。”李偉說。
“當時我們對於電子商務一竅不通,后台操作、產品上線、推廣圖片、網頁美工、賣點介紹、快遞發貨、退貨等等,全部都要向別的網商去學習。我們上傳的3000本圖書,實際上返工了至少3次,相當於上傳9000本圖書的工作量。”電子商務事業部的駱凱說,那時每天晚上都干到凌晨1點,早晨8點上班,但是沒有人抱怨,大家學得認真、干得賣力。
“記得有了第一張網上訂單的時候,大家都很開心,我們幾個人開車一起去送那本書。”據駱凱回憶,之后每天就隻有3、4張訂單,這當然與起初的設想相差很遠。大家集思廣益,並不斷向成功的網商學習,自創了一種“打爆款”的營銷方法。當時,有位作家是北京協和醫院著名醫生,有100多萬粉絲,她即將出一本新書,預計會有好的市場表現。“我們與出版商合作,讓這位作家在微博上直接鏈接了網店網址,3天就接到了1000多本的訂單,在那時感覺就是一個天文數字了,大伙像吃了興奮劑一樣,連續幾天每天加班到凌晨3點鐘,第二天早晨就把頭天的訂單全部運走了。”之后,這種“打爆款”的推廣方式就被經常使用,即以市場為指針,選取排列在全網前列的書籍進行推廣,重點推廣一兩個品種,推動銷售出現爆發式增長。
為了在新媒體上持續提升影響力,電子商務事業部的年輕人想了許多辦法,微信推廣、QQ群推廣、線上線下聯動等都被廣泛嘗試。為了適應網民的消費習慣,客服從早上8:30一直工作到晚上11:30,並且增加晚上的人手。針對新華書店學生讀者多的特點,每年寒暑假還特別推出閱讀類圖書和教輔書,將這塊新華書店的傳統業務在網上越做越大。
2014年,隨著網上業務量不斷上升,常州新華書店又在京東商城和當當網上開設了圖書專營店,同時還開通了微信店鋪和其他網上商店。網上平台的不斷拓展推動單日銷售額不斷創造新高,2016年“雙11”銷量是120萬元,2017年“雙11”突破了500萬元。
“前兩年我們做電子商務僅僅是把線下產品搬到了線上,現在才是真正開始用‘互聯網+’的思維做圖書。”李偉介紹,隨著電子商務發展,互聯網+的方向出現了,公司專門給電子商務事業部配備了獨立庫房,完全根據網絡銷售情況決定採購清單,改變了以往貪大求全的進貨方式。同時,電子商務事業部的前台圍繞客服和售后運轉,后台圍繞庫房管理和發貨,今后還將發展圖書定制,根據網上小批量個性化的需求提升自身的服務能力,不斷適應電子商務的變化。
門店提檔
“文化客廳”轉型升級接地氣
2017年初,常州市南大街青果書房正式亮相。這家書房位於新華書店旗艦店的一隅,無論從結構還是布局上,都顛覆了人們對傳統書店的印象——原木色系布置、江南院落格局以及小青磚牆面、老房梁、老瓦片等元素,處處體現出老常州青果巷的韻味。
從正門走進南大街青果書房,穿過由老瓦片裝飾的宅門就能到達中庭的“微園林”。從宅門穿過的那一刻,就能感受到那種從現在穿越回過去的驚喜。“我們在裝修的時候就一直堅持了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理念,讓厚重的老常州的文化底蘊能在我們這裡靜靜地沉澱,讓‘青果’兩個字不僅僅是停留在表面,而是蔓延在書店的每個角落。”南大街新華書店門店經理祝景濤告訴記者。
目前,南大街青果書房被劃分為了藝術沙龍區、餐飲區、活動區、休閑閱讀區等區域。“想要打造精致的公共文化客廳,烘托出濃厚的文化氛圍,我們還有很多細節需要打磨,所以現在書店裡書本的擺放、商品的陳設、軟裝的安排、區域的劃分都是暫時的,我們還要去研究,還要去推敲,把這裡不僅打造成‘文化客廳’,也要打造成南大街的文化景點。”祝景濤說。
“點一杯飲料,選一本小說,不知不覺就在這待了一下午,一會晚飯也打算在這吃。”住在附近的常州市民周麗已經很多次來到南大街青果書房,“禮拜一的時候我和閨蜜就來過了,坐在那邊的木椅子上,這回換個地方坐坐。”她告訴記者,其實第一次來並不是為了看書,而是看到朋友圈裡有朋友發了在青果書房的自拍,她和閨蜜都覺得這地方很有風格,就特意過來想自拍一番,“假裝自己是個文藝女青年”。
南大街青果書房主要就是面向20歲至40歲的年輕群體,在設計布置和選書方面,都會貼合都市白領和文藝青年的口味。書房服務人員說,來這拍照的年輕人挺多,而且喜歡在朋友圈進行分享,也算是將這個體驗和互動的空間進行了延伸。除了自拍,在採訪過程中,不少市民都說,新華書店現在也能邊吃邊看書了,“轉型升級”做得挺接地氣。
每周六的下午,南大街青果書房都開展“青果朗讀”活動,可以用你擅長的語言,朗讀任意一段你喜愛的文章,朗讀愛好者已經組建了好幾個微信群。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著名動漫畫家阿桂都曾在南大街青果書房與讀者見面,讀者每周都可以一起來參與活動,體驗一下這個區域更大、功能更多、服務更全的青果書房,感受多層次的閱讀之樂。
“這幾年實體書店受到沖擊的境遇,閱讀習慣和購買途徑的轉變固然是重要的原因,但故步自封,造血功能不全才是加劇實體書店猝死的幫凶。”何志峰說,在實體書店沒能找到更好的盈利模式,更具創意的經營模式之前,這個行業並不會迅速煥發昨日的生機。沖破迷茫,新華書店開始行動,將現有門店提檔升級,大中型門店開始打造成以圖書為核心的新型城市文化空間,從單一經營圖書向多元文化發展。“2017年青果書房以及其他經營部分帶來的營業額,已經與書店售書的金額大體相當了,這也說明目前的探索是符合供給側改革的需求。”
激發活力
從人浮於事到人人想做事
“以前常州新華書店機構臃腫、人浮於事,現在精干了許多。”何志峰介紹,以前公司一共有十幾個部門,幾乎每個部門都有財務部,公司車隊隻在開學季忙一陣,其他時間都沒事,根本沒有現代物流的構架,所以改革首先從機構精簡入手。
如何精簡機構?常州新華書店按照總公司的要求,把有效的資源適度向同類業務或同一業務鏈集中,提高產業集中度,形成核心競爭力。具體做法是將原先的十多個部門合並成了四個,突出電子商務、教材教輔、門店銷售和多元拓展四個部分,逐步實現大連鎖、大流通、大發展,規模經營。依托新華書店數十年來形成的品牌優勢、網絡優勢、場地優勢、資金優勢以及正在建設中的信息物流系統,通過連鎖經營的方式,逐步在全市各個鄉鎮村網點全面鋪開。
人才是企業的生命,培養高素質的企業人才是企業永恆的主題。如何讓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常州新華書店武進分公司總經理章葉介紹,公司中層管理人員現在全部競爭上崗,充分體現了公開、公正、平等、競爭、擇優,不拘一格選拔優秀人才的原則。競聘前,所有中層干部全部解聘,與普通員工站在同一條競爭的起跑線上。經過公開演講、民主投票、評委會評議、公司黨政聯席會研究等一輪輪緊張激烈的遴選,最終一批有思想、有魄力、有創新精神,工作能力突出,群眾基礎好的同志脫穎而出,走上了各自的管理崗位。此外還放開了普通崗位的流動性,電子商務事業部、物流採購中心、新華書店門店等都實現了人員能進能出制度,獎勤罰懶、激勵先進。
強化激勵機制是常州新華書店調動員工積極性的另一個做法。常州新華書店取消一些普發性的福利獎勵,突出獎勵的表揚和引導作用,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形成了更加公平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一是對平均主義大鍋飯進行了徹底改革,取消普獎的做法,分配制度及內部管理在原有的基礎上,通過召開職代會,形成《員工崗效薪酬實施辦法的補充規定》和《內部勞動保障規章制度》予以補充和完善,真正樹立薪酬取決於創效的意識﹔二是薪酬、獎勵以銷售為導向,以市場價值為依據確定不同部門、不同崗位的薪資水平,新設了銷售一線崗位津貼,突出銷售一線的貢獻和地位﹔三是形成激勵人才發揮更大潛力的獎勵機制,政策向新型項目傾斜,對新型創業團隊多加鼓勵,引導干部職工快速轉變理念,比如電子商務團隊,就大膽、大量啟用有互聯網思維的年輕人,鼓勵店內創業,並給予創業的激勵政策。
“有了激勵機制后,大家都向市場聚焦,人人關注市場信息。一旦有價值的市場信息轉變成了公司的銷售業績,提供信息的人就會得到獎勵。”電子商務事業部“90后”小伙郭斌說,電子商務營銷活動取得成功后,公司都會按規定獎勵,絕不虧待員工,這讓大家覺得很有干勁。
“經過一輪改革,整個系統從原來的人浮於事,到人人有事做,人人會算賬了。”何志鋒感觸頗深,連續幾年,常州新華書店的總成本每年下降5%,全員平均工資每年上升8%左右。通過互聯網營銷,公司的業務已經覆蓋長三角各市,在華東地區銷量逐年上升。除電子商務,公司的教育服務領域也在進行新一輪布局,業務將不僅僅局限於銷售教材教輔,還要做大中小學的全方位教育服務商,成為教育培訓、教研設備、多媒體教室、電子圖書等全方位產品供給商。
“今后我們將成為‘大教育服務商’。”何志鋒的話語中透著滿滿的信心。(鄧華寧 實習生 江晨 常州報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產業觀察:“618”平台促銷常態化 消費者購物日趨理性
- 預售訂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場滿贈和滿送、跨店津貼、購物返券、滿減打折……今年“618”期間,各平台推出系列優惠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們已經沒有了當年一遍又一遍算優惠,然后定表開搶的熱情,而是選擇了“躺平式”參與。…
- 証監會發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等五項金融行業標准
-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王震)據証監會網站消息,近日,証監會發布《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1部分:公告分類及分類標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2部分:定期報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3部分:臨時報告》《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五項金融行業標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証監會介紹,《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標准的實施,通過為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分配統一的編碼,可有效降低編碼轉換和適配工作成本,便於機構間以及結算參與機構內部進行數據查詢、統計、分析、挖掘以及數據共享等工作,進一步促進行業數據標准化,支持行業數據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行業系列標准的制定實施有利於實現証券業內、挂牌公司之間的信息共享,推動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証券信息服務業規范、有序地發展﹔《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的制定,從測試流程、測試方法和測試內容等方面規范了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有效指導各証券期貨業機構開展性能測試工作,提升測試能力,提高測試效率,並基於測試結果客觀評估大數據平台產品性能。…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